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統獨夾擊 蔡英文高票「贏來」的困局
在2020年台灣大選豪取817萬票,寫下台灣總統得票數新紀錄後,距離蔡英文5月20日連任就職,只剩下約兩周的時間。儘管蔡英文第二任期的新局,是以台灣總統直選史上最高票的成績開展,有如此龐大民意的領導人,不論對內、對外的政策,理應更有施展空間,但對蔡英文而言,似乎不盡然如此。畢竟,外有冰封的兩岸關係,內有獨派的進逼,在內外夾擊的局勢下,似乎反映着「蔡英文路線」正面對着一場高票「贏來」的困境。
817萬票卻「贏來」困局
民進黨黨內獨派對蔡英文的挑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蔡英文大打「抗中牌」順利連任後,票數的增幅似乎又給了獨派信徒更多空間,將台灣民意解讀為「傾向台獨」,進而大張旗鼓提出制憲公投,往極端的方向推進。顯然,蔡英文所稱,「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了,我們稱自己為中華民國台灣」,已然無法滿足綠營台獨基本教義派的胃口。
除此之外,「辣台妹」蔡英文以「抗中」作為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的主軸,除了帶來替獨派「壯膽」的「內部」負面效果外,也令蔡英文所面對到的「外部」環境更顯嚴峻。
如今兩岸關係早已步入冰封期,北京方面關於「推倒重來」的討論聲浪不斷,這段時間以來,不僅陸客、陸生斷流,兩岸關係不睦也直接連累台灣在國際組織的實質參與空間。眼見世界衛生大會(WHA)即將於5月17日召開,台灣在此次新冠肺炎威脅中防疫有成,民進黨政府官員卻只能感歎台灣參與WHA的機會不大,喊得鑼鼓喧天的「Taiwan can help」,就好似一封台灣對國際社會的單戀情書,不惜成本用醫療口罩加以包裝寄出,最後卻落得「已讀不回」。
就算蔡英文主政下的美台關係,被美化得難以更加美好,從實事求是的角度而言,若這段關係無法實質提升台灣的國際參與,又與鏡花水月有何差異?是故,儘管蔡英文寫下817萬票的台灣得票新猷,但對綠營內部信仰台獨的部眾而言,蔡英文的路線並「不討好」。且放諸於台灣的對外關係,看似風風火火,但這條蔡英文路線能在國際政治舞台和兩岸博弈場上走多遠?恐怕也不如民進黨政府那般「自我感覺良好」。
也就是說,以「抗中」換來的817萬高票,無疑替蔡英文自己「贏來」一場內外交迫的困局。
借鏡馬英九
借鏡在選舉局勢上與蔡英文客觀處境相仿的台灣總統,上一個高票當選並取得全面執政者,即為國民黨的馬英九。和蔡英文類似,馬英九對藍營內部同樣存有些許矛盾,部分施政決策都在自家人為多數的立法院內碰壁,更令馬英九與前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之間的關係受到關注。
不少輿論認為,馬、王雙方早在過去參選國民黨主席的過程中就種下嫌隙,使得外界一度以馬英九要同時面對「兩個在野黨」來談論當時的政局。而這「兩個在野黨」,一個是指民進黨,另一個則是國民黨的立法院勢力。
不過,與蔡英文路線不同的是,馬英九對兩岸關係奉行着奠基於「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在與北京存有政治互信的情形下,台灣於馬英九執政時期仍保有一定的國際實質參與空間。除了能夠出席WHA之外,台灣更與日本談定了令馬英九頗為自喜的《台日漁業協議》。
更不用說,蔡英文過去四年共斷了七個邦交國,馬英九任內僅失去了岡比亞(Republic of the Gambia)一國。至於經濟方面,馬英九任內敲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更接連與新西蘭、新加坡談定FTA。不若蔡英文任內,看着東亞區域整合漸漸成形,不得其門而入的台灣暫且僅能「孤芳自賞」。
蔡英文的選擇
退一萬步而言,蔡英文以817萬票「贏來」的困局,又何嘗不是蔡英文個人在兩岸關係「強勢」貫徹個人意志而得來的局面?一個「中華民國台灣」,可同時拆解出「中華民國」與「台灣」,或許蔡英文以為,前者足以應付北京,後者又足以向獨派有所交代,並將之自我詮釋成台灣2,300萬人的「最大共識」。
問題在於,蔡英文以為「中華民國台灣」六個字能說足一切,只是若從大陸與獨派的反應看來,這六個字對雙方而言,彷佛什麼都沒說。
儘管從兩岸、國際等外部關係,以及綠營內部的獨派的拉扯看來,蔡英文路線正面對着「進退維谷」的困局。可是,當前蔡英文正得利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衍生的兩岸疏隔情緒,致生一種罕見的矛盾現象:縱然蔡英文路線面臨困局,但蔡英文個人卻依然「逆風高飛」。在蔡英文「逆風」依舊「高飛」的情形下,對蔡英文路線的修正空間,是否成為一種奢求?
歸根就底 ,對於內部台獨勢力的訴求,就連路線最極端的陳水扁,都留下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名言,因此,蔡英文不是沒有擺脱台獨基本教義派制憲公投裹脅的底氣,還得看她有沒有執政者的高度和氣魄,根據台灣現行的憲政制度與法律規範加以化解。
至於外部的困局,蔡英文也不是沒有走出去的空間,如同馬英九八年任內,台灣國際實質參與的成績單就擺在眼前,只是,端視靠着反對馬英九路線起家的蔡英文,願不願意自我調適的選擇罷了。
解鈴還須繫鈴人,能化解蔡英文路線困局的,也只有蔡英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