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兩會熱點話題前瞻 李克強任內最後記者會

撰文:王新
出版:更新:

隨着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3月4日的開幕,中國正式進入「兩會」時間。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說,無論是內部的經濟下行壓力,還是突然大爆發的香港新冠肺炎疫情,亦或是美國繼續的經濟打壓,乃至出人意料地俄(羅斯)烏(克蘭)開火,無不帶來近十幾年來少有的內外壓力。氛圍註定難以輕鬆的2022年中國兩會,將會有哪些熱點話題?

第一,最重要的當然還是經濟。尤其是各種內外挑戰下,2022年中南海如何穩經濟保民生無疑最受外界關注。

2021年中國各地經濟持續恢復,不過就如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稱,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所以,2022年省級地方兩會大多下調了GDP增速目標——預期最低為5%(北京、天津),最高為「9%左右」(海南)。這被認為是中國政府2022年政策走向的重要參考。

同時,在官方宣佈已經實現全面脱貧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收入再分配手段防止返貧,實現共同富裕是高層的新施政目標;在人口結構加速老齡化、人口總量面臨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接下來如何調整已經老舊的現行退休政策;歷經政策強監管之後,房地產、平台經濟能否迎來政策回調,以及醫療、軍費開支等常規熱門話題也是社會關注重點。

第二,人事話題是永遠的焦點,尤其2022年是中共二十大召開年。

近期,因為廣東地方「兩會」上未能當選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外界紛紛猜測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將「奉調入京」。這種猜測邏輯並不正確。因為黨委書記兼任同級別人大主任的規則,並不適用於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擔任黨委書記的省級地方。事實上,不論是北京市委書記蔡奇,還是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目前均未兼任當地的人大常委會主任。

不過隨着中共二十大的臨近,擔任中共地方黨委書記的政治局委員「換崗」是必然趨勢。2021年12月份,廣東省原省長馬興瑞轉任新疆黨委書記,被輿論稱為中共二十大新入「局」第一人。預計兩會之後隨着京津滬渝粵等省級地方黨代會的召開,這幾個地方的黨委書記亦將實現新老更替。

與此同時,按照以往慣例,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第二任期結束前(2023年3月),中南海勢必提前佈局中央部委主要官員人選,且將難免帶有強烈的「改朝換代」特徵。

第三,任內最後的中外記者會,李克強將說些什麼?

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當天,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李克強最後一次以中國國務院總理身份召開中外記者見面會。

2013年的兩會上,剛從前任温家寶手中結果中國國務院總理職務,李克強就遭遇了嚴峻的經濟考驗:經濟增速下滑、地方債隱現危機、貿易壁壘增加、熱錢出逃、銀行錢荒等。當時面對中外記者,他侃侃而談,並說出了那句著名的「(改革)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

2016年3月16日,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 (新華社)

第二個任期,經過中共黨政權力重構以及黨政機構改革,李克強更顯低調、穩重與務實。不過外界仍然好奇,面對中外記者李克強將說些什麼,給自己的總理生涯畫上句號。

第四,對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保護以及各領域立法。

2022年年初,沸沸揚揚的「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受到輿論高度關注,加之電影《失孤》原型郭剛堂2021年下半年找到兒子後,《親愛的》原型孫海洋也於同年年底尋子成功。中國民間輿論對於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立法保護,演變成為2022年中國兩會的話題期待。

2月15日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講話強調,要加強民生領域立法。從完善法律入手進行規制,補齊監管漏洞和短板。要加快推進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修訂工作,加快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中國全國公安機近日亦宣佈,自3月1日起至12月31日開展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專項行動。

上述官方跡象,被認為是對人權以及弱勢群體權利立法保護的提前預熱,而對於資本以及監管等現有法律漏洞的調整也是外界對兩會的期待。

2021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舉行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新華社)

第五,香港疫情大爆發與中國式共存路線。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請假缺席。2022年中國兩會或成為缺席人數最多的兩會。目前有消息統計,36名港區人大代表中,預計只有20多人出席今年兩會。

比如早前引發香港政壇風波的「洪門宴」主角、港區人大代表洪為民,已口頭通知港區人大代表團團長馬逢國,他將缺席今年兩會。中國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曾與陽性病例接觸,另一名身兼華昇診斷中心董事長的政協常委胡定旭因留港抗疫,均請假不出席兩會。

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前行政長官董建華辦公室近期也透露,董建華預計不會赴北京出席兩會。中國全國政協常委、長實集團主席李澤鉅2月中旬出現咳嗽、聲音沙啞等症狀,雖然檢測後呈陰性,但據聞他也將缺席今年兩會。

2019年7月3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在香港出席團結香港基金午餐會時表示,對於那些存心擾亂香港,撕裂香港,妄想以暴力摧毀香港的害群之馬,絕不妥協,強力說「不」。(新華社)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一方面必須堅持「動態清零」,另一方面卻又不得不「與病毒共存」。而世界大部分國家正在快速放開疫情防控措施,恢復航空交通和正常旅行,以及各種經濟活動。這樣的環境下,中國需要做好政策改變與調整的準備。

北京冬奧會期間的閉環管理就是中國疫情防控方式的新嘗試。並被專家評價為預示着中國「疫情防控與全球無障礙交流同時實現的全新可能」。中國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2月15日透露,中國有多個團隊正在研究有別於中國動態清零和歐美與病毒共存的新的防疫策略。另一位中國流行病學專家曾光2月28日發文說,目前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不會永遠保持不變,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在合適的時間點,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

全球疫情創傷尚未治癒,國際經濟亟待復甦,氣候變化挑戰嚴峻,然而烏克蘭局勢的猛然惡化讓世界形勢更加激烈動盪。中國如何在這樣紛繁複雜的國際關係中,引導經濟健康發展,走好自己的發展之路?即將召開的2022年中國兩會是最好的觀察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