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監管催谷教育「雙減」 全行業受重創甚至撼動樓市|封面故事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內地推動教育「雙減」(減輕學生作業及校外培訓負擔),力度空前強勁,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更表明,各省區市每半個月就要通報工作落實進度,未能落實者將被究責。

催谷之下各地先後出台嚴苛措施,甚至鼓勵舉報。首當其衝的各間校外培訓機構隨即紛紛傳出「災情」,其中在北上廣深有多間分店的「華爾街英語」(Wall Street English)學習中心,縱有12年經營經驗卻難以適應新轉變,近日傳出破產消息。另一方面,教育「雙減」亦衝擊樓市,以深圳為例,「學區房」熱度明顯降溫,比市價便宜500萬元以上的單位仍然乏人問津。

然而,即使教育雙減是「出師有名」,但對市場而言需求仍然存在,結果就有不少校外培訓機構「掛羊頭賣狗肉」,聲稱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實際內容卻是補習數學和參加數學競賽,並且用「暗語」賣廣告。《香港01》再度推出「雙減」政策專題,了解重拳監管下校外培訓行業的現在與未來,探討會否因打擊面不斷擴大並且走向極端,使整治亂象變成衍生更多亂象。

已被列為要加大執法力度的「重點領域」

簡單回顧一下教育「雙減」的由來,一切始於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7月24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意見》一方面要求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要求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範。

其後在8月12日,國務院印發《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是「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路線圖。其中在第五部分「健全行政執法工作體系」中,列明要加大重點領域執法力度,教育培訓赫然在列。(點擊閱讀全文)

早期報道:教育「雙減」重創行業 過激整頓校外培訓變「黑惡」?|封面故事

事實上,《雙減意見》本身就已列明要「堅持從嚴治理」,「嚴禁」、「嚴格」、「嚴肅」、「必須」等字眼經常出現,是故《綱要》就是反映出官方對整治校外培訓行業的重視,以及絕不會留情。

更甚者,為方便市民及時反映校外培訓機構違法違規培訓行為,以及在職中小學教師違規補課等情況,全國多地教育廳均已公布監督舉報的網絡平台、電話、網址等資料,可舉報的對象包括有中小學的教師。(點擊閱讀全文)

引發校外培訓機構倒閉潮

嚴苛措施固然見效快,但難免過程有瑕疵,不留情變得不近人情。安徽馬鞍山市含山縣早前有執法人員「踹門查補課」,當着學生面前將老師掐頸帶走,場面震撼。對這種「個體戶」尚且如此,大企業更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在北上廣深有多間分店的「華爾街英語」(Wall Street English)學習中心,北區銷售負責人據報已通知各中心分校校長,公司將會宣布破產,要求各校長通知員工,盡快辦理離職手續。同時,受影響的顧客紛紛自救建立維權群組,要求退還學費,涉及總金額達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點擊閱讀全文)

8月13日,北京華爾街英語崇文門門店大門緊閉,店內空空如也。(視覺中國)

華爾街英語的情況並非個別例子,「ABC360(伯瑞英語)」、「斯坦利」等內地知名的校外培訓機構,亦先後宣布停止暑期課程,而家長要求退回剩餘課程的款項未果,職員也投訴欠薪。斯坦利的負責人明言,一方面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難以持續提供課程,另一方面就是教育雙減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資金鏈應聲斷裂。(點擊閱讀全文)

當「房子不是用來炒」遇上教育「雙減」

教育雙減其中一個考慮因素是要減少教育機會不平等,「學區房」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所謂「學區房」,意思是指家長會刻意在校網或校區內置業,以換取報讀附近名校的機會。以深圳為例,在《雙減意見》發布後,市人大常委會緊隨發布《深圳經濟特區社會建設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提出兩大「狠招」整治學區房。(點擊閱讀全文)

雖然只是「草案徵求意見稿」,但幾乎是立竿見影,市場即時有所反應。學區房在二手樓市場向來是「硬通貨」,結果遠低歷史成交價的優質學區房無人問津,甚至出現頂級學區房在法庭拍賣房產(法拍)時流拍,且起拍價相比市價便宜500萬元以上的情形。有內地傳媒表明,深圳學區房遭到重大打擊,主要原因就是上述「草案徵求意見稿」。

深圳一間頂級學區房法拍時起拍價較市場價便宜500萬元,但最終仍然流拍。(網頁截圖)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西安、廈門、成都、大連、南京、合肥、太原等超過10個城市出手,重拳整治學區房亂象。(點擊閱讀全文)

亂象或會轉入「地下」

縱使教育雙減的理由冠冕堂皇,但現實是市場上對於校外培訓的需求仍然存在。有內地傳媒披露,迎春盃、華羅庚金盃、走美盃等中小學數學盃賽被叫停後,補習班轉入「地下」。有研學營甚至「掛羊頭賣狗肉」,聲稱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實際內容卻是補習數學和參加數學競賽,並用「暗語」賣廣告。

但受訪的家長石女士坦言,「叫甚麼不重要,換多少名字都沒關係,家長都心知肚明。」至於為何熱衷於讓孩子參加數學競賽,家長吳女士表示,「簡歷裏別人有盃賽證書,我們沒有的話就會很焦慮。」(點擊閱讀全文)

專家亦指出,「雙減」政策並非「一減了之」,工作的基礎是保障學校教育的基本學業標準不降低。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認為,家長會希望為孩子提供更好、更高的教育,「我們必須面對並最大程度滿足,而不是無視,甚至否定。」如果學校教育不能最大程度滿足家長的教育需求,資本必然會想盡辦法去滿足,「因為有利可圖。」(點擊閱讀全文)

7月19日,孩子們在北京小學廣外校區閱覽室看書。(新華社)

另一方面,在整治校外培訓機構的同時,內地的英語教育亦成為今次教育改革的目標,其已不再是考試的必考科目。試點城市上海市明確表示上海市所有小學取消期中考試,而期末考試只考語文和數學兩門學科。

不可否認,當前內地中小學的英語教育並非沒有問題,比如教育的時長、導向和模式,乃至地域之間的不平衡,都需要「減」。但顯而易見,如何避免扭曲,完全出於應試目的、功利性的教育,可能才應是改革的關鍵。(點擊閱讀全文)

正如官方媒體《經濟日報》的評論文章所言,教育雙減政策正式落地,可以預見校外培訓業將面臨新的局面。但政策出台只是走出第一步,教育如何發展,尤其是如何平衡好學校教育和校外培訓兩個體系的關係,還需要全社會合力解決,未來的發展之路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