中國應具備什麼全球戰略能力?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在任何情形下,中國的發展都不可能脫離全球發展與變革的現實秩序、體系、節奏。

戰略一詞的基本含義,是指謀劃事務不局限於一事一時,而考慮到各種因素之間的綜合聯繫及變化趨勢。關於戰略能力,中國有一句話十分經典: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域者,不足以謀一域。中國已故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不時會提及這句話。此話語意很簡明,但實行起來很困難。因為,眼前利益很容易蔽障一個人、一個組織乃至一個國家的全域視野與長遠考慮。

習近平多次向世界強調,中國「絕不尋求霸權,更不會以大欺小」。 (新華社)

中國發展的全球視野與長遠考慮,至少應當涵蓋或回應三大主題:一、中國現在與未來在全球發展體系中所處的位置;二、中國是否要成為全球一流國家,及如何成就?三、人類的未來及中華民族的未來該往何處去,及兩者間的關係如何?若不能對這三方面問題作出合乎事物發展因果的深層次謀劃,便不足以言國家及全球戰略。

中國若要深層次謀劃好這三方面的系統發展戰略,就必須認真思考並切實部署與美歐之間的良性可持續發展關係。

在任何情形下,中國的發展都不可能脫離全球發展與變革的現實秩序、體系、節奏,須及時洞察且緊緊抓住國內與全球兩個治理和發展大局,才不至於出現發展與安全被動。

2021年10月,中共推出第三份歷史決議,旨在夯實在百年未有大變局的關頭不斷總結中國經驗、中國智慧,進而為激烈變局中的世界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模式。(Getty Images)

中國目前恐怕還不能奢望脫離美國主導的全球基本體系,獨自創建新體系。中美歐之間,美歐需要中國的主要是市場,中國需要美歐的主要是科技,一者彼此需求存在,二者彼此間的需求層次存在差異。中國的發展與安全優化,須要充分考慮與美歐之間的種種關係因素,仔細衡量對俄政策。

中國戰略思想鼻祖王詡(鬼谷子)在《鬼谷子.謀篇》裡寫道:「亡不可以為存,危不可以為安。」意思是,國家一旦滅亡,很難再復興;一旦危亂,很難再安定。俄羅斯面臨的處境,並非因取於正道而遭外來欺凌所致,恰是因取於危道而必趨衰敗。面對人間如此是非興亡大道抉擇,中國須作出全面綜合考慮的是:一者不懼美;二者不寄厚望且「過分」親近一個被國際刑事法院通緝、涉嫌戰爭罪的個人及國家;三者認清正道主流。

簡單梳理一下中美俄三國的源起及發展路徑,也許就能找到一些深層次事物發展的認識根據。實際上,中美之間除了意識形態與整體實力差異之外,發展觀與安全觀理念上並不明顯衝突;但美俄之間存在著在發展觀與安全觀上的水火不容之態。

2023年2月21日,普京自開戰以來首次發表國情咨文,批評由美國主導的西方國家挑起衝突,尋求「無限權力」,欲將地區衝突變成全球對抗,並宣布俄羅斯暫停參與美俄之間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圖為2月21日,普京發表國情咨文演講。(Reuters)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國施行改革開放政策。新時代發展觀是脫貧、科教興國、市場經濟、鄉村振興、供給側改革、中國製造及智造,納入民主、自由、法治等人類共同價值觀。中國主張普遍安全觀,始終秉持不對外侵略擴張的人文及政治理念,推動建設新型大國關係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俄羅斯國家源起於莫斯科公國,以軍事手段起家,以野蠻侵略開路,自莫斯科公國伊凡一世開始,到現代國家蘇聯和現今俄羅斯,侵略者的身份標識始終黏貼在俄羅斯民族身上,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被形容為「戰鬥民族」。

美利堅民族從英國殖民者手中獨立建國,在史上率先繼承與發展了文藝復興產生的政治文明理論成就,以民主政治與法治理念用之於國家建構和治理,制訂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首任總統華盛頓創設了美國總統不擔任超過兩屆的憲法先例,為美國政治自新糾錯機制奠定法律基礎。

