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規等待民隨 內地迎來數字人民幣時代?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距離中國金融中心上海只有100多公里的江蘇省常熟市,將從5月開始用數字人民幣給國家工作人員發工資,這是數字人民幣走進普通人錢袋子的最新嘗試。

中國多家媒體4月22日報道,常熟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和常熟市財政局日前印發《關於實行工資全額數字人民幣發放的通知》。

該通知稱,從5月開始對常熟市在編公務員(含參公人員)、事業人員、各級國資單位人員實行工資全額數字人民幣發放。

常熟並非中國首個用數字人民幣發放工資的地方,此前江蘇省蘇州市多個區已推行用數字人民幣發工資。

據財新網報道,蘇州市相城區在2020年宣佈自當年5月起,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每月部分工資採用數字人民幣形式發放。2022年3月,相城區64名新增申領重點產業高層次人才薪酬補貼的人員,就收到通過數字人民幣方式發放的人才補貼,共計23萬5000元(人民幣,下同,約4萬5300新元)。

2022年7月,蘇州市下轄縣級市太倉市全市59個市級部門、八個區鎮下屬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以及國有企業工作人員,也全額使用數字人民幣代發工資。

不難看出,目前以數字人民幣發放工資的幾乎都是行政事業單位和國企。

內地不少城市,也曾經以數字人民幣形式派發消費券。(資料圖片:新華社)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接受中新財經訪問時分析,面向公職人員以數字人民幣形式發放工資,由點到面,不斷拓展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有助於轉變公眾觀念,培養使用習慣,進一步促進數字人民幣應用推廣。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典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也說,這能在極大程度上將體制內人員轉化為數字人民幣的使用者,對於數字人民幣的推廣應用會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言下之意,如果政府官員能帶頭使用數字人民幣,老百姓也會照著做。

什麼是數字人民幣?

據2021年7月發佈的《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數字人民幣是中國央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

簡單來說,數字人民幣等同於紙幣人民幣,是真正的錢,只不過是存在手機裡,不像紙幣那樣看得見、摸得著。

數字人民幣的全稱為「數字貨幣電子支付工具」(DCEP,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顧名思義,它兼具貨幣和支付工具兩種功能。數字人民幣不必綁定銀行卡也可領取;收支雙方在交易時也無須聯網,只要使用手機的近場通信功能,「碰一碰」手機即可轉帳。

2019年9月上旬,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副司長穆長春出任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當時便激起外界對數字人民幣的想像。(視覺中國)

聽起來,數字人民幣交易的過程與中國民眾常用的微信支付、支付寶很像。這些電子支付方式已經普及,那還要數字人民幣有什麼用?

首先是離線支付的便利性。以上述提到的手機「碰一碰」即可轉帳為例,如果用戶的手機無法聯網,就不能用微信和支付寶交易,但數字人民幣在不聯網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交易。

其次,不依賴銀行帳戶。使用支付寶、微信等電子支付方式,第一步是綁定銀行卡。但使用數字人民幣不需要關聯銀行帳戶,和使用紙幣一樣,在流通過程中可以獨立於銀行體系。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道稱,這麼做的好處是安全性。如果微信或者支付寶倒閉,進行破產清算,用戶存在裡面的錢會面臨危機,甚至存款帳戶的商業銀行出現兌付危機,帳戶裡的錢可能難以提取。雖然發生機率很小,但風險依然存在。而手機裡存著數字人民幣與手裡持一疊現金一樣,不受中間機構破產風險的影響。

為什麼要推行數字人民幣?

《紐約時報》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部前負責人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分析說,北京推動數字人民幣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成功。兩者都催生了一種新的替代金融體系,令中國官員感到擔憂。

普拉薩德說:「數字人民幣實際上是一種防禦機制,以保持央行資金的重要地位。」

一些經濟學家也認為,數字人民幣或許能讓人民幣作為全球貨幣,更容易與美元競爭,因為它能在國際上以較少的障礙流動。但一些分析人士也指出,人民幣要打破美元在全球支付系統中的主導地位,單靠數字化並不夠,還需要許多其他改變。

由沙特與伊朗的例子可見,中東國家未來從中國接受的人民幣投資,也都會通過出口石油來結算償還。這就會形成一個人民幣取代了美元的循環。(Reuters)

《紐約時報》指出,除了上述雄心之外,數字人民幣還能賦予中國政府更多監督資金流動的權力,也能打擊洗錢等非法活動,因為該系統可以記錄每筆交易。

據報道,數字人民幣的發展始於2014年,當時比特幣在中國引起關注後不久,中國央行成立了一個內部小組進行研究。2016年,央行設立了一個名為數字貨幣研究所的部門。

2019年底起,數字人民幣相繼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2022冬奧會場景啟動試點測試。2020年8月,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國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也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同年10月,又增加了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大連六個試點測試地區。

這些地方的政府或單位不少都向消費者發放數字人民幣紅包,鼓勵人們使用這種貨幣。

不過,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現階段不必簡單追求數字人民幣的交易量,而是應該解決數字人民幣試點中已經浮現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他強調,這些問題限制了數字人民幣的支付場景的發揮。

首先,數字人民幣應用便利性、通用性有待提高。盤和林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說:「如果你體驗過數字人民幣錢包,你會發現支付過程較為繁瑣,數字錢包中,餘額被分割存放在不同的子錢包,而每遇到一個支付場景,你都要單獨簽約。比如在支付寶簽約過,遇到美團、餓了麼、京東等應用支付你還要單獨簽約。」

盤和林認為,一種貨幣工具要被人廣泛接受並普及,關鍵是低使用門檻、高便利性,數字人民幣採取的模式會讓其使用場景受限。

其次,要考慮數字人民幣可控匿名性的邊界在哪裡。盤和林說,現金是不記名使用的貨幣,而數字人民幣和現金存在一定區別,那就是可控匿名性。

他解釋,可控匿名性的可控部分,是指數字人民幣存在交易記錄,調取交易記錄能夠防範非法交易和電信詐騙;而匿名部分,是指數字人民幣能夠保護交易資訊安全,防止不法機構侵害個人資訊隱私。

內地不少地區已對「數字貨幣電子支付」進行測試。(Getty Image)

但這裡有一個關鍵,資訊追蹤和資訊安全保護的邊界在哪裡?盤和林認為,應該完善數字人民幣交易資料的調取規則,並公之於眾,以消除公眾使用數字人民幣的後顧之憂。

不過,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典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要構建具有便利性的數字人民幣支付場景,不能急於求成,因為只要出現一點安全風險,對於整個金融系統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要審慎和穩妥地去推動,這是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打破支付寶和微信壟斷還需時間

數字人民幣的試點範圍如今一步步擴大,截至今年4月,已涵蓋中國17個省市的26個地區。但要打破支付寶、微信支付在數字支付領域長期的壟斷地位,還要一段時間,原因在於大部分中國民眾已經習慣了這兩者。資料顯示,在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中,微信和支付寶佔據了95%的市場份額。

從各地在公職人員中推廣數字人民幣,以及微信的小程式和視頻號使用者最近可使用數字人民幣付款來看,中國正試圖加快腳步向數字人民幣時代邁進。不過,在應用場景有限、支付過程繁瑣、商業化的無現金支付早已普及的情況下,數字人民幣要成為大部分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