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熱掀台灣藍綠罵戰 誰才是貪腐潰逃的「喀布爾式政府」?

撰文:司馬台
出版:更新:

震攝於阿富汗局勢的快速變化,台灣言論場近來得到「阿富汗熱」,從喀布爾談到西貢,再談到台海、國共、親美、疑美、抗中、親共,熱鬧異常。
會如此熱鬧,主要是國民黨政治人物、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趙少康開了「第一槍」,呼籲台灣民眾將美國背棄阿富汗當成「前車之鑑」,直言美國不可靠。引發民進黨政治人物、泛綠名嘴、學者批評,指趙少康、泛藍陣營台灣模擬成阿富汗不倫不類,「親美」都只是口頭說說,實際上「反美」、「疑美」,甚至「長中共志氣」,鼓勵「棄台論」等等。

阿富汗變天:圖為美國總統拜登8月16日在白宮東廳就阿富汗發表講話。(AP)

在攻防之間,綠營有一論點特別突出,即1949年的國共內戰、古寧頭大捷及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歷史,成為蔡英文、民進黨及泛綠陣營的「攻子之矛」,要不將國民黨人在國共戰爭的貪腐、不戰而降、敗守台灣,比擬成各懷鬼胎、貪腐的前阿富汗政府軍及不戰而逃的前總統加尼(Ashraf Ghani),指70年前的國民黨才是阿富汗的「前車之鑑」,又或者去脈絡化的,未觸及古寧頭、金門炮戰因何而戰以及兩岸仍處內戰「現狀」,甚至連蔣介石、蔣經國都成為「不能說的名字」,只說「軍民團結」、「台灣獲勝」,強調自立自強的重要性。

當然,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ck Sullian)於美東時間8月17日在媒體簡報會上表示,台灣與阿富汗不一樣,「美國對台承諾堅若盤石」的發言,也成了綠營人士、媒體大肆宣傳的美國「有力保證」。

金門炮戰,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台灣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1959年,蔣經國在金門登上炮艇,巡視海上防務。(視覺中國)

到目前為止,國民黨好像還沒退燒,趙少康依然大聲說着「美國不可靠」,重出江湖的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一方面緬懷國民黨軍隊保衛台灣的犧牲,一方面也拿2008年陳水扁家族貪腐事件比擬成阿富汗;泛藍名嘴也拿出泛綠人士先前宣稱國、共在金門交戰是「中國人的戰爭」、質疑馬英九與美國「勾結」強逼台灣人吃「毒牛肉」的「黑歷史」,大酸特酸蔡英文、綠營為拜登開脱的「此一時,彼一時」,相差甚遠。

為何特別希望這股「阿富汗熱」在台灣言論場能夠持續發燒一陣子?自阿富汗撤軍的過程表現實在太過不符預期,加上美軍在喀布爾機場的「維安」、阿富汗人逃難的畫面太過鮮明,強度足以吸引只因「自認親美」就相信「台海有事,美國馳援」的7成台灣人,認真思考「美國不來了,台灣怎麼辦」的問題,甚且,此一議題已經延伸到阿富汗對抗英國、前蘇聯、越南的「西貢時刻」及美國到中東地區「維護人權」等歷史,對擴大台灣人國際視野的深度、廣度大大有益。

蔡英文任內開放了美豬,馬英九任內則是美牛,在國際現實面前,既然台灣把對安全的想象寄存於美國,瘦肉精這筆歷史共業,藍綠也只能攜手下嚥。(中央社)

對台灣人來說,「阿富汗熱」在延燒數天後仍未退燒,相當罕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台灣人體認到了美國對阿富汗局勢的手法,確實可能會轉換到台灣身上。台灣當然不是阿富汗,但美國卻是同樣的美國,蘇利文說對台灣的承諾堅若盤石,而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8月初也跟加尼通電話,強調了美國對阿富汗的承諾不變。如今拜登則說美軍不會為了他國的內戰無謂犧牲。

如果台灣的「阿富汗熱」討論不是只有三分鐘熱度,在藍、綠進行立場殊異的攻防中,各自補充多元視角,只要有足夠時間,相信台灣人可以想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