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十大爭議人物・彭德懷|橫刀大將軍 張飛好犯上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毛澤東的這首詩作於1935年長征途中,但直到1986年毛澤東逝世10年後,才第一次正式公開發表。
其實早在195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毛澤東詩詞十九首》時,便曾計劃收錄該詩。唯毛澤東彼時回信稱「不宜發表」——之所以如此,恐怕與毛澤東對彭德懷的另外一些評價不無關係,諸如「張飛」、「好犯上」……而這也註定了彭德懷的人生悲劇。
在中共百年黨史中,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有些是中共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有些是中共建政後的領導人,有些是改革開放後的領導人,有些同時還是中共接班人,但他們均因路線鬥爭、黨內分歧等原因而失勢下台,有些人還死於非命。可以説,他們的個人命運與中共百年黨史息息相關,也是中共百年黨史的一個縮影。
彭德懷1898年出生於湖南湘潭彭家圍子一個農民家庭,在中共黨內與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人一樣都屬於1890年代人。早年在湘軍湯薌銘部當兵,1922年進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就讀,後加入北伐軍官至國民革命軍第八軍1師1團團長,在時任1師政治部秘書長中共黨員段德昌影響下開始接受共產主義,1928年在1團書記官中共黨員鄧萍見證下加入中共。
1928年7月,彭德懷率部發動平江發動起義,創建蘇維埃政權建立紅五軍,彭德懷任紅五軍軍長兼13師師長,中共湘鄂贛邊界特委書記滕代遠任黨代表,鄧萍任參謀長。隨後,紅五軍轉戰湘鄂贛邊境,建立湘鄂贛根據地。同年11月,彭德懷、滕代遠率紅五軍主力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任紅四軍副軍長,軍長為朱德。1930年,紅五軍擴編為紅三軍團,彭德懷任總指揮;同年8月,紅三軍團與林彪紅一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面軍,彭德懷任方面軍副總司令,朱德為總司令,由此奠定了彭德懷在中共將領中僅次於朱德的地位。
抗戰時期,彭德懷出任八路軍副總指揮,在總指揮朱德早早返回延安後,實際上肩負起八路軍前線指揮之責。1940年在全國抗日形勢處於低潮時,彭德懷發起百團大戰,鼓舞了全國士氣,乃至蔣介石亦予以公開表彰。但也百團大戰被批暴露了八路軍實力、不遵循中央軍事方針,埋下了隱患。與此同時,彭德懷火爆的性格,在工作中也得罪了不少人。
據薄一波自傳《七十年奮鬥與思考》披露,1942年太岳根據地整風時,時任中共太岳區書記薄一波提出「抗戰初期缺少對根據地建設規律的認識的看法,不料觸怒了彭德懷同志,他聲色俱厲地批評説:『這是小資產階級狂熱性……』我們各區黨委都感到不能接受他這個指責。」「甚至他在毛澤東面前也常常是率性而為,口無遮攔,因此也頗得許多人的詫異甚至是冷眼,也就格外容易得罪人。」
1945年中共七大前後2月至7月間,中共在延安舉行華北地方軍隊同志座談會即華北座談會,原本總結華北敵後抗戰工作的會議,卻「因為在華北主要是在晉冀魯豫區的工作中,地方幹部及一部分軍隊幹部對彭德懷同志有某些意見,長期未得到解決」,最終變成了一場批判彭德懷的會議,百團大戰成為罪狀之一。康生首先開炮,指責彭德懷「你在抗戰開始時執行的是王明路線。你不懂根據地建設的規律,不發動羣眾。你組織的百團大戰過早地暴露了我軍力量,把日軍力量大部吸引過來,幫了國民黨蔣介石的忙」,進而幾乎全場一致集中火力批判百團大戰。
問題的核心在於,百團大戰有悖於毛澤東在洛川會議上提出的「以游擊戰為主,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方針,更為重要的是以彭德懷為等首的中央軍委前方分會即華北軍分會,在平型關大捷後下發的《目前華北戰爭形勢與我軍任務的指示》被指貫徹王明「十二月會議」精神。直到22年後的1959年廬山會議上,毛澤東對這本小冊子仍難以釋懷,稱彭德懷「不同意中央在洛川會議定的游擊戰為主的戰略方針」,並説「這個小冊子曾為王明所利用」。
華北會議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是廬山會議的預演,彭德懷在會上一再自我總結和檢查,比如檢討自己在入黨以後帶來三個東西:即「舊軍事觀點」、「英雄主義」、「恩賜的羣眾觀點」,但對自己認為正確的仍然堅持並不是一味檢討。彭德懷之所以在廬山會議上給毛澤東寫信就源於這次會議的教訓,「華北會議我得到一條重要的教訓:我這個人是舊軍官出身,有小資產階級和農民的無政府主義思想,容易犯上。有了那次教育,對此有所警惕,所以有一些想法就寫信給主席。」
