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生進體制.一|七成清華畢業生捧鐵飯碗? 一文拆解真相

撰文:朱加樟 姜庚宇
出版:更新:

近日,清華和北大相繼發布2021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不少內媒以「七成清華畢業生進入體制內」作為報道標題,引發輿論關注,網民紛紛慨嘆內地最頂尖的年青人寧願拿「鐵飯碗」,也引發諸如「人才浪費」、「大材小用」等討論。
究竟「七成清華畢業生進入體制內」是怎樣一回事?這說法有沒有誇大的成分?這又算不算得上是新現象?本文整理了清華近年發布的畢業生就業數據,以一一拆解以上問題。

去年,深圳中學的新入職教師名單在網上流傳,可見該校物理、化學兩門學科的新入職老師有17人,絕大部分有博士學位,而且多來自國內名校,其中清華大學最多為8名,其次還有北京大學等。(《瀟湘晨報》)

宇宙的盡頭是體制內?

其實大批頂尖畢業生「進體制」的現象近年在內地不時引起討論,尤其是當內媒的新聞報道聚焦在最具象徵性的清華和北大兩家大學(簡稱「清北」)的畢業生上,則更能「抓眼球」,牽動大家的情緒。

在2019年,深圳多所中學公布的招聘名單幾乎是清一色清北畢業生,去到2020年杭州市餘杭區招聘了一批清北畢業的研究生到街道工作。每當這一類新聞出來,網民不僅會有「人才浪費」一類的批評,也會慨嘆「宇宙的盡頭是體制內」。網民又擔憂就業「內卷」愈來愈嚴重:如果連這些看來一點都不「高大上」的「鐵飯碗」都被清北畢業生奪走,那麼一般高校的畢業生又如何自處?

「三方就業協議」中的七成

回到近日備受討論的「七成清華畢業生進入體制內」這一說法上,其實這說法相當誤導和誇大。多個內媒的報道引用清華最新發布的《2021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時指,這屆畢業生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的總人數為3669人,其中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高校及科研單位等)、國有企業的佔比分別為15.8%、30.3%、23.8%。這些單位一般稱為「體制內」,3個數字加在一起為約70%,因此得出「七成清華畢業生進入體制內」的說法。

其實這裡的「七成」僅僅是指有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的畢業生中的「七成」,非指所有畢業生。所謂「三方就業協議」,是指畢業生、用人單位和學校三方簽訂保證學生工作權利義務的協議書。至於其餘三成有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的畢業生之中,絕大部分為進入民營及外資企業工作。

頂尖畢業生「進體制」的現象近年在內地不時引起討論,尤其是當內媒的新聞報道聚焦在最具象徵性的清華和北大兩家大學的畢業生上,則更能「抓眼球」,牽動大家的情緒。(新華社)

34%清華畢業生「進體制」

據該就業統計報告,清華2021屆畢業生共有7441人(不包括港澳台生及國際生等檔案不在校學生),進入體制就業人數為2562人,所以較為準確的說法是「34%清華畢業生進入體制內」。

其實在這屆畢業生之中,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的人數約佔一半,其餘一半的畢業生選擇了其他方向,例如有14%的畢業生選擇以「靈活就業」方式就業(包括直接與用人單位簽勞動合同等方式),也有三成半的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深造。

清北畢業生拿「鐵飯碗」是新趨勢?

雖然如此,七成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的清華畢業生進入體制內以及「34%清華畢業生進入體制內」,兩者畢竟也是值得關注的數字,究竟這是否清北畢業生的新趨勢?北大近年並未公布詳細數字,而本文則搜羅了清華自2013屆起公布的數據,以了解箇中真實。

據清華自2013屆起公布的數據,單單看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的清華畢業生,當中進入體制內的佔比都在61%至80%之間。若是看全體畢業生,當中進入體制內的佔比則在24%至34%之間浮動。(01製圖)
清華畢業生拿「鐵飯碗」的比例在近年並未發生巨大變化。(01製圖)

根據以上圖表,單單看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的清華畢業生,當中進入體制內的佔比,近9屆都在61%至80%之間,從來都是主流。若是看全體畢業生,當中進入體制內的佔比,則在24%至34%之間浮動。由此可見,清華畢業生拿「鐵飯碗」的比例在近年並未發生巨大變化。

北大28%畢業生「進體制」

北大方面,其2021屆及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並未公布「進體制」的詳細數字,故只能參考其2019屆的數據以了解近年情況。

北大2019屆校本部畢業生合計有7808人,當中有2822名畢業生簽訂「三方就業協議」。在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的畢業生之中,2171人進入體制內,佔其中的77%;「進體制」的畢業生人數佔全體畢業生28%。總括來說,這一數字與清華近年的情況相約。

由此可見,所謂「七成清華畢業生進入體制內」不過是一種誤導和誇大的說法,而清華畢業生近年「進體制」的情況也並無發生巨大變化。相關報道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關注,一來與清北在內地的崇高地位有關,二來也因為連結到近年熱烈討論的「內卷」現象,因此更能牽動網民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