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上京.三|香港利益固化 特首為地產商還是為市民開新篇?

撰文:梁子傑
出版:更新:

李家超5月8日當選香港第六任行政長官人選,5月28日起程訪京,預計30日接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頒發委任狀,兩地不少民眾期望他能治理好香港,更關心他當選後能否提早通關,發展好粵港澳大灣區。
回歸以來,香港根本問題在政治還是民生,多年來持續引起香港和內地民眾議論。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25年來,香港經歷亞洲金融風暴、SARS(沙士)、佔中、反修例風波等多個挑戰,經濟民生「老大難」的深層次問題也未有得到解決,香港政府在治理上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李家超要團結和帶領740萬香港居民,同為香港開新篇,讓香港市民真心朝向政府、香港和國家,政府有必要深入了解香港問題的本質和原因,並探索解決方案。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為何25年來,香港特區政府都沒能解決香港問題?」
此為「李家超上京」系列專題第三篇。

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最新發布的《2021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排名全球第七位,香港在「政府效率」的排名維持在榜首,但在「經濟表現」、「營商效率」及「基礎建設」的排名則較上一份報告稍低;在子因素方面,香港在「商業法規」繼續排名在全球第一位,在「國際貿易」、「稅務政策」、「金融」以及「管理方式」的排名亦保持於全球前三名。但是,為何仍解決不了中央政府和香港市民多年關心香港深層次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講席教授、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解決之道是發展香港經濟,通過發展經濟,香港特區政府可以解決住房問題。如果李家超能達到其改善住房計劃的目標,就能奠定香港長治久安的基礎。

圖為2019年8月18日,香港有示威者在維園舉行集會後在街頭遊行。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為提出該法案道歉並宣布該法案「壽終正寢」,仍有大批市民要求林鄭月娥辭職並徹底撤回該法案。(Getty Images)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去年(2021年)也表示,香港的政治問題歸根結底是人心問題,市民的認知不足,政府要做好解說工作。梁振英強調,如認為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所有問題就「一天光曬」,是低估問題,必須透過完善選舉制度,堅持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逐步解決香港的問題。

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在2019年發表文章,罕有評論港府指「政府犯下嚴重的政治判斷失誤」,低估港人對內地法律制度的不信任及香港日趨「內地化」的關注,引發社會對警隊很大的不滿。

李國能認為,在《基本法》之下,特首是對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負責,但香港人感到特首過度側重前者,他認為特首必須為香港人更多發聲,並彰顯於人前。言論反映內地和香港政府在政府治理和政治判斷的不足,香港問題是政治問題,也是人心問題。

李國能是首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任內曾經發生吳嘉玲案及三次人大釋法。他指,司法獨立是香港普通法制度最基本特色,司法獨立是權力分立概念的核心,權力分立就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衡,法院確保立法和行政機關在執行其職責時遵守基本法和法律。(Getty Images)

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近日也表示希望李家超完善國安課題之後,重新檢視政制是否有可改進地方,而政制改革正是為了讓政府有更有效的治理結構。

前行政會議召集人、行政立法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鍾士元在《香港回歸歷程:鍾士元回憶錄》中指,特區政府必須制訂一套政黨法,並鼓勵政黨健康地發展; 政府亦應提升公民教育的素質,栽培更年青有為的政治人才,鼓勵有能力的公民多參與政治。

在香港完善特區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後,鍾士元當年建議成立《政黨法》符合香港的發展利益。如今特區情況更符合中央對港基本方針政策,中央主導進行完善香港特區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方針政策下,更適合發展政黨政治,讓香港政制公平、公正和順利發展。

政壇元老「大Sir」鍾士元爵士多年前在港台電視節目「政壇回憶錄」上直指,副局長、政治助理制度是「烏合之眾」,「拉雜成軍」,行政長官來自政黨,並在上台前有自己的班子,香港應該落實政黨政治。(香港電台)

善治不能說一定能解決人心問題,不過逐步解決香港的問題,能夠增加香港市民對政府和香港的信心。有效的治理結構是香港治理的核心。治理香港,政府要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堅持實事求是,準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敢於直面自身存在的問題。李家超近日重組政府架構,增設3個副司長,增至15個政策局,研究設立「政策研究組」,強化統籌,聚焦協同,反映新政府也試圖直面自身治理和結構的問題。

李家超盼建「會做事」的政府 鄭永年:做成事很重要

被問到完善後的香港選舉制度,鄭永年在訪問中,解讀「愛國者治港」。他認為,愛國是任何民主制度的原則,要實施「愛國者治港」必須確保候選人是香港人,不是外國公民;必須在行政管理上,有豐富治理香港的經驗;獲選人必須有能力。

李家超出身警隊,在港府工作45年,曾任保安局局長、政務司司長等職務。鄭永年認為,警隊出身的人也能當政府首腦。艾森豪將軍當過美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當過法國總統,也能從事政治,外國政客批評警隊,明顯是雙標,無稽之談。

李家超在政綱中表態,將推進建設「會做事,做成事」的政府。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指出,對管治者提出了新高要求稱管治者「不僅要想幹事,還要會幹事、能幹事、幹成事。」治港重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而治理不是說的,而是做的。

而在「一國兩制」之下,治港者包括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各級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等。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年底通過「香港國安法」草案前,李國能曾發文質疑,由特首指定法官審理國安案件損害香港司法獨立。

特區政治體制以行政主導,在行政、立法上已經比較全面貫徹愛國者治港,在司法獨立的司法機關如何落實「愛國者治港」想必成為香港未來25年治理的問題,也是香港市民也比較關心的議題。

2020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馬道立(右一)與張舉能(右四)同席。(李澤彤攝)

