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票房20年.一|中美「影之戰」鹿死誰手?外交和價值戰藏背後

撰文:姜庚宇 梁子傑
出版:更新:

中國電影放映產業於本世紀初推行股份制、集團化改革。20年前的2002年6月1日,全國首批30條院線正式建立,「院線制」取代了原有省、市、縣三級行政、條塊分割的發行放映體制。
自那時起,大量中外電影透過大銀幕加速走進中國各級行政區劃,為人們的視聽娛樂帶來了全新的變革,而以美片(荷里活電影)為首的進口片,曾是中國院線主要的票房來源,如今卻不見於票房前十的榜單。
回首中國電影院線制的20個春秋,《香港01》透過詳盡圖表資料,一探人們觀影習慣、電影管理制度的變遷,當中又能看到甚麼政治經濟的變化?

中國入世打開進口片大門

加入WTO以前,中國只容許每年進口10部外國電影。世貿協議規定中國逐步開放電影市場予外國電影和外國資金。2001年中國入世,中美簽署雙邊協議,中國每年允許以分帳形式進口20部美國大片,當時的分帳比例是13%。該協議有效期為10年。2002年,院線制正式成立。

中國戲院後來以一日幾十塊銀幕的速度增長,至2022年4月,營業戲院總數達到5671間,民營和海外資金繼續是影院增建的動力;其間,進口電影的配額、分帳比例也歷經加碼。然而,《香港01》整理一份《中國院線票房前十名 (2002-2022) 》,用以解讀20年間中國票房市場國產片和進口片競爭力變化,箇中「國產升、進口跌」的趨勢卻甚為明顯。

中美關係曾歷經回暖期 習近平訪美增配額

綜合01整理的《中國院線票房前十名 (2002-2022) 》與《中國年度票房前十電影產地 (2002-2022)》,不難看出,「國產片」(註:不計入中港合拍、中外合拍片)及「美國片」(註:計入美外合拍片,但有中國參與的另列)這20年的趨勢是「此強彼弱」。而這20年的變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02年至2008年間,國產片在年度前十偶有一部上榜,甚至多次「掛零」。若算上中港合拍片,則有1到4成。此時榜單上美國電影佔比集中在4成到6成。

第二個階段是2009年至2017年,此時國產片突飛猛進,佔據榜單約3、4成。若算上中港合拍片,更佔到榜單4到6成。彼時美片在中國應感受到前所未有壓力。當時,中國對美國電影進口配額原本限制在每年20部。

2012年,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美,協議放寬了上述配額到每年34部,也因此2012年當年成為這一階段的「例外」,美國電影在榜單一口氣奪下7部,是連續8年未有的好成績——也是迄今最後一次。當時中美關係走暖,民眾也將這次放寬視為一大訊號。

貿易戰以降 美片漸失中國市場?

第三階段則是2018年起,中美關係隨著貿易戰劍拔弩張,過去長期佔據中國票房市場的重要地位的美片,在榜單中佔比不斷縮減。2019年、2021年,都只有兩部美片擠進中國票房前十,2020年則沒有一部入列。

與此同時,國產片在中國市場逐漸成為主流。加上中港合拍片,更一度佔據全部前十電影(2020年)。今年(截至5月31日)中國院線票房前十名中,八部屬國產片,一部屬中港合拍片,重映的2009年美國3D電影《阿凡達》,則擠進第十名,是唯一上榜進口片。

回首過去20年(2002-2021),國產片在榜單中的從曾經的多次掛零(2002、2005、2006),到比例高達70%(2019-2021)。今年前5個月更創下新高(80%),若維持到全年,將創下20年未有成績。

疫情疊加影響?多部美片轟動全球無緣中國

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多部在海外取得卓越票房成績、在中國也備受矚目的美國大片,包括漫威、DC等系列英雄電影,如《尚氣》、《毒魔》、《永恆族》、《蜘蛛俠:不戰無歸》、《奇異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都遲未公布在華放映日期。這些大片是以往最容易在內地市場獲得傑出票房的作品類型,不少中國觀眾如今卻等不到院線上畫,雖一度在網上表達抗議,但最後仍只能觀看盜版,或專程到境外戲院觀賞。

這些入華遇阻的巨片,在全球市場的票房卻是相當驚艷。《蜘蛛俠:不戰無歸》是2021年度全球票房冠軍,《毒魔》、《尚氣》也在當年全球前十。《奇異博士2》則在上映不到三週時間裏,就以7億多美元票房衝到了今年全球票房第二的位置,也超越了目前中國2022年票房之冠《長津湖之水門橋》。

