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博士不搞研究執教鞭成趨勢?師大舊生:水漲船高必然結果
內地今年實施「教育雙減」政策後,讓本就激烈的教職競爭更加白熱化。而近日,29歲清華大學女博士龍明珠因放棄華為等名企的優質邀約,到深圳當中學老師,亦成為網絡熱議人物,除了令人思辨這到底是否「大材小用」,當中的市場趨勢也引人注目。
對此,《香港01》周二(28日)訪問了內地多名曾在師範院校求學的學生,冀了解他們對高學歷人才當教師這一「風潮」的種種見解。
相關報道:教育雙減|教職競爭白熱化 深圳中學面試教師者博士佔逾半
據早前報道,「教育雙減」政策後,除了應屆生,不少原本是教培機構的從業人員,也加入到競爭教師相關職位的大軍中,讓上個招聘季的教師職位應徵趨於白熱化。
例如,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學碩士研究生緱曉雪參加一場深圳四間中學的教師職位面試後,稱進入生物科面試的有7人,當中博士超過一半,學校最後選擇了4人,當中3人是博士;化學科的面試者更是清一色博士。
事實上,這並非個別現象,據《21世紀財經報道》指出,近年大量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博士、碩士畢業生湧入教師隊伍。如被稱為深圳四大名校之一的深圳中學,去年共有66名畢業於世界頂尖學府的新教師加盟,其中博士及以上學歷佔比超過40%。按新教師畢業院校來分,清華和北大畢業生佔半數;亦有愈來愈多牛津、劍橋等海外名校畢業生。
廣州亦有類似情況,9月新學期,廣東實驗中學入職的26名新教師中,14位來自清華或北大,其中有7位北大博士;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新入職的40名教師中,有9人是來自北大、清華、港中大等學府的博士及博士後。
相關報道:拒名企高薪反到深圳當中學老師 清華女博士:不被常規認識綁架
而在近日,擇業期間收到華為、「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統稱)以及一些研究所的優質邀約的29歲清華大學女博士龍明珠成為網絡熱議人物,因她排除周邊人的不解,而選擇到深圳一所中學當數學老師。
雖然父母認為堂堂清華博士去當高中老師實在是大材小用,不過龍明珠表示,高材生去當中學老師可能在深圳很少見,但在北京卻十分普遍,並認為高材生當中學老師的風潮是非常大的進步,令畢業生擇業更加自由,不被常規認識所綁架,遵循自己的內心選擇真正喜歡的行業,而不是再為傳統的面子和高人工去找工作。
師範院校畢業生:市場決定就業
有輿論憂慮,對於一些沒有如此「亮眼」學歷,卻又有志當老師的人,就業空間會否因而被壓縮,尤其是師範學校出來的「準老師」可能就要另尋出路。另一方面,坊間普遍設想讀博士的,將來工作主要與研究掛鉤,可最後選擇當老師,會否對整個就業結構構成影響?
曾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現正在香港進修文學碩士的公同學向《香港01》表示,上述深圳中學確實都是「清北」、「海歸」的當老師,雖然他年齡已比較大,要不要當老師還另說,但他認為博士當老師的趨勢合理,因為別的工作待遇還沒有這高,「這個選擇基本上就是待遇決定的啊」。
至於不只是博士生,且很多是清華北大的現象,公同學認為這正正說明競爭的激烈程度,「學校也需要排面」、「不讀清北,深圳中學篩簡歷也過不了啊」。他又指,「讀甚麼專業就要幹甚麼」的假設在現實中很難成立,就業問題要複雜得多,「這是整個系統運作的結果,要整體看」。
王同學同樣曾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現正於北大修讀宗教學碩士。他亦認同高學歷人才當教師是趨勢,「大眾教育、水漲船高的必然結果」,而且「話說回來,中學也需要一些好的老師」。
王認為,一般師範體系教育出的學生,還不至於滿足龐大的教學體系需要,尤其是深圳中學這樣主打精英教育的學校,在招聘上精益求精很合理,更不能視作一般學校來看。作為博士生,王同學感慨現在社會就業競爭十分激烈,象牙塔走出來的博士,進入就業市場確實不好找工作,因此做教育行業的確是不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