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距離統一又靠近了7年
賴清德在今年雙十講話中,再次強調自由民主價值,並呼籲國際社會支持台灣,為其抵禦來北京日益加大的壓力、提供道德和外交上的支持。然而,這番演說的聲音未來得及散播,解放軍「聯合利劍-2024B」軍事演習已拉開序幕,環繞台灣的海空力量如一張緊縮的網,向世界展示了北京對台灣問題的強硬立場。在這一背景下,賴清德的演說和中國軍事行動「相輔相成」,標誌著兩岸局勢的再次升溫。賴清德的台獨性與加劇的兩岸關係,無疑為中國推動兩岸統一的歷史進程再添推力。
先說結論,台海局勢隨著中國國力的日益強盛,正朝向一個不可逆轉的方向發展。近年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大幅增長,不僅拉近了與美國的競爭距離,更讓台灣問題進一步朝向統一的軌道推進。無論學者還是國際媒體,對於兩岸統一的時間點有諸多預測,有的指向2035年,有的認為2049年是統一大業的最後期限。然而,無論是哪個年份,中國在全球格局中的影響力正在快速增加,這也意味著,兩岸統一的時間表,或已比預期更接近。
自十九大以來 距離兩岸統一再近7年
自2017年中共開啟十九大以來,中國的國力飛速增長,這7年間的變化不僅反映在解放軍軍事能力的提升,如見國產航母一艘艘魚貫下水,更體現在北京國際影響力的擴展上。無論是中外學者預測的2027年或2035年,還是各界研判北京官方最晚將在2049年前實現國家完全統一,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都不斷在壓縮台灣的政治空間,讓兩岸統一的步伐愈發逼近。
之所以提起2017年十九大召開迄今的這7年時間,並非只是一個數字加減的表述,而是以此環顧當前的全球格局,中國的綜合國力早已超越2017年十九大召開的彼時,遠遠超過。這代表什麼呢?代表距離兩岸統一又靠近了7年,也象徵中國為實現「國家統一」所做的準備,以舉國之力再投入了7年。
這7年間,北京不僅在軍事上強化圍台壓力,同時也在國際法理、經濟合作上積極推動各式的「中國方案」,藉此打壓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對照解放軍自2022年迄今發動三次圍台軍事演習,擴大對台威懾,但台灣政府卻依然沉浸在以維持現狀、以中華民國為殼保護台獨的夢想中,低估北京警告。
可以說,相對北京距離兩岸統一大業又靠近了7年,台灣與美國在這段時間裡,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台灣面對解放軍強大的軍事壓力,無法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而美國雖然在口頭上承諾對台安全支持,實際上卻無法提供足夠的實質性幫助。這也讓兩岸統一的進程朝著更無懸念的方向發展。
回應兩岸統一 美國「有角色,沒作用」
毫無疑問,美國作為全球唯一霸權,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隨著中國在國際影響力上的不斷擴展,特別是在「全球南方」國家中的發展,美國的作用卻顯得愈發乏力。過去幾年來,中美在地緣政治上的競逐愈發激烈,但從結果來看,中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取得了更多突破,尤其是在亞非拉地區,中國如一帶一路的投資與外交成果顯著,與美國昔日的影響力出現消長。
縮小範圍到台灣問題,美國的角色更是如此。美國對台軍售和口頭支持雖然不斷強化,但面對中國的全面壓力,台灣的國際處境依然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簡言之,回應在北京戮力追求兩岸統一的大業上,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扮演了「有角色,但沒作用」的尷尬局面:一方面,美國的全球霸權讓其不得不介入台灣問題;另一方面,面對中國軍事實力的日益強大,美國卻無法提供實質性干預。
換句話說,說起美國「有角色」,這是對美國作為全球首強、霸權的「基本尊重」,但說美國「沒作用」,這同時也是在向已然發生地緣政治格局大變化的客觀現實的「基本尊重」,兩者缺一不可。
「賴清德再怎麼台獨」作用已經在縮小
如今,隨著賴清德上台,懸而未決的台灣問題愈發清晰。在賴清德的主導下,「新兩國論」進一步激化了兩岸關係,但從實際效果來看,賴清德對台獨的推動不僅無法為台灣帶來任何實質性收益,反而加劇了台灣的孤立。解放軍軍力的全面增強,也讓台灣問題從過去的「懸念」變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從中國國力的發展趨勢來看,北京在兩岸統一問題上的行動邏輯非常清晰:當中國的國際實力達到足夠支撐統一進程的高度時,這一問題將自然解決;這也意即,無論台灣政府由誰主政,在習近平自信堅持的戰略定力底下,兩岸統一的歷史進程已經確定。
再就兩岸統一的大局觀而言,當前賴清德的台獨挑戰固然相當刺激,既衝撞兩岸關係,也點燃台海衝突的引信,但「賴清德再怎麼台獨」的作用,實際上已經在縮小──可以說,今天台灣政府不論是由賴清德還是蔡英文主政,甚至是回到馬英九主政,都不影響北京尋求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歷史使命感重量,唯一的差別將只會是方式,例如北京加壓馬英九直面兩岸統一議題時,可能是要求其「坐下來談」,但面對到賴清德時,對比「習近平有使命,賴清德在玩命」,北京促台促統進行的方式與結果便可想而知了。
是以,當北京自視「天時、地利、人和」條件成熟時,台灣問題的解決不過是大勢所趨的歷史進程。屆時,兩岸統一將不再只是一個理論上的議題,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政治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