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吹噓過頭的「台灣模式」 國際甩鍋不陪台灣演肥皂劇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凍結全球的人員、經貿等各方面之往來,日媒《讀賣新聞》5月31日報道,日本政府正在研擬「解封」的事宜,首波研擬名單流出,包含泰國、越南、新西蘭、澳大利亞。台灣有聲音忿忿不平漏了日本官方乃至民間誇讚有加、防疫有成的台灣。此外,希臘、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各自釋出將可能鬆綁入境管制的消息,依舊不見鬆綁台灣旅客入境。
對比世界衛生大會(WHA)舉辦前後的「國際落差」,國際於WHA前大力稱讚台灣,台灣自身也跟着膨脹起來,稱自己民主防疫有成,並在台外交部的官方網站設立「因應『武漢肺炎』國際分享專區」,綴以「Health for All, Taiwan can help」的圖樣,專區內整理了台灣如何民主防疫有成、國際媒體大力稱讚台灣的新聞,自稱為「台灣模式」(Taiwan Model)。WHA後,國際不再陪台灣「演戲」,紛紛回到最根本的專業、科學的評估。
台外交部給出的說法是「解封是互惠互利的,不論是誰先解封誰,又或是因為誰不解封誰,國家間都應彼此尊重。台外交部的說法頗似「阿Q」,對實際發生的國際反差不予正面回應;至於防疫責任最重的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6月4日解釋,解封的考慮很多,「最主要還是政治因素」,引發台灣網友批判,「口罩白送了,用熱臉貼人家冷屁股」。
防疫過程配合度最高的兩大部會分別用各自的方式為己「解套」,一方用互惠互利、互相尊重,一方則用「政治因素」,暗示台灣的解封或受「一中原則」影響,無論何種理由,皆是在推卸應負的政治責任。
台灣專家都不挺的「台灣模式」
台灣前疾病管制局(現為台疾病管制署)局長蘇益仁6月4日接受台媒聯合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台灣之所以無法得到國際的信任而解封,原因出在「缺少科學成績單,這是過不去的坎」,台灣迄今僅檢驗確診個案接觸者等高風險者,這讓外國難以掌握台灣社區中無症狀感染者比率,自然無法放心,台灣採檢對象為確診接觸者等高風險者,因台灣的疫調精準,有本錢不漏接感染者,但這種採檢模式是「無法證實台灣社區完全沒有無症狀感染者」。
據瞭解,也有多位台灣的公共衛生專家多次向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議,當台灣開始出現「感染源不明的確診病患」時,就應該往社區感染的方向「超前部署」,並審慎思考台灣是否應該要進行普篩,可惜未被採納。
事實上,台灣早在2月20日即被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認定「明顯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的社區傳播」,台灣方面不滿之餘,第一時間的回應僅是以台灣自己認定的科學證據反駁,力道不足以服人,後再循外交管道抗議。儘管美國CDC後來將台灣自社區傳播的名單欄刪除,但CDC網站在個別國家旅遊信息頁面,台灣仍被提及有社區傳播的現象,而根據美國CDC的定義,確診案例的感染源不明即符合美國認定的「社區傳播」標準(community spread)。台灣至今仍被列為美國旅遊的最高警戒「三級警戒」(Warning - Level 3, Avoid Nonessential Travel),「提醒避免不必要的旅遊」。
簡言之,台灣自身的專家都不看好所謂的「台灣模式」,國際──例如史上關係最佳的美國,是以科學、專業評估,台灣事實上仍是疫情感染的高風險區,台灣卻嗤之以鼻,執政的蔡英文、蘇貞昌則趁機利用疫情,吹噓防疫有成,都是因為台灣是民主自由的國家,讓台灣政府的施政透明坦誠,得受人民監督,將毫無關聯跟脈絡可循的兩件事情綁在一起,形成虛幻的「民主防疫台灣模式」。
台灣該醒了 台灣的醫療資源很匱乏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截至2017年,OECD的36個成員國平均每千人有8.8位護理人員、3.5位醫師。
對比台灣,截至2016年的統計,台灣平均每千人的護理人員2.74位、醫師2.0位,台灣平均每千人的護理人員略高於智利和中國大陸(皆為2.7位)。不考慮設備短缺與否,台灣的醫療人力嚴重不足,倘依OECD的評估標準,會被評為「醫師(醫病比)和護理人員(護病比)都偏低」的「雙低」。
另就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1日發佈解封的四大原則、四類風險分類,四大原則為:一是該國國內疫情規模,如每天增加確診人數或每百萬人的確診病例數;二是該國的監測和檢驗量能;三為該國的疫情透明度,是否每天更新疫情數字;四是雙邊互惠原則,若台灣對某一國家開放入境,對方也應對台灣開放,雙方對各自疫情監測採檢,均能互信,且有認證機制,才能開放。
如同台灣會擬定解封的四大原則,即當地感染狀況、檢驗量能、信息透明度、雙邊互惠等,進行解封的判斷,其他國家也會有各自的評估,判斷台灣是否達到可以解封的標準。就台灣的醫療從業人員來講,數量不足以應付可能的大規模感染,台灣之所以還未如美國那般崩潰,一來因為台灣並未普篩,許多疑似的案例可能都被當成流感處理,故未突現確診案例急速上升的情況;二來則因為現在的確診病例少,台灣現有的醫療還算「可以應付」。假設日後第二波肺炎疫情來襲,台灣還能這麼安然無恙、台灣防疫「難波萬」(number one)的自吹自擂嗎?
總吵着要糖 不分給別人糖吃
目前台灣擬定的第一類國家包含新西蘭與帕勞,為可能病例發生數較少的地區,針對這些地區目前考慮採入境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但目前還未定案;第二類則是風險較低如越南、文萊,當地有發生病例但風險較低,這些地區若採取檢疫十四天對於商務來說可能比較不利,因此考慮檢疫五天並接受採檢為陰性可轉自主健康管理;第三類國家如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會採取更嚴格的檢疫措施;第四類則是其他較高風險國家,會另有應對政策。
台灣方面衷心盼望日本、澳大利亞解封的首波名單出現台灣,諷刺的是台灣一邊口喊互惠互利原則,一邊默默將日本、澳大利亞納入次高風險分類,坐實台灣部分網友對台灣政府的批評,可謂「台灣總吵著要糖,卻不分給別人糖」。
國際不對台灣解封的態勢相當清楚的點出,整個國際社會──除了中國,都陪台灣演了一齣「抗中肥皂劇」,劇中的台灣被吹噓成防疫有成、國內能量足以應付嚴重疫情、全球效法「台灣模式」,從台灣想要重回WHA到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完整體系跟活動,再到歐美對WHA支持台灣參與的提案「口惠而實不至」的那刻起,國際就已甩鍋,不再陪台灣演戲。
吹噓過頭的「台灣模式」,透出台灣人心理上的自卑,只得向外尋求由自卑構築而成的過頭驕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