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 指中美徹底脫鈎不現實
十九屆五中全會已在北京閉幕,並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 《建議》)。
中共中央今日(30日)上午對此舉行新聞發布會,期間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提到,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間的經濟聯繫是由雙方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和全球經濟的開放性所決定的,徹底「脫鈎」根本不現實。他又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長期戰略,不是權宜之計。
中央將進一步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 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台
韓文秀會上表示,中央「十四五」判斷,中國發展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這個戰略機遇期有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是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頭浪,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從國內看,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明顯提高。
第二個特點是危中有機,危可轉機,現在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已經變化,中國要辯證地認識機遇和挑戰的關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既要善於順勢而為,會開順風船,又要勇於逆勢而上,會開頂風船,善於化危為機。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衝擊,但中方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為發展贏得了先機,佔有了主動,這生動地說明了「危中有機」這一道理,克服了危就是機。
他又提到,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經濟發展有良好的基礎,獨特的優勢,如有大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與世界經濟廣泛聯繫。展望「十四五」時期,中央將進一步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台,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港澳同世界各國各地區開展交流合作。相信只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加強港澳與內地交流合作,支持港澳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澳門就一定能夠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中美徹底脫鈎不現實 構建新發展格局屬長期戰略
針對中美關係,韓文秀表示,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需要適宜的外部環境。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嚴峻性、挑戰性的一面在上升。但中方認為,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是人心所向。經濟全球化雖然遇到逆流,但是今後還會在曲折中深入發展。在「地球村」越來越小的當今時代,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間的經濟聯繫是由雙方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和全球經濟的開放性所決定的,徹底「脫鈎」根本不現實,對於中美兩國來說,對於整個世界來說,也沒有好處。
韓又指,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傳統的國際經濟循環明顯弱化,甚至是受阻。在這種情況下,強化國內經濟大循環,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也有利於帶動國際經濟循環,實現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同時,大國經濟一個共同特徵是國內可循環,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把握和實踐運用。這是主動作為,不是被動應對,是長期戰略,不是權宜之計。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深入參與國際循環,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題中應有之義。要在更高水平上擴大對外開放,擴大外資企業的市場准入,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市場是全球的稀缺資源,中國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托國內強大市場,使中國成為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成為外商投資興業的沃土,使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促進同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發展。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意味着對外開放地位的下降。相反,展望未來,中國外貿進口和出口、利用外資、對外投資的規模將會持續地擴大,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持續地提升,這也是大國經濟的重要特徵。
科學技術部部長: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非對立
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介紹,中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需要新的發展理念,構建新的發展格局,所以今次五中全會在《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這也是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歷史上的首次。
王志剛續指,科技自立自強與中國一直強調的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一脈相承的,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不是對立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開放合作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應有之義,自立自強是能夠相互平等、相互尊重,進行開放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中國的科技創新從來都不是封閉式的創新,今後也不會關起門來自己搞創新。改革開放40多年來,開放合作、交流互鑑,對推動中國科技創新發揮了重要作用。
面向未來,中國擴大科技開放合作的步伐將會越邁越大,中方願意與世界各國就科技政策、發展規劃、科研倫理以及共同關注的科學技術和創新領域開展對話交流,在開放合作中求同存異。
國家統計局局長:「十四五」將着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
就「十四五」規劃建議當中的具體安排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表示,「十四五」規劃建議順應億萬群眾的期盼,在就業方面,將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擴大就業容量,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在收入方面,將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在教育方面,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促進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在文化體育方面,將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在健康方面,將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使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在養老方面,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在社保方面,將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至於現場記者提問不同行業、不同區域收入差距問題,寧吉喆指「十四五」時期將按照《建議》的要求,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發展慈善事業。
另還將全面促進消費,順應消費升級的趨勢,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發展服務消費;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開拓城鄉消費市場;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擴大節假日消費;改善消費環境,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等。
他又介紹道,2016年至去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恩格爾系數從2015年的30.6%降為去年的28.2%。去年網上零售額達到10.6萬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增長1.74倍。
另外,韓文秀提到《建議》的起草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規劃《建議》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下制定的。第二,規劃《建議》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堅持發揚民主、開門問策、集思廣益,這次徵求意見範圍之大、參與人數之多、形式之多樣,是前所未有的。第三,規劃《建議》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兩個階段戰略安排,根據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發展的國內外環境和條件,着眼於黨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他續指,規劃《建議》的起草主要把握了五條原則,一是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做好「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更好發揮中國的制度優勢。三是處理好開放和自主的關係,更好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四是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確保不發生影響現代化進程的系統性風險。五是處理好戰略和戰術的關係,做到既高瞻遠矚又務實管用。
中央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王曉暉形容,今次全會是在中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他稱,「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雖然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中國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發生深刻複雜變化。
從國際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深刻調整,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錯綜複雜。從國內看,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王曉暉進一步提到,這次全會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審議通過了 《建議》,眾人普遍認為其充分體現時代新變化,符合實踐新要求,反映人民新期待,是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建議》的突出特點,就是緊緊抓住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從各個領域提出一系列戰略性、創新性舉措。
例如,確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的引領地位,明確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明確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強調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把安全發展貫徹到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首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來。尤其是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戰略部署,明確了主攻方向和重要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