美國透過二戰後跟盟友簽訂的「五眼」情報分享協議,積極滲透其情報部門,並利用它為美國霸權服務。(路透社)

美國建國後,開發西部,發展海上貿易,引進西歐科技,大批歐洲人才湧入。1860年,美國工業總值已居全球第四。1917年4月,美國因被德國潛艇擊沉船隻而放棄中立,對德宣戰,隨後開始在全球扮演新角色。一戰後,美國由60億美元債務國轉變成100億美元債權國,成為全球最富國家。二戰爆發,美國仍持中立,因日本偷襲珍珠港對日宣戰,捲入二戰。期間,美國倡議組建聯合國,協同英、蘇主導二戰進程。戰後,主導組建北約,出資200多億美元(包括馬歇爾計劃)重建歐洲,拖垮華沙公約組織,致蘇聯解體。

進入21世紀,面對中國崛起,美國戰略重點從歐洲轉至亞太。奧巴馬(Barack Obama)提出「亞太再平衡」政策,特朗普(Donald Trump)提出「印太戰略」,拜登(Joe Biden)繼續推升對華競爭戰略烈度,建立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與美英澳安全夥伴(AUKUS)多邊政、軍及外交合作機制,與韓日印澳簽訂一系列雙邊及多邊軍事盟約以組建「亞洲小北約」架構。

美歐擊垮俄羅斯影響深遠

我們可以得出基本認識,美國的安全觀是謀求在全球事務及發展理念上,與其高效快速可持續的國家發展目標相協同。俄羅斯的「發展」觀建立在以軍事擴張、核恐嚇為基本手段的狹隘民族「安全」觀基礎上,顯然是短視而不可持續的。美俄之間在發展、安全與社會價值觀上的認知與戰略能力,高下等差分明,水火不相容。一旦歷史機遇具備,兩個國家必然是你死我活。華盛頓斷然不會錯失普京(Vladimir V. Putin)特意送上門的俄烏戰爭這一份歷史性大禮。

美國領導北約若在軍事上打敗俄軍,意味著美歐國家集團在現階段從根本上擊垮了俄羅斯民族的基本「發展」技能,並將使人類全球的發展方向,發生影響深遠的重新建構。

據有關歐盟成員國領導人透露,美歐已「非常接近嚴肅討論派兵進入烏克蘭」。美國擊垮俄羅斯至少有三重收益:一、獲得經濟利益,烏克蘭戰後重建及歐洲能源與糧食需求;二、鞏固與加強在北約和歐盟體系中的領導力;三、獲得包括聯合國機構改革在內的未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主導權。

俄羅斯的國家信用與競爭力已基本喪失,未來會出現的兩大可能是:一、喪失聯合國常任席位;二、在政治與經濟發展上,長期依附於中國。

在下一個全球治理時代轉型過程中,很可能形成這樣的局面:或者由美國一極,或者由中美二極。全球發展態勢實際上已向中國提出十分現實的命題:中國是否準備好在未來全球治理體系中,擔負起形成中美二極局面中,在政治、經濟、科技與軍事上的自我角色?

中國目前一方面急須有效提升經濟與科技發展速度和品質,及全面國家治理能力;另一方面卻又面臨國內及國際大環境種種嚴重制約。中國仍處於須要深化治理體制建設與發展能力提升的轉型時期,迅速促進並提升全民創造力的國家治理能力是關鍵任務。有兩個發展理念必須正確理清,這就是「國家利益至上」與「人民利益至上」。「國家利益至上」的涵蓋顯然更為科學,包括大陸、港澳台及全球友好國家。

「第五個現代化」是習近平對幾代中共領導人的政治繼承,也是其新時代的改革目標。(新華社)

新時代中國面臨的發展與安全情勢,需要全面及公正的人才戰略機制,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有均等機會,去尋找奮鬥方向與展現才華,以如此人才戰略機制為基礎發展環境的中國,想找到一個強大的敵人都恐怕會很難!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