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瞄準的金融碩鼠:讓反腐的狂風暴雨來得更猛烈些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最近一段時間,金融系統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河南多家村鎮銀行暴雷引發群體性維權事件剛過沒多久,中金公司90後交易員月薪超8萬人民幣的傳聞又火遍網絡,在經濟增長面臨嚴重困境,許多人的收入都深受影響的形勢下,格外扎眼。

但在這兩起事件之外,今年以來的反腐風暴才是中國金融系統最大的事情。據《中國新聞周刊》在《金融反腐持續發力,這名銀行副行長被批「逃逸式辭職」》一文中的梳理,「年初至7月13日,至少抓獲34名金融碩鼠」,「這34名金融碩鼠,涉及銀行系統16人、監管部門12人、保險領域6人」,「落馬的多是關鍵崗位人員」。從7月13日到現在,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和金融單位幹部欄目披露,最近又有包括中信正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柳明和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行政總裁陳爽在內至少8名金融碩鼠被抓,力度之大,抓捕頻率之高,顯示金融反腐的風暴已來。

金融反腐風暴來臨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來,反腐便一躍成為備受矚目的國家重要工作。從中共十八大到十九大的五年期間,時任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主抓的反腐行動成效顯著,不論規模還是力度,創下數十年之最,有效遏制住了貪腐之風。當時在金融系統同樣抓捕了許多貪官,比如2015年落馬的被外界稱為「發審皇帝」的時任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和2017年被查的時任保監會主席項俊波。2017年,習近平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列入「三大攻堅戰」並寫入十九大報告,金融反腐得以在十九大後朝縱深推進和加碼。隨後,習近平多次在中紀委全會上要求「做好金融反腐和處置金融風險統籌銜接,強化金融領域監管和內部治理」。

在此背景下,從去年10月開始,中共派出15箇中央巡視組,對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25家金融單位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巡視。這是中共十九大以來首次金融領域中央巡視。今年2月21日,中共針對金融系統中央巡視的情況召開了集中反饋會議,痛批「有的單位『靠金融吃金融』,重要崗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廉潔風險比較突出,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反映較多,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奢靡享樂之風仍然突出」,要求「嚴肅查處腐敗問題」。

與之相伴隨的是,今年以來金融系統的官員落馬情況非常密集,遍佈監管機構、國有金融機構。在監管機構層面,比如,1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機關服務中心原主任牟善剛被查,1月11日財政部資產管理司副司長賴永添被查,2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原行長楊小平被查,4月2日原銀監會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姜麗明被查,5月18日央行貨幣政策司原司長孫國峰被查,6月10日證監會山東證監局原局長馮鶴年。在國有金融機構層面,包括光大銀行原副行長張華宇、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王濱、中國進出口銀行北京分行行長李蒞、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原行長王業、招商銀行原行長田惠宇在內一批高管落馬。光是7月15日一天,國家開發銀行國開發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路軍、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原副行長周杰、中國建設銀行甘肅省酒泉分行原行長張森,同時被查。

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被開除黨籍,他2013年從中國官場退休後,在香港開設多間與聯合國「南南合作」名稱相關的公司。(南南合作金融中心網站圖片)

風暴背後的「靠金融吃金融」

短短几個月時間內,中國那麼多金融官員、金融機構高管落馬,且涵蓋諸多領域和機構的重要崗位,這既顯示了金融反腐的決心,又反過來暴露出金融系統積弊已深。

據《聯合早報》報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接受採訪時說,中國金融腐敗已積累多年,腐敗現象通過選拔任用制度傳播,持續加劇更形成被廣泛接受的腐敗文化,導致官員的態度和價值觀嚴重異化,隨着近兩年金融系統逐漸成為反腐敗工作重點,官方加大查處力度,該領域中的問題也更集中地暴露出來。

