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生進體制.四|港人難做內地公務員?前實習生:限制沒設想多
坊間對公務員一職向來有「鐵飯碗」印象,國考競爭程度有增無已,近期,清華、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的風潮更是成為熱門議題。
以往,這些現象與香港民眾相對有距離,但隨着近年來內地一些地方招錄香港居民做公務員屢見不鮮,北上求學、就業又漸成港生眾多生涯規劃的其中一條主流途徑,令到「港人進入體制」的議題漸漸有起了實感。
對此,《香港01》日前訪問了兩名同樣就讀於清華、北大,兼具有內地公務員體系實習經驗的港籍學生,冀暸解出自名學府的他們對這段閱歷的心路歷程,以及作為先行者,在講求「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又如何看待其前景。
內地招錄香港居民做公務員並非新鮮事,例如港人熟悉的深圳,2020年12月在服務「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考試中,首次設置5個定向港澳選拔職位,共吸引446名港澳籍人士報名。然而在此之前,借助就讀院校提供的途徑進入內地公務員體系實習,早已成一些內地港生的體制閱歷,本次受訪者李震庭(阿庭)及劉詩朗(Jacqueline),便是過來人,其經歷也跳脫出港人所熟知的大灣區。
港生:工作與內地同學並無差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學專業、現於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阿庭,在學期間曾任北京市西城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助理、黑龍江佳木斯市樺南縣政府辦公室事務秘書等職。前者主要負責核對、整理各項市民辦事的新老政策,並多次擔任會議記錄,開展街道黨組織調查研究等,後者則主要負責做好會議服務、公文撰寫、信息調研、督促檢查、財務管理等。其中政府辦是為縣政府決策和實施決策服務的辦事機構,是承上啟下、聯系左右、溝通內外的樞紐,因此涉獵的任務也更多。
談起成為內地公務員體系實習生的流程,他介紹,如果就讀學院有和政府部門合作是最好的,那就會有給同學統一安排的實習,沒有什麼特定條件。學校方面可能會有一些名額,港生是否可以報名,要咨詢有關部門,比如各校的港澳台辦。
據悉,2021年共青團中央發展部牽頭的「揚帆計劃」,提供600個公務員實習崗位給在京港澳台學生;全國青聯也以「屬地實習」的形式,在全國募集1000多個包括國家圖書館、文旅局、眾多央企的實習崗位。阿庭相信,未來還會釋放更多崗位。
本科在北京語言大學讀英文、碩士研究生在北京大學讀政治的Jacqueline,則曾在中央直屬機構的文秘崗和聯絡崗實習。一開始,她確實以為港生申請內地公務員的實習會有限制,但事實上,在累積足夠校內外的工作經驗後,她便得到論文導師引薦,獲得第一個體系的實習機會。
許多人或許會關心在工作內容上,港人和內地人是否會存在一定差異,但Jacqueline強調,實習期間,雖然工作內容會根據主管安排有所改變,但其實和內地學生並沒有什麼區別。
實習經歷超越原有期待
就在內地公務員體系工作的原因或契機,在阿庭看來原因有二,一是所讀專業與內地公共服務部門對口,大部分同系師兄師姐也會選擇從事公務員;二來香港和內地政府的行政架構大不相同,既然選擇在內地讀書,還是希望能從內地政府的角度來看社會,多一種思考社會的視角。
Jacqueline則表示,當初選擇到內地讀書,就是希望可以體驗到更真實的國情,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而北京作為首都,地域性優勢不言而喻,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家活動都可以參與到,從而累積很多經驗和技能。
對於這些工作經歷,二人異口同聲,反應正面。阿庭表示,實習的部門不僅符合期待,且超越了原有期待。期間,他跟隨同事參與防汛督查、生態環境督查、脫貧攻堅幫扶對接,幫助相關部門提升對問題緊迫性的認識,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也體會到督查辦同事的辛苦與不易,為督查各村貫徹落實防汛期間24小時值守制度,加班加點工作直至深夜,「雖然很累,但是任務交到你的手裏,就是出於對你能力的認可」。
