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鄭州蘭州呼和浩特北京防疫:一刀切、層層加碼為何屢禁不止?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最近,防疫再次成為內地輿論場最受關注的話題。

10月底,網絡上流傳富士康鄭州工廠部分員工非正常離廠的圖片和視頻,其中包括一些員工在秋風蕭瑟下徒步幾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返鄉的心酸畫面。目前該事情已經引起河南政府的重視,正在解決之中,但由此反映出的問題讓人不能不深思。

一是富士康事件說明相當比例的民眾仍然比較恐懼新冠病毒,容易慌張。不論這是什麼原因所致,都是不能不正視的客觀現實。二是富士康事件讓更多人關注到鄭州疫情,發現鄭州防疫存在一刀切、層層加碼的問題。

10月30日,鄭州富士康港區內的返鄉員工。(紅星新聞)

11月5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便點名通報了鄭州「隨意靜默、封城代替管控」。目前河南和鄭州官方已經多次發聲要求「以人為本,優化隔離方式」,「加強人文關懷,對接受治療人員、隔離人員、封控管控區人員提供更為貼心的精細化服務」,「不能因為有個別疫情燃點就長期無差別封控整個小區,讓城市逐漸恢復活力」,並公開表示對符合解封條件而未解封、表面解封的小區進行調查,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

緊接富士康事件和鄭州疫情的新聞是蘭州市三歲煤氣中毒男孩送醫不治死亡事件。在該起事件中,當地的120急救中心、醫管中心、基層防控人員,似乎都在按照當地規定的流程辦事,但結果卻在客觀上嚴重耽擱了三歲男孩的送醫救治時間,讓本來只需要十分鐘的搶救之路耗時一個多小時。

蘭州官方的通報說「對此次事故處置過程中暴露出的救助機制不暢通、應急處置能力不強、工作僵化刻板的單位和幹部,將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蘭州這起讓人痛心的悲劇只是近年來多起悲劇當中的一例,包括西安、北京、上海在內的不少城市都出現過類似的悲劇。

國家層面反覆說過,「疫情防控本身是為了人民的健康、為了護佑每一個生命。醫療機構的首要職責是提供醫療服務,因此防疫期間決不能以任何藉口將患者一拒了之」,「各級醫療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拒絕患者」,「不準隨意以疫情防控為由拒絕為急危重症和需要規律性診療等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但在現實層面,不少地方一再出現阻礙急危重症患者及時就醫事件,侵蝕着公眾對於防疫的信心。

正當許多民眾為蘭州三歲煤氣中毒男孩送醫不治死亡事件感到痛心、失望和憤怒時,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政法委於11月3日發布的通告突然刷屏了網絡。該通報強調,「在鄂爾多斯,無論任何時刻,我們都堅持生命至上,救人為先」,「在鄂爾多斯,如您遭遇危及人身安全的情況,特別是危及生命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一條、《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條等相關法律之規定,您有權採取措施自救,或及時緊急避險,但請謹記:在自救和避險時,不要損害他人生命」。坦率說,鄂爾多斯的通報只不過說的是法律常識,遵循的是最基本的道義原則,論道理並無特別之處,但卻刷屏了網絡,引來一片稱讚之聲。

2022年4月18日,上海,外灘濱水區環衛保潔人員穿着防護服、揹着消毒噴桶,在觀景平台上下對垃圾箱等公共環境部位進行消殺,增加消殺頻次。(視覺中國)

內地媒體《新京報》在一篇評論《刷屏的鄂爾多斯通告,傳遞人性化防疫底色》中寫道:「鄂爾多斯這則通告為什麼刷屏?原因或許可以歸結為一句:說人話,有人性,有力度,有温度。通觀全文,沒有華麗辭藻,也沒有情緒鋪陳,無論是『堅持生命至上、救人為先』,還是明確市民的自救權和緊急避險權,更多的是重申常識。但對『人是目的』常識的重申,本身就充滿力量。」

