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任何問題」都可以談 外長王毅宣示對美政策有變?
8月5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接受新華社專訪,其間他表示:「我們隨時可以與美方重啟各層級、各領域的對話機制,任何問題都可以拿到桌面上來談。我們還提出可以梳理制定關於合作、對話、管控分歧的三個清單,並為下步交流確定路線圖。」
旨在逐點反駁美方對華「檄文」
在防火長城外,有論者拿著這句話就說王毅口風有變,代表中方至少口頭上「退讓」,這是徹頭徹尾的斷章取義。毋須燒腦分析甚麼微言大義,只要稍為有掃讀過這篇約7千字的訪問稿,根本不會誤會箇中主旨,那些將外長言論解讀為「戰略退卻」的論者,不是從未看過完整全文,就是刻意扭曲。
縱觀專訪內容,本質是反駁美方的檄文式指控,尤其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期的對華政策演說,其中所涵蓋的議題亦新鮮滾熱辣,時事要聞有南海爭議、香港問題、資訊安全、關閉領事館等等,政策方針則有「接觸政策失敗論」、「脫鉤論」和「新冷戰論」。
王毅的講法是中方的一貫口徑,亦即所有衝突矛盾的「責任全在美方」,總之美國出於自身的「衝動和焦躁」,加之以部份政客的「冷戰思維」,所以處處針對和打壓中國,甚至干涉內政,北京無辜、無奈又不得不堅決應對。正如美方「檄文」通篇批評中國,王毅的文章亦是通篇指出美方不是之處,重申中方立場。
所謂「重申」不只適用於立場,同時也適用於解決方案。王毅口中的「管控分歧」、「保持合作」、「坦誠對話」等等通通不是新奇事,經常可以在官方通稿看到,適用場合更加不限於中美角力事宜,實則還可見諸於對歐投資貿易磨擦、對印領土邊境交鋒、對日領海主權爭議等等。
美國的手想伸多長就多長?
那些論者選擇忽視「奉勸美方放棄註定失敗的干涉主義」一句,不成比例地放大「任何問題都可以拿到桌面上來談」一句,創作出言辭退讓的假象。事實是中方表態每當提到要化解矛盾,一般都會道出「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之類正向道德原則,就此來大造文章是不足為憑的。
強硬不強硬都好,看的是行動而非說話,甚或用「強硬不強硬」來理解中美角力,往往都會有偏差之處。實力對比當然會影響言行軟硬程度,但與其說誰軟誰硬,不如說雙方是否有能力達成自我期許的戰略目標,劍及履及要去到幾盡,手又是否能想伸多長就多長。
講中美貿易協議,北京承諾於2年內「爆買」2千億美元產品,解除金融業的外資持股限制,並且就知識產權和農產品檢疫標準,特意修訂國內法。中方於此解讀為滿足自身改革所需,但實情也是中美經貿實力仍有顯著差距,北京決定接受「倒逼改革」這一著,未有走到「勿謂言之不預也」的決裂地步。
至於南海爭議,美國希望可以否定中國的主權主張,但撇除定期巡航宣示「航行自由」,以及在區內舉行聯合軍演,頂多就是賣武器。儘管華府近年口誅筆伐,擺出一副劍拔弩張的態勢,但似乎都自量無法在東南亞發動「新冷戰」,迄今連一個代理國都找不到,遑論要抗衡中國於區內的政經軍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