而Jacqueline在某部委實習的時候,曾經被安排參與到國際青年節的工作當中,作為志願者負責引領小組參與活動,而小組成員是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領袖,不乏青年企業家和不同界別的領袖先鋒。活動當中她代表國家接待外賓,深感自身責任,以及難以在香港體驗的經歷。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讓Jacqueline感受到港人在支持國家戰略上的優勢,作為唯一的香港籍的學生,外賓對其身份十分感興趣,對於香港一直抱有很積極的取態,除了十分認可香港的國際性和靈活性外,也對香港的特殊社會背景和文化興趣盎然。她相信,如港人靈活運用自己的身份優勢,會獲得更多機會。
嚴謹作風印象深刻 Jacqueline:缺少政治教育 需更加努力
對於內地公務員體系的工作文化,阿庭表示,內地公務員的工作作風嚴謹細致,力求精確無誤,透過政府辦公室的工作,他改變了以往從媒體中了解政府的方式,也改變了對於政府部門的認識。他解釋,基層政府並非外界想象般那麽輕鬆,如樺南縣處理的事務,就包含了整個縣城近40萬群眾全部的生產生活問題,社會責任沉重、工作事務繁多。
Jacqueline亦指,對比內地的企業和政府單位,後者性質上就需要更多的自律性和合作性。她解釋,內地公務員的定位很清晰,需處理格局更大的問題,在實習當中,她需要思考更多實操問題和困境,而同事們所展現的應變策略和知識底蘊,以及平易近人的態度也讓她十分敬重。
她又指,政府機關的性質和服務人群與一般機關不一樣,需要更加謹慎和仔細,作為香港學生,由於並沒有像內地學生一般從小培養政治思維和歷史觀念,故在工作的時候需要更加努力才可以跟上工作進度。
既然好評,那是否會再次選擇在內地公務員體系工作,作為長遠個人生涯規劃?於阿庭而言,這很有可能,因在選擇職業時,其首要考慮是能否服務、建設社會,而在內地公務員體系的實習經歷,讓他體會到內地基層政府是在切實為民眾服務,他認為在內地公務員體系工作有利於將個人發展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中,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而在北京幾年,Jacqueline在企業和機關都有實習過,她幾乎可以斷言,能到政府機關實習是最開心的體驗,如果有能力在內地公務員體系工作,相信也會十分適應。除此之外,她也覺得在內地面對的挑戰也會更多元,對自己來說更富有吸引力。
然而,選擇到政府部門實習,也正是因為她打算畢業後投身香港公務員體系,香港作為自己家鄉,她更希望可以將在內地的一些生活體驗帶回。故權衡兩者後,其更傾向後者,並相信在兩地政府機關都工作過後,這些經驗會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加深對內地社會的了解,便於將來發展。
薪資待遇不似預期惟非首要考慮 國際視野成港人優勢
內地公務員工資並不公開,而部分港人卻可能對於薪酬待遇方面尤為關注。以文章開頭深圳的情況為例,《香港01》記者曾以考生身份,向內地公務員培訓機構查詢,了解到5個職位中較好的職位年收入(稅後)約有20萬元人民幣,折合約23萬港元,平均到月份,僅與港人每月入息中位數(2萬港元)相約。
阿庭表示,薪資待遇不高的確是內地公務員體系中的普遍現象,但也存在一些薪酬較高的崗位,當然,更多港人在選擇進入內地公務員體制時,首先考慮的自然不是薪酬,而是廣闊的發展前景。他認為當今世界正處於大變革時期,國家要想發展就要密切關注國際動向,而港人普遍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在講求融合的時代背景下,這種視野對於當局制定發展政策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在Jacqueline看來,其實一直都有香港人希望到內地工作或者進入公務員體制,只是初期制度尚未完善,難以讓港人到內地發展公職事務。但現時不論是社會保障、工作種類和資格證明上都慢慢獲得擴展,且越來越多單位愈發積極配合國策,開展專項港澳就業崗位和項目,她相信現在只是初起步,未來還有更多的發展潛力。
最後她提到,不論是現在數碼化時代,還是社會扁平化的趨勢,都展示了文化交融和溝通的重要性,當然,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各異,經濟社會民生也有差距,這個過程會產生一定的文化衝擊,但是這種磨合也是大家需要面對的情況,而相信這種社會交融利大於弊,可更好推動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