鄭永年表示,香港發展了很多年,一些利益固化了,比如金融和地產。蛋糕「固化」,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做加法,在新的產業裡找機會。否則怎麼實現社會階層流動?怎麼給年輕人以希望?只有通過發展才能流動。

鄭永年認同李家超的「會做事、做成事」的理念。他提到,香港不缺會說的人,描繪藍圖很多人都可以,關鍵是怎麼實施,路徑怎麼走。民生、住房問題說了很多年了,不少香港官員去新加坡學習過,就業怎麼解決,產業結構怎麼調整,都是長時間積累的問題。藍圖變成現實需要可靠的政治基礎,沒有政治基礎,提出一個方案,久拖不決,藍圖會在政治裡消失得無影無踪,什麼也做不成,所以李家超要增強政府的治理能力,「做成事」很重要。

有市民參加了2019年6月26日在愛丁堡廣場舉行的2019年G2 大阪峰會前舉行的反引渡條例集會。(Getty Images)

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Leo Goodstadt)就曾稱香港是「失治之城」,他批評港府不作為,忽視青年聲音,才會激起市民對政府及社會所積累已久的不滿。在《失治之城》一書中,他指「官商共治」是社會不公義的根源,加劇了貧富不均現象。

他批評,商人出身的前特首董建華迷信商業模式,盲目認為「官商共治」能解決自己無力帶領政府並提升行政效率的問題,嘗試以高官問責制統攬大權,用商唯親, 並削弱以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為首所統領公務員的文官系統。

前特首董建華2000年在立法會介紹問責制方案時說:「實行「問責制」,根本上要解決的,是在確保公務員架構穩定、延續的大前提下,特區政府的主要官員可以回應社會訴求,為自己的施政成敗負起責任,甚至在需要時辭職下台。但是,現行的公務員制度下的終身制、常任制和任免制度,與這樣的社會訴求並不符合。」、「問責官員要承擔責任,他們就要重視民意,更要體察民情和勇於面對市民大眾,以政績表現贏取市民大眾的信任和支持。這樣,特區政府將變得更加開放,更直接聽到市民的聲音,更能夠及時回應市民的訴求,建立更有民意基礎的政府。」

22年來,主要官員有沒有回應社會訴求,為自己的施政成敗負起責任,甚至在需要時辭職下台,「問責制」是否有效,社會自有公論。

歷屆特首都嘗試將商業模式和商界精英引入政府,以此分攤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的責任,並積極為商界謀求利益,加深「官商共治」的既得利益格局,令香港成為大資本家的牧場。

「官商共治」是社會不公義的根源,加劇了貧富不均現象,令香港成為大資本家的牧場。(Getty Images)

面對種種「失治」問題,顧汝德認為香港市民一直在忍耐着政府的無能,港人不可能無限期地包容。在25年來,港人不能以任何有效的政治或行政方法改變政府,也不可能把意見 直接傳達中央以制衡政府,只能無限期地包容, 並透過司法覆核制衡政府,把獨立的司法機關當作政治舞台, 甚至不切實際地奢望外國勢力能影響香港內部事務,形成香港社會無法修補的撕裂和不信任。

香港近年出現種種政治動盪,香港政府和商界的「官商共治」無法解決長期以來的民生困局,為中央更積極在香港落實全面管治權埋下伏線。

顧汝德在2019年接受香港01訪問時,直言林鄭月娥最失敗之處是無法解決住屋、醫療服務、老人與殘疾照顧以及高等教育方面的嚴重短缺問題。雖然不全然是她的責任,而是該歸咎於首兩任特首拆毀了香港的社會保障網。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2020年7月1日在中國香港舉行的升旗儀式後的招待會上與前特首董建華敬酒。(Getty Images)

他認為,林鄭月娥上任時沾沾自喜地聲稱,有「管治新思維」及「理財新哲學」,卻繼續承傳其前任的管治思維,墨守成規複製「官商共治」模式,以「量入為出」為理財桎梏,其實並未有管治新思維、新哲學去解決香港長期以來的問題。他說,好領袖可以解決香港問題,而這個領袖必須「兼聽齊明」、「任人為才」。

要為民發展,為民開新篇,難免會動到既得利益者的核心利益,而香港大地產商是民生、經濟、產業等範疇的最大得益者。外媒《路透社》去年9月報道,梁振英曾稱,由於大亨們與香港的政經關係密切,北京很難將他們完全排除在外:「他們是相關的政經生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香港需要謹慎,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報道也指,中央政府向香港地產商提新任務,需支持北京及解決住房短缺問題。

不過,地產商是賣家,市民是買家,要賣家放棄利益為買家想一想,為他人作嫁衣裳,不符合資本主義,也不符合經濟原理。而香港地產商多年來都是中央政府的親密盟友,在内地有豐富的人脈和資源,對各地政府都有經濟貢獻,地產商會服從新特首、政府、治港者的「胡蘿蔔加大棒」,還是「你有你的口號,我有我的生意;你有你的後台,我有我的後台」,耐人尋味。

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財政司長曾俊華等2016年出席香港地產建設商會五十周年酒會擔任主禮嘉賓,並與其他主禮嘉賓主持祝酒儀式。(香港地產建設商會)

香港問題不會單因為「香港國安法實施」、「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新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當選而解決香港問題,這些只是香港由亂轉治的基本條件,而是應該不避利益固化的問題,考慮制訂一套政黨法,並鼓勵政黨政治在香港健康發展,正本清源解決治理問題,才能為民解患,為香港開新篇,讓香港市民真心朝向政府、香港和國家,讓國家和香港共富共榮。

誠如,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表示,治港者要「想幹事、會幹事、能幹事、幹成事」才能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香港和香港市民安居樂業,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生活在香港感到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