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提速 「朋友圈」越來越大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截至3月底,人民幣在中國跨境支付和收款中所佔的份額,已從2010年的接近零,升至創紀錄的48%。人民幣首次超過美元,成為中國跨境交易中最常用的貨幣。資料還顯示,同期美元所佔份額從83%降至47%。
這是近期人民幣國際使用取得諸多可喜進展的表現之一。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

4月初,巴西總統盧拉訪華,其在訪問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時曾建議國際貿易可以用人民幣或金磚國家貨幣結算。而在此前,中巴在人民幣結算上已經取得諸多進展。4月26日,阿根廷宣佈將停止使用美元來支付從中國進口的商品,轉而使用人民幣結算。泰國央行行長也表示,正與中國央行討論使用人民幣-泰銖結算,以減少外匯風險。

巴西總統盧拉訪華:圖為2023年4月13日,巴西總統盧拉訪華,抵達中國上海時接受在場迎接的女童獻花。(Reuters)

3月14日,中國進出口銀行宣佈,該行與沙特國家銀行達成首筆人民幣貸款合作,隨後中國進出口銀行又與中國建設銀行歐洲有限公司成功落地歐洲首筆跨境人民幣貸款合作,人民幣跨境投融資功能不斷強化。3月28日,法國安道爾與中海油簽署以人民幣支付的液化天然氣採購協議,這是中國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採購交易,標誌著中國在油氣領域的跨境人民幣結算交易探索邁出重要一步。

「美元化」擔憂情緒上升

人民幣國際化的加速推進有兩個重要的背景,一是國際社會對「美元化」擔憂情緒上升。

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美國對俄羅斯採取了一系列金融制裁措施,尤其是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的行為,加劇了國際社會對美元體系的不信任,直接動搖了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體系公共產品的基礎。在美國的制裁影響下,俄羅斯已經大幅削減了其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比例。2023年2月,俄羅斯持有的美國證券規模僅為7500萬美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美國動輒實施制裁措施也引起其他國家的不滿和擔憂,正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調整其對待美元的態度。

近期爆發的美國銀行體系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各國遠離美元資產。在美聯儲大幅加息的背景下,美國部分銀行出現嚴重的資產與負債不匹配,矽谷銀行、簽名銀行等相繼破產,美國銀行業危機持續蔓延,並對國際金融市場帶來嚴重衝擊。

長期以來,美國政府債務上限不斷提高,債務頑疾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短期的銀行危機加上長期的債務風險,導致各國紛紛減持美元資產。據統計,從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日本減持美國國債超過2200億美元,同一時期,中國也減持了近1800億美元。除此之外,愛爾蘭、法國、以色列、巴西、瑞典等國也都進行了美國國債的大幅減持。

▼更多盧拉訪問上海時在金磚銀行發言的照片,請點擊放大觀看:

+1

推動本幣的國際使用:各國在行動

人民幣國際化加速推進的另外一個重要背景是,各國都在努力推動本幣的國際使用,這也是「去美元化」的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

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一直存在所謂「原罪」的困擾,即由於金融市場的不完備導致這些國家不能使用本幣進行海外市場融資,這使得國內投資要麼產生貨幣錯配,要麼產生期限錯配,從而加劇金融脆弱性。因此,為克服「原罪」所帶來的金融脆弱性,同時也為了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的發展,部分經濟體早就通過各種措施來促進本幣的使用。而以上提到的「美元化」擔憂,無疑使得這一進程進一步加速了。

推動本幣的國際使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促進本幣債券市場的發展。如2003年,東盟與中日韓就提出促進亞洲債券市場發展倡議,發展本地區以本幣計價的債券市場。目前,東亞本幣債券市場發展迅速,截至2022年底,東盟與中日韓本幣債券市場的規模達到33.4萬億美元,這大約是2003年規模的4.3倍。

其二是促進本幣的貿易和投資結算。如從2016年開始,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先後建立雙邊本幣結算框架,鼓勵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使用本幣進行結算。

為便利跨境人民幣使用,中國人民銀行從2014年起就先後與德國央行、英國央行等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至2022年,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在29個國家和地區授權了31家人民幣清算行。

印度也在積極推動盧比在對外貿易中的使用。2013年印度商務部就擬定了23個可以用本幣進行貿易結算的國家名單,這些國家與印度貿易佔據了其貿易的絕對部分。2022年7月,印度央行推出國際貿易的盧比結算機制,從而使進出口企業可以使用本幣進行計價、結算。印度先後與俄羅斯、坦桑尼亞、馬來西亞等建立了可以使用雙方貨幣的貿易結算安排。

在拉丁美洲,巴西和阿根廷也建立有本幣結算協定。早在2008年10月,巴西和阿根廷的本幣支付體系協議就已正式生效,該協議允許兩國間貿易可以使用兩國貨幣進行支付結算。

阿根廷與巴西聯手推進的「南美元」(SUR)——南美洲共同貨幣機制,建立歐元以外的第二大共同貨幣。圖為巴西經濟部長哈達德與總統盧拉(右)。(Reuters)

