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方案」到「總體方略」 中共對台新綱領呼之欲出
大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旗下自媒體「看台海」,1月8日刊出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專訪,回顧2021年台海形勢,並展望2022年兩岸關係。孫亞夫的訪談有兩大要點受到外界矚目,一是強調不要把「和統」與「武統」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二是表明即將到來的中共二十大,對台工作將會做出新的決策部署、提出新的主張。
該篇訪談隔日(1月9日)由官媒新華社全文轉載。大陸國台辦1月12日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朱鳳蓮亦對此回應,稱「將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黨中央對台工作決策部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與孫亞夫的說法前後呼應。由此脈絡來看,大陸官方正在釋放對台政策與工作會有新的轉折,不只是台灣媒體有所關注,美國之音(VOA)等美媒亦有跟進報道。
時間點:中共二十大
究竟該如何理解中共對台可能出現的轉折?首先,時間節點必然是中共二十大。去(2021)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其意義在於對十九大以來的工作進行總結,同時也意味着中共政治將進入二十大的周期。特別是第三份《歷史決議》,這是一份面向未來的行動宣言書,是習近平領導中共下一步的行動綱領,對台工作必然從屬於此框架。以二十大作為關鍵轉捩點,習近平將如何實現多次宣示的「粉碎台獨圖謀」與「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勢必會在二十大出台更為具體且細緻的規劃。
▼從「台灣方案」到「總體方略」:習近平宣示統一台灣表述變化
關鍵詞:總體方略
其次,還應該注意到「台灣方案」與「總體方略」這兩個關鍵詞的關係。習近平2019年元旦首度提出「兩制台灣方案」的表述,經過兩年多的「讓子彈飛」,在第三份《歷史決議》之中則強調了「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反而未提「台灣方案」。2021年年末官媒新華社出了一篇訪談涉台學者專稿,同樣側重在「總體方略」,並一直延續到近來孫亞夫和朱鳳蓮的說法上。
若是仔細推敲,中共官方所謂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其內涵指的是「習近平同志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也就是說,「台灣方案」並非被中共冷凍,而是在此之上架構了一個位階更高、層次更廣的「總體方略」,「台灣方案」包含進了「總體方略」之中。
再進一步言之,如果「九二共識」是中共對於兩岸「統一前」的現狀定位,而「台灣方案」乃「統一進程」的方法論,那麼「總體方略」便不只是戰術上的「反獨促統」,而是戰略上涉及統一前到統一後「全過程」的對台思路。就這一點而言,「台灣方案」依舊在中共的視域之中,而2021年下半年國台辦官員相繼提及統一後的設想,以及點名「台獨頑固分子」及其金主,一系列由點到線的對台政策,相當有可能在二十大透過「總體方略」的鋪墊,出台更為全面且完整的新論述和新做法。
「武統」與「和統」關係的變與不變
與此同時,也要注意中共語境裏的對台「總體方略」,乃是服膺於「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既牽涉了中共第二個百年的總體建設,更受到以中美博弈為表現形式的百年變局的深刻影響。那麼備受關注的「武統」與「和統」的關係,對中共來說,也將在此大局之下辯證性的理解與運用。
直白而言,「和統」仍是不變的基本方針,但「武統」的可能性,則取決於美國為代表的「外部勢力」和台獨「分裂勢力」的「玩火」程度,也唯有這兩者在未來有可能自己按下「武統」按鈕。如今北京續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官方也多次明言「反台獨但不反台灣」、「永遠不會把台灣同胞當作『敵人』」,但同時軍機繞台常態化,本身已體現「和統」與「武統」交相運用的做法與思維,將台灣人民與台獨勢力明確區隔開來,對後者以更雷厲風行手段進行打擊。
除了孫亞夫關於「武統」與「和統」的說法之外,大陸海協會前副會長、全國台灣研究會前副會長王在希也在新年伊始接受港媒中評社專訪,對於「武統」同樣傳達了「應該權衡利弊,冷靜應對,着眼大局,慎選時機」的謹慎態度。大陸涉台官員類似的論調近來密集出現在媒體,一方面是對大陸輿論場「武統」聲浪的一種表態,另一方面也是具體回應台灣和西方流行的「中共不敢打」的認知和想像。
台灣問題已經深深鑲嵌在世界新舊秩序激烈碰撞的格局之中,台灣內部藍綠政權更迭或政治版圖變遷,已非左右台海情勢的主要矛盾。二十大將體現中共對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外局勢的基本看法和應對,面對的是美國拿着「台灣牌」更為強硬的遏制中國,以及台灣執政者更為強烈的「親美拒統」走向,藉着炒作「中國威脅」試圖誘使北京出手。此複雜且激烈的態勢,挑戰着中國的戰略定力,北京將如何回答這個考驗,呼之欲出的「總體方略」,屆時或可在二十大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