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破國民黨兩岸論述】五大訴求 國民黨缺一不可

撰文:鄭文翔
出版:更新:

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兩岸論述組在6月19日提出了「建議案」,雖然該案僅是建議,並非最終定案,但一經公布後,除引發台灣政壇議論,也同時吸引到北京關注。從整份建議案的內容看,雖有部分仍堅持過往立場,但也有些地方失去該有的力道。

6月19日,國民黨召開改革委員會全體會議,會中發表新版兩岸論述的建議案。(中央社)

建議案中,國民黨雖公布了所謂「四大支柱」,表示要「堅持中華民國主權,拒絕一國兩制;呼籲保障自由民主人權,鼓勵推動兩岸人權協議;維護台灣安全優先;強調兩岸創造雙贏共享繁榮,國民黨自言「願為和平盡一切努力,但絕不為和平屈膝投降」。但這些話就連許多國民黨人都表示質疑,認為它只不過是在拿香跟拜民進黨。《多維新聞》認為,國民黨更應從「五大要求」來充實自身論述。

這五大訴求就是:「兩岸和平不變、反對戰爭冒險;兩岸合作不變,反對政治挑釁;憲法一中不變、反對隱性台獨;自由民主不變、反對政治酬庸;抗拒威權不變、反對政治打壓」。不論國民黨如何闡述其兩岸論述,核心唯有秉持「五大要求,缺一不可」,才能塑造出與民進黨的差異,迎來翻身機會。否則國民黨只能在民進黨的遊戲規則下處處受限,甚至連原本有的「兩岸橋樑」之價值都會喪失。

首先從「兩岸和平不變、反對戰爭冒險」看,民進黨雖然也講兩岸和平,但事實證明民進黨根本無法為兩岸提供「和平」,因為現實中,民進黨根本不關心兩岸是否能和平,他們只在乎保住權利江山。兩岸關係主軸從馬英九時期的「和平合作」轉為「冷對抗」,甚至滑入軍事對峙局面,中美兩強更把台灣當成「擂台」不斷在台灣周邊往來對抗,已明證蔡英文八字箴言中的「和平」根本就是空談。

6月以來,中美軍機多次現身台灣周邊空域。(資料圖片)

現實情況是,多數人民根本不想要打仗,所以不論藍綠,都高呼和平、反對兩岸戰爭。差別在於,民進黨一方面將「兩岸戰爭風險」全盤歸結到北京身上,把自己塑造成保衛台灣的腳色,一方面又嘗試往「去中華民國、台獨」方向靠,且綠營也自知這是北京的「雷點」,這樣的作法雖「討人喜歡」,但顯然不能夠稱作「要求和平」。北京有統一之心,台獨主張在兩岸現實情況下,是保護台灣、還是引爆線?這可不可能激怒中共採取更激烈的統一措施?當北京下定決心,很可能不管美國或西方制裁,「港版國安法」就是一例。

這點,民進黨是沒看清、抑或是裝胡塗?

因此,對國民黨來說,如果只是跟着民進黨狂喊「反對對岸的戰爭冒險」,就等於否定了自己在爭取兩岸和平上的歷史成績,更是在民進黨的同一套邏輯下分析兩岸。國民黨需要認真跟人民分析兩岸當前局勢,並且強調,若一邊高呼抗拒一國兩制、一邊大踩中共紅線,很可能導致最壞的結果。民進黨嘴裏的和平,是選舉利益下的和平,根本不是奠基在兩岸現實下的和平。

從「兩岸合作不變,反對政治挑釁」來說,國民黨過去曾經有過成功的兩岸合作經驗,馬英九時期的兩岸互動與往來、經濟的活絡、青年學子的交流、參與國際組織,都是民進黨政府做不到的。這點人民並非不明白。台灣無法得罪美國,也無法真的得罪中國大陸,完全開罪某一方是斷了自己的活路,大家早有這種認知。國民黨因為當下「看起來」的政治正確就認為「兩岸相關不可談」,這是再一次踩民進黨布好的陷阱。

馬英九時期兩岸農漁貿易交易熱絡。圖為前國台辦主任張志軍2015年時在福建平潭與兩岸農漁民座談後接受採訪。(新華社)

如果社會真反對「兩岸合作」,為什麼現在還有兩百多萬台灣人在大陸工作和生活,為什麼年輕人會看愛奇藝、會用淘寶上抖音?為什麼韓國瑜當初可以在「民進黨鐵票倉」的高雄高調當選?為什麼民進黨政府一面罵中共、一面又期望ECFA能繼續?政治的口水,與現實生活的選擇和妥協,都是真實的,這些綜合在一起,才是「台灣人對兩岸的民意」。

蔡英文在上任之後對馬英九過去的兩岸成果「全盤接受」,現在兩岸合作變成「賣台」,是政治手段,人民也知道一切只是政治,所以嘴上政治正確,實則各自生活。國民黨若無法看清這些,就只是隨着蔡英文塑造出的風向走──而這「風向」,今天往東、明天往西,未必真實。反而有些現實,才是真實的、人民永久需要的。