迪士尼「沒中國市場仍成功」其實很實際

這就不難理解,漫威母公司迪士尼的行政總裁包正博(Bob Chapek)日前在財報會上回應提問時為何能夠直言「沒中國市場仍成功」。

包正博直言迪士尼「沒中國市場仍成功」。﹙官方圖片﹚

他當時表示,中國無論是從商業或政治角度都很複雜多變,但即便在中國未能如期上映,但是《奇異博士2》的全球票房表現還是非常好,「我們很有信心,即便沒有中國市場也不妨礙我們的成功,我們在中國的票房收益率也比我們在世界其他地區的票房收益率要低」。

這番話在微博登上熱搜,在當下內地的輿論氛圍下,理所當然引發了不少揣測和質疑,甚至有批其「辱華」的攻訐,但從包正博的角度而言,這應該只是用數據說話、安慰投資者的理性言論。畢竟他同時也提到,迪士尼在中國市場擁有長期的成功紀錄,雖然現在遇到困難,未來仍然會繼續提交電影希望在中國成功發行——意思是迪士尼並非不在乎中國這個市場,只是不像以往那麼順遂罷了。

仍有美國巨片引進 票房表現可期

然而要說美片絕跡中國銀屏,又未至於此。原因是今年3月,曾轟動一時的3D巨製《阿凡達》還重回內地大銀幕,重映票房僅1日即突破億元人民幣,也令該片重新穩坐全球累計票房冠軍寶座。此次重映累計票房目前已達3.7億人民幣,擠進2022年度目前為止的中國票房前十。

此外,在海外票房表現不俗的美片《怪獸與鄧布利多的秘密》、新版《蝙蝠俠》也在中國上映,目前分別以1.8億人民幣、1.6億人民幣,排在中國今年票房榜第12、14位。疫情關係,這樣的票房成績雖難以與往年較量,卻也不算差了,未擠進前十,原因只是國產片票房成績更優異而已,且這兩部戲都上映不久即衝上這樣的名次,若內地疫情好轉、戲院進一步開放,票房仍有機會走高。

「國產指數」升至95% 中國電影出路「自產自銷」?

縱觀20年,國產片、美國電影、中港合拍片、中美合拍片,在中國院線電影佔絕對主導地位,早期(2007年及以前)還可見到純種港片登上票房前10,近年(2017年)印度電影、中印合拍片在榜單曇花一現。除此之外,其他地區的自家製作皆未有登過榜單。

而《香港01》根據以上資料,將國產電影及中港、中外合拍片在中國年度票房前十電影榜單中的票房佔比,依簡化模型加權計算,得出「國產指數」的變化趨勢,可見早年該數字最低只有19%,至2010年已升至將近5成(47%),惟2011至2012年連續下滑至26%,其後2013年升至55%,2014至2016年連續下滑至43%,此後幾年一路攀升到95%。

與中國院線橫向比較,全球來看,整理過去15年的年度票房前十,可以說在新冠疫情前,美國幾乎佔了十足十;但在疫情衝擊全球影視產業之下,中國國產電影票房逆市上揚,打破了全球電影票房「惟美獨尊」的格局。

惟需要留意是,榜單中的中國國產電影票房,絕大部分是來自於中國國內院線。曾有內地傳媒訪問《戰狼2》的主演吳京時問及此事,吳京則以「所以呢,不是錢嗎?」回應,成為微博熱話,也引起正反兩面評價——有人覺得說法直白但真實,也有人認為電影要「走出去」,抨擊吳京太自大。

《香港01》曾訪問電影學者、嶺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葉月瑜,她提到中國市場已提供國產片「自產自銷」的空間,單一市場已可以稱霸天下,因此進軍海外並不會是考量因素。

換言之中國票房市場與海外票房市場的「分眾化」正在不斷加劇。兩者通吃不是不可以,但比較簡單的做法,則是製片方一開始就有明確認識——一部電影究竟要在哪個市場發光發熱。如是,也容易應對意識形態藩籬和電影審查桎梏,不需扭扭捏捏。

葉月瑜指出,許多國產片已不考慮海外市場。(受訪者提供)

電影審查政策是票房「華進洋退」關鍵?

