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巫永平︱軍事行動有效但應可控 佩洛西訪台能否壞事變好事
在巨大的爭議聲中,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開啟了亞太之行。此行會否包括訪問台灣,至今仍撲朔迷離,未有定論,佩洛西的發言人哈米爾拒絕就此置評。雖然中美兩國領導人已於北京時間7月28日晚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通話,但並未驅散籠罩在人們心頭的疑雲,反倒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那句「玩火必自焚」,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北京可能採取軍事行動的猜測。
圍繞佩洛西訪台疑雲以及可能引發的軍事後果,《香港01》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教授巫永平。對於外界最為關注的佩洛西會否訪台,以及如若訪台,中方會作何反應的問題,巫永平坦言,北京今次應對佩洛西訪台的措施不會是單一的,而一定是綜合的,包括軍事的、外交的、輿論的,「但考慮到佩洛西個人的性格特點,她一直是以反共、捍衛民主自由自居的政治人物,有着很強悍的個性,面對這樣的佩洛西,最有效的方式可能還是軍事手段。讓她知道可能的後果會有多嚴重,知難而退。」
關於佩洛西其人,巫永平特別提到了一個例子,用以說明這位美國眾議院議長的性格特點。2020年2月4日,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會發表其任內第三份國情咨文演講,演講開始前,特朗普將講稿副本分別遞給了站在身後的副總統彭斯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演講結束時,佩洛西直接將特朗普的講稿副本撕毀,輿論譁然。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佩洛西直言,「這是一個骯髒的演講」、「(撕毀講稿)已經算是相當禮貌了」。
而在中國國內,佩洛西的另一則並不為很多人所知的「北京往事」,顯然更能說明其個性之瘋狂與不可捉摸。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的資中筠在九十自述一書中披露,1991年佩洛西與幾名美國國會議員以私人名義訪華,在訪華期間,佩洛西有一天稱疲勞,要在酒店休息,不參加當天的活動,等其他人出發後,她獨自到天安門附近,忽然打出事先準備好的大標語來,表達對天安門事件的不滿,該事件也因此成為一起重大政治事故。
正是基於佩洛西其人的性格,所以至今誰也無法完全排除其訪台的可能性。連日來,中國外交部、國防部紛紛就此表態發言,措辭也頗為嚴厲,比如外交部的「四個嚴重」、「嚴陣以待」、「中方已向美國官員發出更嚴厲警告」,國防部的佩洛西若訪台「軍隊絕不會坐視不管」等等。而在中美元首通話的次日,解放軍第80集團軍官方微博掛出「備戰」二字,言有盡意無窮,解放軍駐福建部隊也發布公告,從7月30日8時始,對距離台灣最近的平潭海域實施封鎖,進行實彈射擊。同一時間,美國里根號航母打擊群在南中國海向北航行,美國駐華使館亦對在華美國公民發出安全警告。
佩洛西訪台會否引發台海戰爭的爆發?巫永平表示,軍事手段自然是有效的,但也要可控。「佩洛西訪台等於在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和底線,也是對14億多中國人民意志的挑戰,如果這一次中方沒有足夠回應,不僅中國民眾接受不了,也會給台灣和國際社會傳遞出一個錯誤的訊息,從這個層面來看,中方一定要採取堅決有效的應對措施,這是完全合乎邏輯的,也是完全有必要的,在國際上也有正當性。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楚,佩洛西訪台就意味着美國對台政策發生變化了嗎?中美就要因此陷入到台灣戰爭了嗎?我看未必。至少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還在,一個中國原則還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
基於此,巫永平推斷,就目前形勢而言,軍事行動是唯一有效的,但要想讓「壞事變好事」,軍事行動也需要是可控的。從表面上看,佩洛西訪台無疑是壞事,給北京出了難題,但如果應對得當,這一「壞事」也可能變為「好事」,因為「佩洛西訪台可能提供給我們一個契機,去採取到目前為止不方便採取的措施和手段,這就意味着我們改變了台灣現狀。須知這樣的措施,在沒有佩洛西訪台這樣的外部刺激下,中方是不太好採取的。如果中方採取主動改變台海現狀,就可能爭取到戰略主動性,並在推進統一進程中往前邁了一步。如果真是這樣,佩洛西反倒為中國的統一事業做了『貢獻』。」
在談到如何讓壞事變好事,目前是否是好時機去改變台海現狀,以及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的中國能否承受得起巨大的代價,巫永平表示,「客觀上如何演進會有多種因素影響,但基於中國自身的利益,主觀上必須打開思路,如此才不會陷於被動,才能掌握主動。」
在與拜登通話的同一天,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並發表講話,該次集體學習的主題為「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軍戰略」,習近平在講話中表示,「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我國國家安全形勢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大。未來5年,我軍建設的中心任務就是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要把能打仗、打勝仗作為人才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緊跟戰爭形態演變趨勢,提高備戰打仗人才供給能力和水平。」對於一觸即發的台海戰事,中方顯然做了最壞的打算,也正在做最好的準備。現在,關鍵就看美國怎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