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雙減|補課必然增學生壓力? 港名師:優秀教育者應有力解決
補習文化於兩岸三地向來盛行,不少望子成龍的家長亦樂此不疲。以往,補習行業方興未艾,部分頂尖業者收納鎂光燈,猶如聲名鵲起的明星。然而,中國內地率先作出改變,教育「雙減」下行業更被認為受到重創。《香港01》近期作出系列報道,採訪了知名業者,就中港台補習現況作探討。
在本文中,從香港中文科補習名師林溢欣的話語中可見,本地補習進入「碎片化」時期,少子化大背景下,是私教的崛起致使業者們你追我趕;對於從政策層面介入補習,他就認為不應假定補習與學習壓力有必然關係。
據早前報道,香港小學生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有補習,中學則接近六成學生有補習,同時補習費支出也在不斷增加。盛行的補習風氣促成了不少畢業生入行,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研究院哲學碩士林溢欣便為其中一員,現任職遵理學校的他至今已有10年資歷。談起入行原因,他表示當初自己剛畢業,在苦思應否繼續升學讀博士時正好趕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改制,面對人生的選擇遂毅然選擇試執教鞭,因想着就算不行也可以回去校園,結果一晃便是一秩。
香港補習收入「自食其力」 學生掌握主動權
面對上漲的補習費支出,家長們仍不惜工本,那與之對比,補習班老師的薪資待遇這些年來是否亦相應有所增加?或許與很多人猜測的不同,林溢欣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並沒有薪資增加的趨勢,實情為香港補習這一行頗為「自食其力」,是按拆帳形式,老師的收入取決於學生人數的多寡。
他又提到,現時市面上小型補習、私教紛至沓來,基本上每個人大學畢業,不論讀什麼學校、學科都可以從業,「碎片化」影響下,行業競爭隨之激烈。再者,作為擁有多間分校的大型補習社,收生也有受到香港少子化問題的影響。
日前,內地祭出新規,嚴禁學科類培訓機構資本化,要「減輕學生功課、校外培訓負擔」。對於這種政策介入,林溢欣認為有兩點值得留意,首先是本質上教學是否有趣,他認為新政的推出就是假定了但凡補習就是沉悶又為學生帶來極大壓力,惟優秀的補習老師應該是能解決這一問題,補習本身也可以是生動有趣的。
相關圖輯:內地教培行情曾非常火爆,惟「雙減」下前景成疑(點圖放大觀看)
其次,他也對一刀切的禁止是否真的就能阻止學生繼續尋求補習感到非常懷疑。他又指,與日校老師會定出硬性規定所不同的是,補習老師並不會特意去給出許多功課予學生,學生掌握自動性及主動權,因此反而要看其是否自律,壓力大與否也是因人而異。
不認同以「猜題」作賣點 碎片化下憂老師質素參差不齊
坊間不時有評論指出,補習班已成為一種家庭間的比較,即投入資源多就可以換取更好的成績,使得階層分化。對此,林溢欣表示豐儉由人,畢竟當收入有差異時,受到的支援也是有分別的,即使沒有了補習社,富裕家庭也是可以選擇請私教回家;當中關鍵不在於補習多就是進步,而是要看老師的質素,能否提高學生興趣等,讓學生學習之餘又不會感到壓力非常重要,也是他們的目標。他又認為,現時香港有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也有許多機構提供義教,加上現時網上有許多免費的教育資源,因此貧困學生也未必就完全沒有途徑。
過往,香港曾發生過補習班教師洩漏考題被捕的事情,對於猜題準確是否已作為補習班賣點,林溢欣坦言長遠來說確實如此,但他向來不認同這一套,因哪怕猜中九成,剩下一成不同對學生的答卷方向要求也完全不同,變相是害了學生,同時官方其實亦有相應對策。
至於應試教育的風氣,他表示在香港依然存在,但隨着升學方式更加多元,是否真的有必要「非補不可」也令人懷疑。而雖然私教興起某程度上除了也可以讓老師逃離補習班的規範,變得更有彈性,惟林認為正是因為如此碎片化,又缺乏專業認證、監管,令人憂慮老師質素參差不齊,學生亦不足以分辨等。
線上不能取代線下 補習未必式微
最後,隨著疫情與科技發展,雲端和線上授課愈發流行,刺激更多補習老師線上開課甚至成為「網紅」等。
不過林溢欣不以為然,認為這只會是一個趨勢,但就絕對不能取代真人面對面授課的模式,因為其具有感染力,也有助於即場為學生解答難題,「教育就是教育,你看一個明星的影片和看一場演唱會也有很大分別」。
對於補習班的黃金時代是否已經過去,林表示如果老師能持續令課程生動、有魅力是能帶動行業,因此現時面對的僅僅只是一個改變,但未必就代表補習班會式微,「始終我們這一行是由人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