從「憲法一中不變、反對隱性台獨」看,國民黨應把握住《中華民國憲法》定義的一中格局。這個「一中」,國民黨應該向台灣人講清楚是「中華民國」,而不是害怕迴避。這次建議案雖有提及「本於《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共識」,但通篇未解釋憲法一中,也沒說明國民黨的「一中原則」,只想打迷糊仗,這是不行的。迴避「憲法一中」只會讓國民黨「蔡英文化」,在民進黨挾本土政黨光環一直避談「憲法一中」的情況下,國民黨追着對手的影子跑,永遠也跑不過對手。

民進黨籍的現任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過去就曾主張憲法一中,但在黨內受到許多批評與質疑。(Facebook@謝長廷)

建議案亦沿襲近來台灣社會的主流氛圍,堅決「拒絕一國兩制」,卻未對「九二共識」作任何的詮釋,黨主席江啟臣更稱「九二共識是過去扮演兩岸求同存異的重要工具」,甚至還表示「國民黨處理九二共識的最佳時間點已過」,似乎該黨已準備完全拋棄九二共識。這也是極大的錯誤,因為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中」,是反對台獨。國民黨可以不用「九二共識」四個字,但兩岸一中、反對台獨都該是基本共識。「中華民國憲法下,兩岸同屬一中」該是國民黨坦率承認的。

從北京的角度來說,因為它也有它的憲法,而且一直在致力於國家統一,所以必然從「統一」的面向來闡述九二共識,不提各表;但是對台灣來說,因為台灣有自己的憲法,當然可以繼續「各表」。國民黨因為文宣能力跟不上,被民進黨在「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之間畫了等號,搞到好像「九二共識」已經被污名化了,如果真是這樣,高舉九二共識的韓國瑜是怎麼選上高雄市長的呢?

甫被罷免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選舉時的口號就是高舉九二共識、兩岸正常交流,貨出得去,人進得來,也因此獲得民眾認同,颳起台灣政壇一股旋風。(中央社)

最後,將「自由民主不變、反對政治酬庸;抗拒威權不變、反對政治打壓」列為國民黨必須堅持的「五大訴求」,並將之放到一起討論,是因為在這兩個向來被認為是「進步價值」的問題上,民進黨長期得分,並且年輕人認為「民進黨比較有進步價值」之印象根深蒂固。國民黨需要跟人民明確的是,在過去黨外時期民進黨確實「抗拒威權」,但時至今日,它諷刺地成為了新的威權,當「親中媒體」也因為牌照問題得審核一下自身立場;當一些政客不改善問題、只製造口號、認為「反正民眾就吃這一套」,這現象對台灣而言並非好事。

從威權走向民主,是台灣許多人努力的結果,但這不代表民進黨永遠可以拿過去的成就,當作今日不作為的理由。人民可以選擇民進黨,但人民並不欠民進黨,民進黨也不能因此成為濫玩權力,國民黨應明確跟人民溝通這一點。

與此同時,當談論「民主自由」,國民黨更可以從經濟層面的民主自由着手。勞工權益、青年低薪、企業掙錢無法分配於民,這是台灣人長期苦痛的「真實」。正因為從沒有政黨重視與嘗試解決,人們才會選擇意識形態強烈的民進黨,反正至少「聽着爽」。民進黨昔日是重視勞工、關注基層人民的政黨,執政之後,不是貪污腐敗,就是官商勾結,從一例一休就可以看到這種變色龍本色。如今,在「反對一國兩制」下,在「台灣不要變香港」下,所思所做盡是政治口號,當然就只剩下政權保衛戰。

台灣推翻威權,但有了新威權,叫資方與政治同流的利益團體。最近監察院以及各項公營企業的人事案,處處表現出政治酬庸的醜態,民眾嘴裏「政治就是這樣」的碎念,不正是有為的在野黨該嚴肅批評的?

陳菊(右)被蔡英文提名為台灣監察院長,然而整份委員提名名單讓外界質疑充滿政治酬庸與算計。(中央社)

整體而言,今天的台灣社會確實充滿無奈、充滿矛盾、充滿迷茫。人們抗拒威權與反對政治打壓,這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岸,一個是正在威權化的民進黨,但是民進黨可以完全憑藉反中轉移焦點,人們知道、卻又放任,理由是對台灣政治不抱什麼期望。「兩黨一樣爛,民進黨還比國民黨象樣點」,說到底就是這個心理,與此同時,一些年輕的藍營選民甚至已經放棄藍色,轉向白色。國民黨當前之困頓,在於太想着「當下如何拿選票」,永遠糾結在「現在(蔡英文塑造)的風向」裏,卻沒有想過,真實的問題、台灣真實的困境,究竟是什麼。而台灣民意,聽過太多政治語言與謊言,卻太少聽到政治人物口中,一點真實的真話。

「憲法一中不變、反對隱性台獨;自由民主不變、反對政治酬庸;抗拒威權不變、反對政治打壓;兩岸和平不變、反對戰爭冒險;兩岸合作不變,反對政治挑釁」這五大要求,國民黨應當堅持,與民進黨做出區隔、不人云亦云,並強化自身的主張,掌握自己的核心價值,如此一來,才有機會重新獲取台灣民眾的支持,也才能重啟與北京的互動,為促進兩岸關係正常發展再次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