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統計局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 最難得的不是增速而是實事求是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7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根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內地GDP總值為562,642億元人民幣,按不變價格計算按年增長了2.5%,若是再加上CPI按年上漲1.7%的物價數據,則GDP實際增速為0.8%。若按季度算,相對於第一季度4.8%的增速,第二季度的數據呈現大幅下滑態勢。

二季度數據下滑的原因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也講得很清楚,主要是「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疫情多發散發,不利影響明顯加大,經濟發展極不尋常,超預期突發因素帶來嚴重衝擊,二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和去年主要因各種限制性政策因素頻繁出台造成的數據下滑原因相比,今年上半年超出可控範圍的「天災」因素明顯更為突出。

中國統計局公布2022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引發關注。(美聯社)

就社會大眾的一般觀感與認知看,2022年上半年,烏克蘭戰爭,國際產業鏈在中美對抗與國際疫情防控落差中向越南印度等加速轉移,上海、深圳、北京、西安等國家經濟重鎮先後因為局部爆發的疫情進入封城或封區,不少地方習慣性採取層層加碼的過激防控等,都深度影響到了經濟恢復與人員和物資流通,這一數據和人們對2022年的經濟環境變化以及對生活場景的蕭條感知也基本一致。在上述各因素疊加影響下,二季度能取得2.5%的名義增速很不容易。

同時,2.5%的名義增速也體現了一種極為難得的實事求是態度,這種精神非常可貴,在某種程度上,比數據本身更有積極意義。

不過,必須要指出的,相對於人們對經濟未來的期待以及全面5.5%的年初預設目標,2.5%這個名義增速還是太低了,在上半年這個數據基礎上,除非下半年經濟呈現報復性增長,5.5%的年初數據可能很難完成,人們對今年經濟生活的樂觀感知與消費信心恐怕也很難啟動。

而從現在情況下,下半年報復性增長的可能其實並不大,相反國內疫情卻因為新變種病毒的超強傳播能力而很可能會持續維持多發態勢,國際局勢也很難有根本性改觀。

所以,下半年,政府一定要以更大的力度,要拿出一切可行的辦法來以更大力度刺激,才可能使得全年數據更為接近年初目標,才能最大程度上鼓舞起人們對經濟未來的預期,恢復經濟活力與市場信心。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上,面對新變種病毒的特性與社會大眾的普遍期待,必須盡全力以最大可能減少防控對經濟運行與基本民生的衝擊。

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正在具體體現。(新華社)

要認識到中國仍然是個發展中國家,有六億人平均月收入也就一千元,包括體制有效運轉在內,有很多事都必須在經濟維持在一定增速之上才能順利完成,如果經濟失速或長期在一個較低的空間運行,很多矛盾可能就會集中爆發。事實上,最近爆發的很多社會熱點,單個看各有其獨特原因,但是在總體上,如果深究到底,都能在經濟失速上找到病根。

在上半年數據中,一個尤為值得重視的數據是青年人失業率。根據統計局的表述,今年上半年,因為青年群體初次進入勞動力市場即普遍面臨摩擦性失業困境,同時又受疫情影響,企業吸納就業能力下降,年輕人求職渠道在疫情條件下也受到了阻礙。加之今年高校畢業生總量又創歷史新高,加劇了青年人就業壓力,6月份,16-24歲城鎮青年失業率為19.3%。

19.3%的青年失業率意味着什麼,相信大家都不難理解。每五個青年人中就有將近1人處於失業狀態,縱向看,這是歷史新高;橫向看,在全球都屬最高之列。

青年人血氣旺,沒有太多顧慮,行事容易衝動,對未來的期待又比較高,同時網路又開闊了他們的眼界與比對範圍,如果他們長期處於失業狀態,導致信心嚴重受挫,對生活的感知與對未來的期待之間出現巨幅落差,對於未來中國的社會穩定與有效治理來說,會是一個非常艱鉅的歷史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