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一個有煙火氣的北京 難道不好嗎?
6月6日,中共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發布消息稱,「近日,網傳北京發佈『地攤地圖』,經記者向市城管委核實,此為謠言,『地攤地圖』中所謂的109處擺攤地點,實際上是多年前本市無序設攤較為集中的點位,經過近年來的綜合整治,這些攤點基本得到整治」,「本市各級城管執法部門要加強執法檢查,依法處理這類擾亂市容環境秩序的違法行為」。
同日,該報發表評論文章,公開宣稱「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因為北京「有着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不應也不能發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不利於營造和諧宜居環境的經濟業態」,「游商地攤給城市管理、環境衛生、交通出行等方面帶來的壓力顯而易見」。
這則消息看後實在讓人五味雜陳。不可否認,不同城市的情況不同,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簡單一概而論或盲目跟風。北京有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當然是非常必要的。在城市發展和治理上,執法部門規範無序設攤的現象,整治髒亂差和假冒偽劣,追求有整潔的市容環境,構建文明、衛生的城市形象,同樣有其合理性。所有討論地攤經濟或者小店經濟的理性聲音,相信都不會否認這一點。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更不能推向極致。如果一味追求秩序、整潔的市容環境和文明衛生的城市形象,簡單以北京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來排斥、貶低小攤經濟或小店經濟,直接斷定小攤經濟或小店經濟不適合本市,未免有些不太妥當和「一刀切」,得了面子失了裏子。
事實上,對於地攤經濟,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的說法就比《北京日報》更為柔性、公允。《人民日報》刊發文章《地攤經濟 升温不能「發燒」》,既指出了地攤經濟可能帶來阻礙交通、質量和環境衛生問題,提醒「放開不是放手,也不是放鬆」,但更主張柔性和包容,認為「柔性執法和審慎包容並不矛盾,在柔性執法中審慎包容,在審慎包容中柔性執法,探索治理效能最大化,就能實現多贏」,「地攤與城市並非水火不容,有關部門如果能少一些管理『潔癖』,別一見地攤就蹙眉、拒斥,很多老百姓是歡迎和支持的」。
實事求是地說,《人民日報》的說法明顯比《北京日報》的說法更符合人民期待和現代社會倡導的精細化治理。任何理性的人都不會否認地攤經濟的問題,更不會一哄而上,片面拔高地攤經濟,而只不過承認地攤經濟的正當性,反對「一刀切」禁止地攤經濟。因為地攤經濟只是一種低成本的謀生方式,而生存又恰恰是每個人最基本的人權。給地攤經濟以空間,其實是給底層人民一種活路,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的體現。
就像上述《人民日報》文章提及的,「一些地方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比如有的劃定固定攤位,有的提出擺攤應有時段限制,還有的要求經營食品加工的必須辦理健康證」,對於地攤經濟可能造成的問題大可防患於未然,依法規範、整治,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也符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反,僅僅因為地攤經濟有可能帶來的阻礙交通、質量和環境衛生問題就片面反對地攤經濟,那不是精細化治理,而是一種懶惰,是置民生疾苦於不顧。
城市,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任何城市,都有精英和普通人,有少數衣着光鮮,家產殷實,過着現代、奢華生活的富人,更有為數眾多為生活奔波,只能精打細算乃至節衣縮食的的中下階層。城市的偉大和魅力,在於讓不同階層、群體和諧共處,各得其所,每個人通過努力都能安身立命。那些高大上的產業,當然應該重點扶持,因為這既關乎城市發展,更是核心競爭力所在。但任何城市,從來不會也不可能只有高大上產業,那些市井的、低端的、煙火味的經濟,如地攤經濟或小店經濟,同樣是城市經濟的基礎組成部分,是撐起經濟發展的民生底層,和廣大老百姓的收入與日常生活幸福感息息相關。在重點支持高大上產業,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同樣不能輕忽那些事關民生和微觀經濟活力的煙火味的經濟。
今天中國雖然已經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仍然是個發展中國家,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就像最近舉國熱議的「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中國還有大量的人生活貧窮,他們普遍收入低、機會少、生活條件差,是整個國家的底層。面對這樣的基本國情和大量窮人的基本事實,國家治理必然要懂得讓利於民,多一些平民關懷。北京作為首善之地,自然應該成為榜樣。尤其考慮到北京有數量眾多的人蝸居在底層,生活窘迫,在疫情衝擊下雪上加霜,此時若能在城市治理上展現柔性和包容,給底層更多謀生空間,只會讓城市變得更有温度和人性。
不論城市治理,還是經濟發展,其初心都是為了經世濟民,為了讓老百姓生活更好。而對於廣大普通老百姓來說,那些市井的、低端的、煙火味的經濟,既是他們日常生活便利之所在,更是他們維持生活一個成本最低的正當手段。正如最近人們常說的,販夫走卒,引車賣漿,是古已有之的正當職業。一個更具人性和包容的城市,一個真正以民為本的城市,應該給市井的、低端的、煙火味的經濟以空間。尤其是在疫情衝擊,許多中下階層入不敷出,生活拮据的情況下,更應如此。
對於地攤經濟可能出現的髒亂差、假冒偽劣等問題,當然可以依法整治和規範,但不能簡單說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給小攤經濟或小店經濟以空間,讓城市治理更具人性和煙火氣,既是疫情衝擊下的理性選擇,更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平民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