葉月瑜認為,荷里活電影的傳統著重美國自由主義,和以社會主義為主體的中國電影有很大分別。荷里活大片票房至上,而超級英雄片發揚人性光輝(例如《復仇者聯盟》)和關注弱勢群體(例如《小丑》),也因這些,能夠打動到當地觀眾。反觀中國電影雖也有票房需求,但在電影政策下,電影使命對內是堅定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是講好中國故事。當中,電影審查是電影局確保放映的電影符合相關政策的方法。

她表示,美國超級英雄大片《尚氣與十環幫傳奇》和《蜘蛛俠:不戰無歸》在國際上叫好叫座,而且特別是在亞洲市場,如香港和台灣都賣得非常好,但在中國大陸或是因電影審查而未能放映。

換句話說,一些荷里活電影如今無法在中國市場分杯羹,原因可能不在歐美電影和荷里活本身,而在中國的電影審查政策。

她認為,美國電影進入中國時,可能受到種種複雜因素影響,有的因為發行原因,有的因為要通過一個個審查,讓很多電影都沒能及時,甚至不能上映。當時的政治環境和國際形勢甚至可能會影響電影放映,如中美、兩岸關係的變化。

2006年5月17日,觀眾在北京的電影院售票處前走過「達文西密碼」的電影海報,電影在19日在内地上映。梵蒂岡譴責這部電影是「宗教無知」,並擔心其對天主教徒的影響。梵蒂岡的譴責道明,電影不只是藝術品,還能影響人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主導外交和價值戰的成敗。(Getty Images)

在電影審查政策方面,葉月瑜表示,內地有重點保障排片政策,可以斬斷外國電影供應,不讓其他國家的電影進來內地市場。政府曾經以「國產電影保護月」保護內地電影市場,這樣的政策是利用行政權力限制外來電影的引進,幫助國產電影取得經營優勢。

葉月瑜認為,政府會讓內地電影院線全力配合官方政策,如院線透過優惠票價等方式,吸引觀眾進影院觀看正能量電影,所有院線都要重點排映正能量「重點電影」《長津湖》、《流浪地球》、《戰狼2》等。

院線可以一直放政府希望人民看的電影,同時政府也可以斬斷外來電影的供應,不讓一些票房冠軍外國電影進來。沒有競爭,內地電影自然有較高票房。

趙婷執導的《浪跡天地》(Nomadland)揚威奧斯卡,該片除了贏得最佳影片外,亦為她奪得最佳導演獎,是奧斯卡史上首名獲得這個獎項的亞裔女導演。(AP)

當中,《尚氣》角色和故事被指涉及辱華,《浪跡天地》、《永恆族》則是導演趙婷被指涉及辱華;《蜘蛛俠:不戰無歸》則被指因美國政府外交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而不能在中國大陸放映。

葉月瑜說,《尚氣》和《蜘蛛俠》去年在全球、香港和台灣都叫好叫座,若在中國大陸上映,票房絕對可以擠進前十名,但這些電影因為審查制度的關係,或無法放映、或延期放映、或遭遇刪減。

她說,2014年,荷里活巨片《變形金剛:殲滅世紀》不單是全球票房冠軍,其中中國收入超過3億美元,為全球最高,證明內地觀眾是喜歡看荷里活電影的。「電影不是柴米油鹽那樣的必需品,而是一種娛樂,一般民眾每年看的電影數量有限,因此若內地沒有審查,《尚氣》、《蜘蛛俠》、《變形金剛》等荷里活電影進入後,會去看正能量電影的人還有多少?」

天安門城樓的巨幅標語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徵。 圖片為市民2007年 8 月 8 日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慶祝奧運會倒計時一年。(Getty Images)

誠如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1942年曾經說過:「對意識形態的領導,是領導一切的第一步」。電影是控制意識形態的關鍵,中國電影政策、審查制度、意識形態工作、宣傳思想工作對內也對外。電影不只是藝術品,還能傳達思想、故事、感知、感覺、美或氛圍的體驗,影響人民、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主導外交和價值戰的成敗。中美關係20年的變化,也牽動中國電影票房、國人觀影習慣、電影管理制度等變遷。反過來說,電影在影響人民對中美兩國的看法和意識形態,以及在政策、制度、市場等等方面,也為中國政府和體制提供服務。

3月28日,國家電影局《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中,設下2035年成為電影強國目標,旨在提升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無可否認,內地在市場和製作上都有發展成為電影強國的能力,那麼為何需要一紙規劃來推動,還給出十多年的時間來完成?

這樣的規劃,不單是對外也對內,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民和國際認可「中國」。

中國憲法第一條提到:「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認可「中國」就是認可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產黨,而電影正是影響人、意識形態和國際輿論的關鍵。

2021年6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的表演中出現在大屏幕上。 (Getty Images)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5月27日下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到,全黨全社會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思想,傳承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提出文明定義和認定進入文明社會的中國方案,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他指出,全黨全社會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要講清楚中國是什麼樣的文明和什麼樣的國家,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

中國自習近平時代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而電影正正能夠構建迎合中國敍事的「想象的共同體」。回顧中國票房20年,當中有中美軟實力的競爭。從習近平一番話不難看出,中國推動成為電影強國,目的是在國際上加強對意識形態的領導,建立中國話語體系,推動國際同社會主義相適應,令各國觀眾潛移默化——帶領中國最終如同美國那樣,領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