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完成鄧小平理想 習近平首次定義社會主義現代化
10月29日晚,官方新華社公布了剛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會議公報,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亮點是,首次相對清晰和具體地定義了何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根據公報的描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包括九個方面的指標。第一,「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台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這指向的是經濟、科技、綜合國力的發展,其中提到具有針對性的「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並在胡錦濤時期提出的創新型國家基礎上更進一步,「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第二。「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這其實是延續一貫的目標要求,只不過此次明確要求在2035年要「基本實現」。第三,「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此處是指向政治層面,對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即多維新聞當時概括提煉的「第五個現代化」提出「基本實現」的工作要求,並要求充分保障人民的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基本建成反覆宣示的法治國家。
第四,「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這處很好理解,對於一個現代化國家來說,文化、教育、人才、體育、健康和國民素質顯然應該領先世界。第五,「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此處「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呼應的是不久前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的硬性承諾。這一條的整體精神是指向環境保護,意在從根本上改變過去多年粗放發展所造成的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等環境問題。
第六,「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這處是要求繼續擴大對外開放,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高度開放的國家。第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呼應的是鄧小平當年對於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設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指向的是公平,是落實社會主義最本質最樸素的價值追求。
第八,「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平安中國」側重對內的穩定、安全,「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則是對外的現代化國防實力。
第九,「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此處既將重心落在人民,展現了發展是為了人民的政治追求,又呼應了經典社會主義理論所主張的「人的全面發展」,更沿着當年鄧小平說的「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大原則是共同富裕」,體現了政治傳承。當年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不少人還以為是權宜之計,是鄧小平在安撫人,為日後的貧富分化預警。結果,今次中共會議公報明確承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展現了強烈的社會主義抱負。
但凡了解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即從當時開始分三個步驟,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自此之後,「三步走」的第三步目標——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成為了中共高層反覆宣示和代代相傳的政治理想。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提出「兩步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將鄧小平的「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提前至2035年完成。
但不得不說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目標因為非常宏大,故中共高層一直未能將之具體化、清晰化,長期都予人一種模糊、混沌的印象。長期以來,不少人甚至因為這個原因,對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目標將信將疑。如今,習近平時代的中共首次將鄧小平當年的設想相對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這一過程至少從理念層面反映了中共持續接力的傳承精神和一以貫之的政治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