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挑戰|專制不是社會主義 中共能否振興世界社會主義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夕,我們在《引領中國——習近平必須面對的十大挑戰》中,將「建立多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列為首要的挑戰。因為這不僅是回答中國走什麼道路的尖鋭問題,還將體現中共新領導集體如何認識中國就今天的社會形式以及它的意識形態。而且一個擺在中共面前的現實是,多元性是現代民主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成果就是推動中國成為一個多元社會。

在中共十九大召開前夕,我們重新回看五年前的十大挑戰,並與具體實踐結合,認為沒有人會懷疑習近平對社會主義的堅持,對中共傳統政治意識形態的堅持,對中共全面領導地位的堅持,以及他致力於徹底消滅絕對貧困的意志。可是很多人懷疑中共是否能夠接受這種多元化的挑戰,這種疑惑是有客觀基礎的,因為大部分人還沒有看到中共在推動社會主義理論認識的同時,用一種寬鬆的態度應對其他思潮的討論。是否可能以建立對一元化思想認同為前提,讓多元思想健康發展,彼時我們對此充滿積極期待。

今次在中共二十大召開前夕,雖然國際格局和國內局面相較於五年前、十年前發生了極大變化,尤其是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以及還在持續拉鋸的俄烏戰爭,對中國內外大局都造成切實影響,但「建立多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此一挑戰依然在路上,還是未完成時。

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發表講話。(資料圖片)

客觀而言,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專制傳統濃厚的國家,共產黨的革命經歷和意識形態確實很難再短期內和專制切割乾淨,但隨着中國的不斷崛起,以及對現有秩序的挑戰,再加上網路的蓬勃發展使得人人手裏都握着麥克風,人們對公平正義的訴求愈發強烈,面對邁着緩慢步伐去專制化的中共,人們已經等不及了,需要看到它「現代」的一面,多元的而非一元的價值觀,允許不同聲音存在,成了外界看待「專制」的中共是否正在走向「現代」的關鍵指標。

如果以是否允許不同聲音存在作為關鍵指標,那麼中共在推動建立多元社會主義方面顯然是不盡如人意的。十八大之後不久,中共在輿論層面有過兩次大膽嘗試,一是山東省濟南中院以微博直播的形式,實時播報了對於重慶市委原書記薄熙來的審理,二是黨報官媒發起的「憲政大討論」,參與者之眾前所未有,最終成為一場牽扯左右各派,社會普通民眾廣泛參與的政治思想理論大碰撞和大辯論。

可隨後不管是對於媒體還是高校,以及微信公眾號所代表的新媒體,都不同程度進入了被管控的「寒冬」。現如今,偏右媒體已經悉數「陣亡」倒掉,主流媒體只剩下一片紅的正能量,高校課堂很多紅線不能碰,某些新媒體端口海量訊息被屏蔽,數量龐大的自由派人士在言論管控下漸次消聲。與此同時,一些備受爭議的左派代表開始成為弘揚網絡正能量的新寵。隨着自由派漸次消聲和左派登場,且因適逢中共百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等關鍵時間節點,在高漲的民族主義的助推下,「小粉紅」崛起成為過去幾年最具標誌性的社會現象,輿論場不時出現「中國向左轉」的擔憂。

2021年7月1日,中共百年黨慶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新華社)

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曾對左與右以及社會主義進行過論述,並頻繁被人們引述。鄧小平說,「左」帶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東西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可怕呀!一個好好的東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雖然左與右的分析框架早已不足以解釋今天的世界,就像美國總統拜登上台之初就不由分說將21世紀定義為民主與專制的較量一樣,明顯是簡單粗暴的,但回歸到鄧小平南巡的時代背景,對30年後的中國來講,警惕右、防止左同樣不過時。對中共來說,在訊息技術的倒逼下,其實早就無法做到「不爭論」,中國也已經不再是一味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初級階段,面對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一刪了之、一禁了之的慣性操作早已不適應正在不斷追求治理現代化的中國。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鄧時代給出的回答是,「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習近平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時曾坦言,「社會主義並沒有定於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不過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國消滅了絕對貧困之後的今天,「專制不是社會主義」、「一元化不是社會主義」。

2018年5月4日上午10時,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華社)

9月30日,中共核心黨刊《求是》發表題為《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社論,該社論用「五個里程碑」總結了過去十年,並在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里程碑部分寫道,「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使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於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

既然中國致力於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並研判總體形勢發生了有利於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那麼就更需要走出「專制的社會主義」、「一元化的社會主義」,在對資本主義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部分保持批判性的前提下,對社會主義本身進行變革,以激發其內在價值,保持生命力。因為從過去一百餘年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競逐與此消彼長來看,兩者到目前為止都未能解決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問題。這也意味着,所謂的重大轉變,只是一種先知先覺,並不是你死我活,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因為任何時候歷史都不會終結。

振興世界社會主義,這個時代重擔,落在了中國身上。而且《求是》所做論斷,大概率將成為今次二十大報告的構成內容,中國能否擔得起,現在還不是下判斷的時候,需要在邁向第二個百年的過程中才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