有人說,有油水的地方容易滑倒,金融系統作為離金錢最近、深受誘惑的行業尤其如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曾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金融行業經營貨幣、經營風險的特性本身就極易滋生腐敗。經濟學家向松祚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金融業相對特殊,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始終處於『甲方』位置,是資金提供方。在國民經濟鏈條中,金融業處於最高端的位置,對資金配置有較強的支配權。這是金融業相比其他行業容易滋生腐敗的一個客觀原因。」向松祚分析稱:「壟斷易滋生腐敗。進入金融業需要牌照,業務需要許可,要接受監管,一些官員往往就利用掌握牌照發放、業務許可、業務批准或監管的權力來進行權錢交易。」

中紀委對於金融落馬官員的通報同樣說明了問題。6月26日,中紀委關於銀保監會法規部原一級巡視員蔡江婷被開除公職的通報指出:「蔡江婷靠監管吃監管,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利用職務便利,違規購買金融機構股份獲利。」7月4日,中紀委通報中國光大銀行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華宇被開除黨籍時指出,張華宇「利用職權違規安排兒子、女婿、弟弟等親屬及關係人子女數十人到光大系統工作,為多人在職務晉升、工作調動等方面謀取利益」,「在職時為有關企業謀取利益,退休前夕辭職,辭職後在與原任職務有業務關聯的企業領高薪,是『提前築巢』『逃逸式辭職』腐敗的典型,是權力與資本相互勾連、瘋狂逐利的典型,亦是由風及腐、風腐一體、甘於被圍獵的典型」。7月20日,中紀委關於上海銀保監局原局長韓沂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的通報指出,韓沂「一心謀求個人待遇;貪慾膨脹、觀念扭曲,信奉『權能生錢』,將公權力異化為利益交換的籌碼」。

管住「錢袋子」:讓金融業健康發展

在中國經濟體系中,金融業因為屬於「錢袋子」,在經濟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早在上世紀90年代,鄧小平便說過:「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盤皆活。」精通金融治理工作的王岐山講過:「百業興,則金融興;百業穩,則金融穩。」這其實說明金融業在現代經濟發展中扮演着某種核心角色,但同時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又必須服務於作為百業的實體經濟,否則金融業的發展一旦脱離實體,野蠻生長,勢必敗壞經濟命脈,製造危機。過去一些年美國經濟出現的脱實向虛和金融泡沫,便是擺在中國面前的深刻教訓。

同樣情況,儘管中國經濟總體上還是以實體經濟作為根基,但過去一些年的快速增長過程中,確實出現了脱實向虛和金融泡沫的苗頭,金融行業的亂象一直在累積並不斷妨礙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社會大眾對於金融圈的腐敗、暴利、人性扭曲和異化多有不滿。不論P2P的密集暴雷、河南多家村鎮銀行出事,還是一些金融機構高息攬儲亂集資和高槓杆所積聚的金融風險,抑或金融系統腐敗對於金融業健康發展的致命傷害,都在警示當下中國亟需規範和整治金融行業,防患於未然。

今年初《香港01》在《金融風險形勢嚴峻「錢袋子」承壓 中國金融大佬迎反腐風暴》一文中便已說過:「中共將反腐目標定在金融領域,很重要一個原因在於包括財政、稅收、股市在內的整個金融系統是中國政府的『錢袋子』。因為疫情、國際局勢等諸多因素疊加,中國政府目前面臨的財政壓力空前加大,2021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大挑戰,及其對發展動能帶來的不可小視的影響。抗擊疫情,各領域改革、就業、國防、教育醫療以及提高生育率等領域、政策均到了需要大量財政投入階段。能否阻止『碩鼠』橫行,保證『錢袋子』的安穩,將直接決定中國政府能否在經濟下行趨勢下渡過難關。」

經歷過今年4月、5月的經濟下行困境和上海疫情衝擊後,當下中國更是需要嚴厲懲治金融系統的亂象和腐敗來穩住「錢袋子」和助力經濟復甦。以此邏輯來看,今年以來的金融系統反腐風暴,便顯得十分必要,接下來在打擊金融碩鼠的同時,還應該努力建立一套監督和監管的長效制度反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