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統迫近・八】統一的主動權在北京 戰爭的選擇權在台灣
近來台美關係不斷升温,蔡英文政府積極與美共舞,聯美抗中。緊張對立的兩岸形勢已經令武統成為大概率選項。而在中美關係惡化的疊加效應之下,習近平在抗美援朝紀念大會上的講話,更被人視作一場「戰爭動員」。
台海戰雲密佈,任何一方都無法承擔戰火延燒的後果和代價。《香港01》為此推出「武統迫近」系列報道,以期最大限度拋開籠罩在台海的層層迷霧,探究中美台三方的利弊得失,以及各方國際力量可能的選擇。
本系列報道共17篇,將以每日兩篇的頻率刊布,此為第八篇。
點此進入:【武統迫近系列】
如果說2016年習近平給了蔡英文一份「試卷」但收到不及格的答案,那麼今天台海的情勢是習近平給了台灣另一份試卷,他希望台灣社會作為一個集體去回答,題更難,壓力也更大。如何答卷,能否逼迫台灣的政治人物堅定地拒絕戰爭,選擇權在台灣手裏。再一次揭示台灣未來的現實,統一與否的主動權在北京,戰爭與否的選擇權為台灣所掌握。
有一些媒體與評論人士不解,為什麼解放軍軍機只是頻繁穿越海峽中線,「做一些虛張聲勢的事情,如果要打就快打嘛。」這種聲音在台灣也有,它其實正反映出國際社會尤其是台灣戰略界缺乏對「中共和習近平如何理解政治和戰爭的關係」的判斷。
在中共的歷史中,從毛澤東到習近平,「戰爭為政治服務」的軍事理論一脈相承。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所有戰爭,無論是朝鮮戰爭、中印戰爭、中蘇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等,都從來不是要獲得一寸領土,或者征服任何國家。這些戰爭都是為了避免更大的衝突,都可以說是以戰止戰的範例。
習近平最近在紀念朝鮮戰爭活動上這樣表示,強調抗美援朝精神對中共克服各種挑戰具有深刻意義,中國既要做正確和正義的事情,亦要防止美國利用朝鮮戰爭改寫中國革命成功的歷史。顯然,這是一次典型的戰爭為政治服務的案例。這一次紀念活動裏的各種宣示和說明,很好展現了習近平是如何看待中國在今天台海形勢中與美國的戰略關係。
中共對台戰略的核心是軍事服從政治,戰略服從政略,政治家要從政治高度思考和處理軍事問題,從政略高度權衡利弊得失。習近平曾經這樣說:「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當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們是打是談、是進是止,黨中央和毛主席首先從政治上來考慮。」在毛澤東、習近平等中共政治領袖看來,二戰後美國先後發動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兩次海灣戰爭等,不僅在軍事上付出高昂代價,在政治上也沒有得分,甚至弄到自己灰頭土臉、進退維谷。
有理由相信,在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大氣候」和當今中國快速崛起的「國內小氣候」複雜條件下,清楚「戰爭是政治的繼續」觀點的習近平,會從政治高度思考和處理軍事問題,籌劃和指導軍事行動。台海的軍情更將是如此。
在地區性戰爭不斷,從克里米亞到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戰爭,再到中印,印巴邊境衝突,尤其中美結構性矛盾下,如何「以戰止戰」?如何確保台海問題不擴大,乃至出現台灣因為「獨」北京不得不「武統」的局面?以上數點成為習近平從北京角度出發去思考台海軍事變化的出發點。
可以想見,習近平的戰略指導思想必然會貫徹到軍方,無論是軍機繞台、台海軍演,還是當下的頻繁穿越海峽中線,解放軍軍事行動皆是在他的政治構想中進行,要通過軍事手段達到政治目標。
事實上,在解放軍軍機逼近台灣併發起針對性大規模軍演後,台灣內部開始熱議武統,蔡英文政府的官員如外交部長吳釗燮、亞東關係協會邱義仁等猛踩剎車,以及美國一些政治人物紛紛表示不會為協防台灣而與大陸發生正面軍事衝突等,就能看出習近平的策略已經局部奏效。
但對習近平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他的目的是兩岸統一,是制定「兩制台灣方案」,不是對美國戰略構想和底線的試探,他也沒有興趣去測試美國底線;蔡英文政府迄今為止都未就此有任何積極表述,而且她當然知道美國不會給出停止打台灣牌的任何承諾,也不可能做出如此承諾。
習近平不是戰爭狂人,今天大陸的網民也許一說到台灣就要武統,但是對習近平這一代中共領導人,尤其是對習這位對中共歷史有着親身經歷的紅二代,如果有和平統一的任何可能,他都不會選擇武統。
從1979年1月1日發表《吿台灣同胞書》,到十九大報吿、「兩制台灣方案」,中共始終堅持「兩岸和平統一」,並表現出了相當的戰略定力。對中共來說,不管是出於兩岸同胞的情誼,還是對發展「戰略機遇期」的把握,絕對不願以軍事手段,以兩岸悲劇的方式,來達成國家重塑。武力不僅會傷了兩岸人民的感情,傷害兩岸人民的福祉,還會對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對「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形成衝擊。
所以,對於在民族復興的過程中如何實現國家統一,很多人會機械地理解為「只有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才能實現統一」。但在習近平的思路中,這或許是一個需要辯證看待的問題,即當台獨問題不構成中國國家發展主要障礙的情況下,可以優先國家發展;一旦認定台獨問題成為國家發展的主要絆腳石,那麼就自然「會先把這個絆腳石踢開」。
今天台海局勢的兇險,「武統」的可能性急劇上升,更多是形勢逼迫,是蔡英文政府聯手美國觸動台海局勢的平衡所致,並非習近平所樂見。儘管解放軍鬥爭的主要對象是美國,但是台灣作為尚未統一的中國領土以及中美角力的前沿陣地,又面臨現實的台獨分裂風險,毫無疑問也可能是軍事打擊的對象。中共將武統選項寄存於兩岸統一工具箱的底層,而不是擺上枱面,是因為中國已經「有足夠的能力」通過非戰手段來完成統一。但這並不意味在有需要的時候習近平會放棄主動出擊的選項。
習近平提出「兩制台灣方案」很好地說明他完全有在十九大宣示的時間表內去解決兩岸分離現實的抱負,而不會拘泥於一些細節或先後順序,這也是他的「藍圖」概念在台海局勢上的體現。「兩制台灣方案」既有統一時間表,又有統一路線圖,包括統一是通過「和平」還是「武力」,更有在統一之後如何治理台灣的一系列措施。
點此進入:【武統迫近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