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二十大報告|從十八大到二十大 習近平的中國夢
習近平在二十大開幕當天所做的報告,雖然只是摘要點宣讀,但據此已經不難看出其對於中國下階段發展任務和方向的構想,以及在各個方面將中國推上一個台階的雄心與野望。
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很難真正讀懂中國共產黨這類政治文件,以及二十大與十九大、十八大之間的內在關聯。回到文本本身,再結合習近平十八大上台至今治國理政的具體實踐,以足可以「從毫末辨流向」,看清習近平究竟意欲將中國帶向何方。概括起來,從十八大至今,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十八大到十九大的五年,是習近平上台後撥亂反正、搭建四梁八柱的階段。
習近平十八大成為最高領導人之前,外界對其很陌生,並不了解,以至於很多西方媒體當時的第一反應是「誰是習近平」。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明確了中國的道路和方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且首次提到了「三個自信」,也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帶領新常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中國夢」——「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
明確了道路問題和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之後,習近平的第一個五年着力於祛除黨內積弊、搭建治國理政的四梁八柱。在除積弊方面,展開了整風運動、大力反腐敗,為改變「九龍治水、各管一攤」、「政令不出中南海」導致的黨的領導分散和弱化,開啟了小組治國模式,以此為突破口強化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在搭建四梁八柱方面,提出四個全面、五位一體等。以十八屆六中全會將習近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新領導核心作為標誌,意味着習近平時代的根基已經穩固,十八大鎖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了領導力層面的支撐。
第二階段,從十九大到二十大的五年,是搭建完四梁八柱之後,不斷充實內容、加速衝刺的階段。
此一階段,習近平的中國夢更加直接、具體、可感。十九大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正式宣佈中國進入新時代,提出「四個偉大」以及可供世界各國人民選擇的中國方案,並勾畫了中國到本世紀中葉分階段的現代化強國發展目標。不同於十八大之際外界的疑惑和陌生,十九大之後,外界不得不開始直面中國的崛起,十九大報告也被認為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宣言」。
人們應該對十九大後,兩則西媒雜誌的封面記憶猶新:一則是美國《時代周刊》中英雙語的「中國贏了」的封面,這樣的雙語呈現是該刊物首次嘗試,相關文章標題鎖定「中國經濟如何勢將贏得未來」;一則是德國《明鏡》周刊封面罕見無配圖,只有「 xǐng lái!」赫然紅底黃字,意在重拾拿破崙兩百年前的那句感嘆:「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一旦覺醒,將會震驚世界。」
十九大報告不僅明確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也進一步將十八大搭建好的四梁八柱明確化為14條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在此階段,習近平對官員的要求,已經不單單是防腐拒變,而且還要樹立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此相關的黨史教育活動及整風運動等,也意在通過自我革命重拾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
這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等重大事件,也提供了重塑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契機和載體,並同步帶動中國民眾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而第三份歷史決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等文件的推出,則意在進一步鞏固中國共產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201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以及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被確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等,從官方層面來看,這無關個人權力的加持,而是基於中國共產黨需要這樣的核心體制帶領全黨自我革命進而實現中國夢。
第三階段,從二十大開始的未來五年,是以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為依託和底色,真正走向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階段。
二十大報告的主題,除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有「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推進民族復興層面,二十大無疑是在十九大的延長線上,這也與十九大的主題一脈相承,習近平在報告中也明確表示,十九大、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概括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豐富發展。但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層面,尤其是自信自強方面,二十大則明顯不滿足於「不忘初心」,而是意圖更進一步,因為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不僅包含硬實力的不斷現代化,也必然包括軟實力尤其是民眾心態的自信自強,「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
基於此來看二十大報告,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習近平要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為何要自我革命,為何要將歷史自信、文化自信並列提出,為何要強調馬克思主義必須要與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因為在習近平看來,未來五年是中國道路和中國方案能否在實踐與理論層面立得住、經得起考驗的關鍵時期,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否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中流砥柱的關鍵時期。
從毛澤東時代的站起來,到鄧小平時代的富起來,再到習近平時代的強起來,中國共產黨雖然在不同歷史周期面臨着不同的內外變局,但初心使命還是一脈相承的,那就是擺脱國家積貧積弱的狀態,帶領中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再樸素不過的中國夢,但實現起來並不容易。習近平作為繼毛鄧之後最強勢的領導人,他上台之後不久就提出了「前後兩個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那麼屬於他的三十年,中國之變、世界之變、時代之變究竟最終會如何發生,全世界都在等待一個答案。
雖然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發出警示,要「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好不容易積累的發展成果,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的第三年,真的經受得住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嗎?這也是很多人的擔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