在彭德懷的自我檢討下,華北座談會順利過關,在中共七大上當選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直接指揮陝北部隊肩負起保衞中共中央的重任。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彭德懷以區區兩萬餘人對陣20餘萬人的胡宗南部,在陝北黃土高原的溝壑間一步步拖廋拖垮了胡宗南部,成功地保障了中共中央安全,直到1948年3月毛澤東才東渡黃河離開陝北。三大戰役後,彭德懷指揮第一野戰軍橫掃大西北,同時出任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
當西北解放,彭德懷着手將工作重點轉向建設時,朝鮮戰爭爆發中國出兵箭在弦上,毛澤東再次想起了彭德懷。在中共黨內,毛澤東是極少數堅決主張出兵的人,就連毛澤東的心腹愛將林彪都反對出兵,關鍵時刻毛澤東想起了彭德懷,派專機將彭德懷接回北京,在彭德懷的力挺、毛澤東的堅持下,中共決定出兵朝鮮。堅決主張出兵的彭德懷成為志願軍司令員的不二人選,當然對戰美國這樣的強敵,也只有彭德懷這樣性格堅毅,或者説「頭鐵」的人才能勝任。
經過五次戰役的洗禮,中美在朝鮮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彭德懷就被調回國內代替周恩來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後出任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實際成為中共軍方第一人。此後,在軍隊的正規化建設中,彭德懷在毛澤東支持下於反教條主義運動中打倒了訓練總監部部長、原二野司令員劉伯承,於1958年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批判總參謀長、原三野副司令員粟裕「資產階級個人主義」、「裏通外國」,兩次運動也使軍中對彭德懷怨氣不少。
毛澤東之所以批判粟裕,在於蘇聯朱可夫事件令毛澤東對軍中將領擁兵自重心生憂慮,打算整頓軍隊。然而,相對於粟裕,彭德懷這位長期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第一副主席,恐怕才是整頓的首要目標。彭德懷作為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主持者,根本沒有意識到毛澤東整頓軍隊是朝着他來的,這可能也與彭德懷耿直的性格不無關係。中共黨內的傳統是,誰是領導,誰就是黨的化身。因此,彭德懷理所當然地要尋找不服從他領導的人,這便是總參謀長粟裕。
1958年中共為「趕英超美」發動大躍進,但遭遇自然災害頻發,釀成全國性饑荒。1959年,彭德懷在瞭解了湖南、山東、甘肅等省出現糧荒的嚴重情況後,於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即廬山會議上給毛澤東寫信反映意見。在肯定大躍進方針正確的同時,指出執行過程中產生的種種問題,並稱「浮誇風、小高爐等等,都不過是表面現象;缺乏民主、個人崇拜,才是這一切弊病的根源」。
彭德懷的意見不但沒有被接受,還被毛澤東認為是「向党進攻」,廬山會議由此成為另一次「華北座談會」。毛澤東批判彭德懷時,彭還忍不住回敬:「在延安你操了我四十天娘,我操你二十天娘行不行?」毛澤東則舊事重提:「華北座談會説他是個人英雄主義,他罵娘,不服。説操了他40天,他現在要操20天。好,予以滿足。」
隨後,彭德懷及對這封信表示支持的總參謀長黃克誠、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外交部副部長張聞天被打成反黨集團,彭德懷被免去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職務由林彪接替主持軍委日常工作。1962年,彭德懷經過調研,為説明歷史問題向中共中央提交了《八萬言書》,又被視為彭德懷反黨集團「新的進攻」,被扣上「修正主義分子」的帽子,1964年撤銷副總理職務。
文革爆發前的1965年,彭德懷出任中共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前往四川參加三線建設。同年11月,姚文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經毛澤東批准發表,彭德懷被毛澤東對號入座被罷官的海瑞。文革爆發後,彭德懷被紅衞兵從四川押回北京批鬥,遭遇慘無人道的逼供和毆打。1974年,彭德懷因直腸癌在北京去世,享年76歲,骨灰盒上的紙條上寫着化名「王川、男」三個字,送往四川成都東郊火葬場保存。1978年中共為彭德懷平反後,骨灰才被迎回北京,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1999年歸葬湖南湘潭烏石故里。
在為彭德懷平反時,鄧小平代表中共稱讚彭德懷「作戰勇敢,耿直剛正,廉潔奉公,嚴於律己,關心群眾,從不考慮個人得失」。《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也稱:「廬山會議後期,毛澤東同志錯誤地發動了對彭德懷同志的批判,進而在全黨錯誤地開展了『反右傾』鬥爭。八屆八中全會關於所謂『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的決議是完全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