其三在金融領域積極推動本幣的使用。如2023年3月,東盟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印尼舉行,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是討論如何減少金融交易對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依賴,轉向以當地貨幣結算。

作為亞洲金融合作重要成果之一的清邁倡議,一直建立在美元出資的基礎上。2021年3月,清邁倡議多邊化(CMIM)協議特別修訂稿正式生效。此次修訂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在清邁倡議多邊化協定中增加本幣出資條款,即在美元計價貸款以外,成員可基於自願和需求驅動原則,提供本幣計價貸款。金磚國家也在積極推進落實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CRA)的本幣出資。

人民幣:一種新選擇

以人民幣為代表的非傳統國際貨幣日益受到各國的青睞。近年來,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傳統國際貨幣的地位逐步下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四種傳統國際貨幣資產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不斷走低,逐步從全球金融危機前的98%左右下降至2022年底的不足90%,表明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儲備資產配置在非傳統貨幣上。

根據國際基金組織2022年一篇工作論文的統計,2020年底,已經有46個經濟體將其超過5%的外匯儲備資產配置在人民幣以及其他非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上。其中非傳統貨幣資產配置比例最高的國家(非洲國家賴索托)達到69%,其他如土耳其達到33%,智利達到28%,俄羅斯達到21%(考慮到烏克蘭危機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採取制裁措施的影響,這一比例將會進一步提高)。

人民幣無疑是非傳統貨幣中最為優秀的一個,甚至在個別方面並不遜於傳統國際貨幣。

2009年中國正式啟動人民幣國際化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快速進展。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編制的貨幣國際化綜合指數,2022年第一季人民幣的國際化綜合指數為2.86,逐步接近日元的國際化程度(同一時期日元的國際化綜合指數為4.96)。2016年10月,人民幣被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其在貨幣籃子中的權重最初為10.92%,2022年8月被進一步提升至12.28%,遠高於日元和英鎊。2022年第四季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雖只有2.69%,但仍然是非傳統貨幣中佔比最高的貨幣。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不完全統計,全球有80多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人民幣國際化有明顯進展。(路透社)

人民幣協力廠商使用也在逐步擴展。據報道,俄羅斯相關企業開始使用人民幣與巴西結算化肥,印度企業在與俄羅斯的煤炭交易中也曾以人民幣進行結算。2023年4月,據媒體報道,孟加拉和俄羅斯已商定同意使用人民幣來支付俄羅斯在該國建設的核電站專案款項。這些都顯示人民幣的國際吸引力不斷上升。

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優勢和特點

中國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一些制度安排更偏向發展中國家,進一步增加了在這些地區人民幣的吸引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人民銀行先後與多個國家和地區央行及貨幣當局建立了本幣互換安排,互換資金可用於支援雙邊貿易投資,也可用於維護一國和區域金融穩定。

但與發達經濟體貨幣互換相比,人民幣的貨幣互換網絡覆蓋了更多的發展中國家,這有利於改善這些國家對於國際金融資源的獲取能力。

中國經濟不斷成長是人民幣最終成為國際貨幣的堅實保障。2010年,中國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此後世界經濟佔比不斷提高。據國際基金組織統計,2022年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為18.1%,預計2028年將進一步上升到20.4%。

2022年12月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安徽省黃山市同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等舉行第七次「1+6」圓桌對話會。(新華社)

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推動下,人民幣國際地位將進一步上升,並有望在不遠的未來在支付貨幣、交易貨幣、儲備貨幣等維度逐漸超越英鎊與日元,為僅次於美元與歐元的第三大國際貨幣,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三足鼎立格局中的重要一極。

人民幣國際化仍需練好「內功」

美元仍是當今最重要的國際貨幣,其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依然處於絕對優勢地位,「去美元化」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且國際貨幣格局的劇烈變動無疑會對世界經濟造成巨大衝擊。

面對「美元化」的威脅,各國存在著促進本幣使用的趨利避害的現實需求,同時也寄希望推動本幣的國際化。這就使得人民幣國際化既面臨著傳統國際貨幣的「圍堵」,也面臨著其他新興貨幣的「追兵」。人民幣國際化最重要的工作仍是夯實自己的基礎,唯有這樣才能國際貨幣競爭中脫穎而出。

中國經濟和人民幣匯價企穩,外界預期人民幣國際化進展將再度加速。(資料圖片)

為此,中國經濟應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強有力的經濟基礎支撐。經濟規模對一國貨幣的國際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的背景下,中國良好的經濟增長前景將為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和價值穩定提供空間和保障。

但人民幣國際化仍急需練好內功。中國應穩步推進金融開放,構建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融資環境。通過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減少人民幣自由交易的障礙,吸引更多境內外投資者使用人民幣。應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基礎設施,為人民幣跨境使用提供基礎保障。與此同時,強化開放條件下跨境資金流動的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完善本外幣一體化的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更為有利的安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