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台灣是時候吿別防疫英雄 走出零確診小確幸

撰文:陳炯廷
出版:更新:

台灣約莫在四月中旬後,本地的新冠肺炎疫情已逐漸趨緩,尤其在「五一連假」(台灣勞動節連假)大規模人流移動下,仍未再爆發新的本土病例後,更證實台灣社區相當安全。
截至6月2日,台灣已連續51天,近兩個月的時間本土清零,確診者持續住院的人數更降至個位數。這樣的防疫成績單,無不使得早已是媒體鎂光燈焦點,累積高度民意支持的防疫指揮官、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其聲望和民意滿意度如日中天。陳時中不但被蔡英文和各大台灣媒體加冕為「防疫英雄」,還有資深媒體人替其著書立傳。

身為台灣防疫指揮官的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其在防疫期間的表現備受台灣民意肯定,有民調顯示滿意度高達九成四。(中央社)

近一個月來,隨着台灣疫情趨緩,台灣防疫單位每日定時召開的記者會氣氛,也隨之歡快了起來,陳時中在「無心插柳下」,充當起了台灣農漁產和觀光的「業配王」。有時候在當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時,就如同陳時中所言「今天沒有什麼新聞可以講」,而在「民氣可用」下,由「防疫英雄」陳時中所主持的疫情記者會,便宣傳起了與疫情實際上無關的台灣農、漁、花卉等商品。

日前,陳時中曾每天藉由一項台灣農漁產品來宣布疫情動態,比方說在記者會上擺出六個大西瓜、八顆芭樂,藉此說明台灣已接連幾天零確診,也有借荔枝諧音期許病「例」停「止」等,讓直播的記者會,宛如是個「在線拍賣平台」。

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圖中)被稱為「最強業配王」,各地方政府都希望借他的高人氣營銷農產品或當地觀光。(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供圖)

近兩周的周末,陳時中為示範如何踐行「樂活防疫」,向台灣民眾宣傳在台灣觀光很安全,更把記者會移師外地,也陸續走訪墾丁、新竹、桃園、台南、台中等地,所到之處都吸引了大批人潮。

「陳時中效應」讓知名旅遊景點墾丁的商家驚呼,「十幾年沒看過這種人潮」,而人潮也確實迎來了買氣和商機。例如陳時中在走訪墾丁時是身着花襯衫和腳踩木屐,便讓這兩項產品因此熱銷,當地有一木屐業者就表示,本來在疫情期間兩周才賣出兩雙至三雙的手工訂做木屐,但因着陳時中,一天就賣出十雙,賣到缺貨。

「自帶流量」的陳時中不愧「最強業配王」的稱號,這也讓他成為各地方政府競相爭取的貴賓。對於衛生部長卻成台灣觀光代言人的現象,有「名嘴」跳出來為陳時中抱屈,稱不忍其過勞,呼籲「疫情還沒結束,放開那男孩」,此番言論獲得不少網民的附和。

儘管陳時中本人並不以此為苦,日前在回應外界的過勞擔憂時,還曾表示自己的身體沒有那麼不好。然而,「鐵人部長」或社會各界,恐怕還是得盡早認識到要振興、活絡內需經濟,是難以靠個人魅力所帶來的驟雨甘霖,而「球,也不是一個人就可以踢的」。

擁有高人氣的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在走訪觀光景點時所引來的人潮盛況,恐不亞於不被鼓勵開放的大型民俗媽祖遶境活動。(中央社)

事實上,在疫情「沒有什麼新聞可以講」的時候,除了是陳時中及整個防疫團隊可以稍作歇息的時候,更是台灣能回顧過去防疫缺失,為下一波危機超前部署的最佳時機。

如何總結台灣這次「防疫有成」的經驗,不能是簡單以「成敗論英雄」。渡過「非常時期」的台灣,有必要也有條件,反思哪裏做得不夠好,需要檢討。比方說,「精準疫調」及時和全面掌握確診個案的接觸對象和行蹤,是台灣這次能有效控制疫情的「非常手段」。只是衛生單位為何能精準地掌握這些資料?它在「科技」外衣遮掩下,實則有若干侵犯個資、不符法治社會原則的爭議有待解決。

而在超前部署方面,台灣的挑戰也不少,包括如何跨海參與疫苗的合作研發、在台灣安全和開放邊境間求取最佳平衡、未來是否運用快篩等等。此外,尤其重要的是,台灣該如何修復日前在防疫期間,因禁止陸配子女赴台和包機等問題所惡化的兩岸及「兩岸人民」關係。而在開放商務往來前,台灣也是時候在「人道考量」下,設法讓陸配子女、持有「團聚證」但非居留證之陸配可赴台與台灣家人團聚。

台灣預計在6月7日對內大規模鬆綁人流管制,「後疫情時期」的社會經濟重開機挑戰正要開始。台灣內部的經濟民生活動如何復甦、兩岸關係如何修復,以及中美交鋒下的台灣出路在哪,有許多事情已非是「防疫英雄」陳時中及其率領的防疫團隊所能擔負的任務,而是台灣政府得直面的課題。如何走出「台灣零確診」小確幸、吿別「防疫英雄」,將是整個台灣社會和政府得盡快跨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