再聯想起蘭州三歲煤氣中毒男孩送醫不治死亡事件,就更加讓人不能不感嘆和痛心。三歲男孩煤氣中毒該是何等危險的緊急事件,容不得絲毫遲緩和耽擱,任何有惻隱之心,遵循生命至上,或具有最起碼法律常識的人都應該第一時間給予救助,但結果事與願違。

2022年4月25日,北京市朝陽區望京地區的一處核酸檢測點,工作人員在進行核酸檢測的相關準備。(視覺中國)

鄂爾多斯通告的刷屏尚未結束,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又發生一起讓人痛心的女性墜樓身亡悲劇,並暴露出當地防疫存在層層加碼、一刀切現象,甚至出現鎖門情況。當地的官方通報說:「經過調查,物業管理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反應遲緩、應對不力,對突發事件缺乏敏感性,在得知死者有自殺傾向後,沒有第一時間入戶進行現場干預並上報,未能阻止悲劇的發生。暴露出小區物業服務滯後、社區工作存在短板,也反映出120急救調度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11月6日,呼和浩特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強調:「不準對居民戶門一封了之、單元門一鎖了之、小區大門一關了之,必須暢通應急通道、強化服務保障。單元門、隔離圍擋只能通過張貼封條的方式進行封閉,堅決杜絕設置門鎖、插銷、掛鈎等鎖閉設施。如再出現鎖門事件,廣大市民可撥打12345投訴舉報,一經查實,嚴肅查處相關責任人。」

幾乎與此同時,北京健康碼的彈窗問題再度引發輿論關注。國務院原副總理陶鑄之女陶斯亮在《彈窗》一文中講述自己和丈夫去沒有疫情的浙江省湖州市參加活動,但在準備返京前被莫名其妙地彈窗,申請解除彈窗的過程一再遇阻,揭示出北京彈窗的設定過於隨意和粗糙。《彈窗》一文迅速刷屏了網絡,讓許多進出北京的人深有同感,再次暴露出北京作為首善之區但防疫背離精準防疫、科學防疫。

國家層面反覆要求,「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一再主張科學防控、精準防控。但最近接連引發輿論關注的鄭州、蘭州、呼和浩特、北京等地,顯然都未能達到要求。

2022年4月4日,上海,廣富林街道組織志願者和醫護人員開展防疫工作。(視覺中國)

相較而言,在今年4月封城之前的上海,在去年和前年相對比較接近精準防疫、科學防疫。當時主張「陶瓷店裏抓老鼠」防疫模式的上海在科學防疫和精準防疫方面,一直走在前面,諸如率先實行流調隱私保護,只談地點不提人,允許集中隔離時帶寵物,在迪斯尼美麗煙花下進行有序核酸檢測,中風險區精準到一家奶茶店之類的操作,讓上海既成為許多地方學習的榜樣,又獲得相當大的聲譽。這說明精準防疫、科學防疫才是民眾最期待的防疫模式。

任何一項政策若想持久有效,就必須經得住現實和人心的檢驗。防疫政策同樣如此,只有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考慮到老百姓的工作、生活,只有在疫情防控、人民生活、經濟社會發展尋找到動態的最佳平衡點,防疫措施才能持久有效。任何只片面追求防疫,忽視公民、個人的權益保護和自由權利的行為,甚至因為防疫而造成不必要的次數災害,都是本末倒置,背離防疫初衷。

2022年1月18日,北京市海淀區農大南路博雅西園正在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視覺中國)

其實《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十一條早已明確規定:「有關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採取的應對突發事件的措施,應當與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的性質、程度和範圍相適應;有多種措施可供選擇的,應當選擇有利於最大程度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益的措施。」

凡是持久的,必是温和的與可持續的。在最近鄭州、蘭州、呼和浩特、北京接連因為防疫過程中的問題被輿論所批評後,內地社會亟需優化防疫政策,將精準防疫、科學防疫落到實處。任何時候都應該記住,防疫固然重要,但防疫不能突破法治底線和人倫底線,不能層層加碼和一刀切,不能把人異化為工具,不能本末倒置。只有始終把人作為目的,多設身處地為人民的利益和訴求着想,儘可能兼顧和保障人民的權益和自由,尊重科學和專業,防疫才能持久,才是人民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