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牽動區域變化 哈佛學者:短期不會「武統」但在議程表上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中共二十大開幕,習近平進行政治報告,佈局未來五至十年戰略規劃,牽動國際秩序、地緣政治和兩岸關係的變化。美國哈佛大學中國研究學者認為,中國在二十大之後將加速減少在經濟、金融、科技等方面對西方國家的依賴,雖然短期內不會「武統」台灣,但「武統」仍在議程表上。

「中共二十大對區域穩定及經濟關係的挑戰」論壇10月18日在台灣立法院舉行,由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艾什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又譯作艾希中心或艾許中心)主辦,台灣立法委員江啟臣、何志偉辦公室協辦。

論壇邀請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徐斯勤、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陶儀芬代表台灣學界觀點,兩人都是台灣的中國研究學者。美國學界觀點代表,則是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教授賽奇(Anthony Saich)與坎寧安(Edward Cunningham,台灣譯作康義德)。活動主持由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尹麗喬擔任。

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開幕,習近平發表完政治報告後,全場鼓掌。(美聯社)

中國減少對西方依賴 武統仍在議程上

研究中國政治經濟出身的賽奇,首先從俄烏戰爭作為破題。他認為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爭,一方面中國驚訝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的力度,一方面俄羅斯是中國對抗美國的重要後援,因此在俄羅斯仍處於混亂的情況下,綜合來看,東亞目前力量平衡,中國近期沒有意圖,也不會武力統一台灣,且習近平也並不需要匆忙行動。

延伸到對於中共二十大的觀察,賽奇表示,中共二十大展現出中國政策方向的延續性,俄烏戰爭也讓中國更加強調,要儘快在經濟、金融、科技等方面減少對西方國家依賴,例如中國嘗試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成立中國國際能源交易所,以及中國人民銀行建立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等,雖然他並不認為這些措施有成功。

在國際領域,賽奇指出,中國也清楚表明,將繼續透過獲得國際組織和機構的領導權,來主導國際秩序,尤其在一些美國退出的領域上,並以此制定全球公共產品的監管標準,例如在航空、電信以及農業等領域。

總結來看,賽奇分析中國仍會支持俄羅斯,因為放棄俄羅斯對中國來說沒有任何好處。賽奇也強調,雖然他認為短期內中國不會進行武統台灣,但武統仍在中國議程表上(That doesn't mean of course it's not off the table)。

同樣從事中國政治經濟研究的坎寧安,發言重點集中在學術界關於中國與國際互動「脱鈎」(decoupling)的相關討論。在俄烏戰爭之後,很多學者認為現在的中國由於國家高強度的管制,因此逐漸與世界各國發生互動層面的脱鈎。不過坎寧安指出,必須要思考這種「脱鈎」指涉的是何種產業,還要了解雙邊外交關係如何影響這個脱鈎的行為;此外,應該要了解國際企業面對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會做出何種的應對。

坎寧安表示,雖然現在看似有越來越多產業離開中國,但是必須要注意的是,在服務貿易業以及與科技無關的產業,實際上還是有許多企業持續在中國進行發展與部署。因此他提醒,當談及「脱鈎」問題時,需要更宏觀、更多元的視角去進行了解。

安全觀典範轉移 芯片仍是護台神山?

扣連回到該場論壇的主題「中共二十大對區域穩定及經濟關係的挑戰」,政治學者出身的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國民黨前主席江啟臣解讀,近年國際關係局面到了「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時候,從20年前「世界是平的」,進入到一切以安全為優先。他認為中共二十大報告回應了全球安全觀的典範轉移,也回應了美國在供應鏈安全上的所作所為。

世界上超強進行的典範轉移,勢必影響全世界軍事、經濟、政治和地緣未來發展,台灣也不可能不受影響。在此脈絡下來看習近平的二十大報告,江啟臣給出四個方面的觀察:

首先,中共化被動為主動,強調反獨和反對外部干涉,避免台灣問題進一步國際化,希望找回主導的發球權。與此同時,中共也試圖放緩與美國關係惡化的速度,同時希望確保跟主要貿易伙伴的關係維持不要惡化,接下來G20的發展便值得觀察。

其次,兩岸互遞橄欖枝,但雙方仍有堅持。中共反獨反外力干涉更硬、促統更軟,但堅持不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而蔡英文也堅持兩岸「互不隸屬」。江啟臣認為,中國大陸短期內不太可能「侵台」,但需要擔心擦槍走火的可能,因此尋求對話基礎很重要。

再者,安全觀的典範轉移,中美都改變了。回歸到經濟上面,「台灣有事,芯片有事,經濟就有事」,江啟臣表示現在台灣需要即刻思考的是,當半導體跟芯片產業從台灣外移時,台灣是否還安全?他質疑「台美關係堅若磐石」這句話,究竟是台灣跟美國關係堅若磐石,還是美國跟台積電堅若磐石?台灣的供應鏈安全真的安全嗎?

最後,江啟臣指出,兩岸統一或武統的時間表很難談,但他認為這不是「時間表」的問題,而是「議程表」(agenda setting)上一直有這個議題。只要北京的議程表上有「統一」,台灣就要隨時關注。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何志偉則指出,目前美國和中國各自內部的問題都非常多,「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從2020年的新冠肺炎蔓延,到今年俄烏戰爭爆發未息,他以立委角度來研判,未來五年複雜度會大幅提升,挑戰度會拉抬上來。

何志偉在論壇上站在台灣執政黨的立場向美國表示感謝,但他也認為,即便維持現狀符合美中台關係的情勢,三邊還是需要「熱線」彼此確認,而且「紅線」應該要畫得非常鮮豔,「不能碰的就是不能碰」,需要更有默契來維持現狀,透過機制提升可預測性,並進行風險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