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批「青年養老院」揭秘:專讓年輕人躺平 超過45歲不能住
今年「青年養老院」火速流行,在鄭州、雲南、重慶、合肥等地興起,但是它一出現就飽受爭議:年輕人不奮鬥而去養什麼老?養老院真能讓年輕人過著無憂無慮的躺平生活嗎?
編輯:秦楚 責編:陳子文(一条)
6月中旬,一条實地探訪雲南曼丟古村的「青年養老院」。我們發現,它並非傳統意義上為人提供長期居住或看護的機構,也不同於「青年旅舍」。
創立人盧柏克說,在這居住的族群主要有兩大類:
一是自由工作者,來這增加社交機會;二是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瓶頸的年輕人,需要調整,休息好後再重新出發。
我們也和三位已經入住的年輕人聊了一下,他們或長或短的居住體驗,90後的小武說:「這裏對他來說不僅是一個養老院,更是個『醫院』。 」
就是容許年輕人躺平 點圖放大看更多青年養老院的「院友」日常:
青年養老院就是讓年輕人想躺平就躺平
(以下是盧柏克的自述。)
我們青年養老院,45歲以上的不收,從來沒有上過班的不收。在這裏,沒人要求你的生活作息,沒有職場焦慮,沒有家庭矛盾,你可以「隨心所欲」。我是國內第一批辦青年養老院的。我以前在部隊,出來後北漂10多年,做了很多工作,一直跟青年人在打交道,思考青年人該用什麼樣的方式生活。我們在新聞裡看到有一些青年人入住到老人養老院,就想著把養老的人變成青年會怎麼樣?
在開「青年養老院」的過程中,遭到了許多人的嘲笑、質疑和不理解:老年人總覺得我們在浪費時間,說青年人養什麼老,不務正業;一些中年人覺得這會讓年輕人變得不為自己、家庭負責,成為社會的蛀蟲。但是我認為現在的青年人在這個時代下的壓力太大了,很多人都被房貸、車貸或是日常開銷壓得喘不過氣來。人是需要休息的,青年人不光要奮鬥,還需要有一個平衡的生活,該躺平的時候就躺平。
2022年的10月份,落定了要做這事,我想以最低的價格讓想休息的青年人在舒適的環境下享受自由的生活。我們把地點選在西雙版納的曼丟古村,一是成本更加可控,二是西雙版納的環境有康養屬性,依山傍水,週邊的村民也很淳樸。
青年養老院前身是一個學校宿舍,租金是一年八萬塊(人民幣,下同),改造之前堆滿了垃圾,破爛不堪。老房子真的非常難改造,早期開荒的時候,鏟草、搞樹、框架改造,都是自己做,最後花費了將近45萬,改造出來了12間房。空間共700平米左右,上下兩層,二樓做了露台,開門、開窗就能見景。我們把廚房做得很大,能夠讓六、七個人同時站得下。平常會以小組為單位去買菜做飯,消費就按照人數進行均攤,不想一起吃飯也可以自己做。
【延伸閱讀】內地00後紛紛參加「長者團」去旅行 1300元去內蒙 旅遊巴上唱K
點圖放大看看幾位參加老年團的00後分享的照片:
剛開始做青年養老院的時候,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不只提供一張床、一個空間,更希望青年在這裏有不同想法的碰撞。青年養老院到現在運作了有一年多,目前常住的人數在10~15人,入住群體大都是90後,也會有一些00後、80後。本來以為會有不少自由工作者,結果發現上班族更願意來這,他們大多想暫時停下來,好好休息一下。
我們「入院」也是有一點「門檻」的,45歲以上的人在這裏他不社交,很多是住幾天就走,他要抓緊回去養家餬口,其實就喪失了來這裏的意義;還有那種從學校出來一天都沒上過班,直接就躺平的,我們也不建議他們來。
淡季入住的話一個月是1500塊左右,我們還提供「義工換宿」,做一些衛生打掃,置換住宿費。這跟我自己曾經的經驗也有關,當年我身上只有不到一百塊錢,就去「窮遊」中國,從北京出發,一路把中國穿越完。一路上透過兼職置換住宿或短期打工賺到出發到下一個目的地的費用。
來青年養老院的年輕人大多會把手機關掉,他也不看電腦,在這段時間裡面不進行任何的工作,跟大家放空式地去交流。大多數人會7點多起來,去跑步運動一下,小部份人會睡到中午。我們也會舉辦一些活動,打個八段錦、種種地、去瀑布邊徒步,學學拳術或是大家一起打坐,晚上會舉辦音樂會,彈個結他,敲敲手鼓。
之前來的一些白領,帶他去種地的時候,剛開始還對土地排斥,腳丫子扎在泥土裡的時候,一下子就能夠放開自我,帶著草帽在田裡興奮一天;我們騎三輪車去採摘,大家總以為所有的東西都是要付錢的,但是村民非常熱情,說你吃一個我們家的果子而已,為什麼要收你錢?大城市裡面一直用金錢在置換,回歸到這種鄉村環境的時候,能獲得更多的快樂。
我覺得「青年養老院」其實反映的是當下年輕人的一種新的精神訴求,不工作,不想結婚,不想買房子,不想生孩子,進入了一個低慾望的時期,他們需要一個無所事事的場所。同時在快節奏的社會中,許多年輕人感到孤獨或缺乏歸屬感。我們組織團體活動和社區生活,就是想增加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像90後身為獨生子女的一代,對於未來將要面臨的養老問題,青年養老院也是讓大家提前嘗試「抱團取暖」。
許多在城市裡面工作的一些青年人住7天、20天,還是要回歸到原有的一個生活和工作的狀態。以前一提到「養老」,大家會覺得是一種「墮落」,現在我們想將養老轉化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讓年輕人能夠把自己的心養得更安靜,再更好地出發。
【延伸閱讀】深圳買餸|香港人「逼爆超市」再惹熱議 除盒馬山姆還有這新戰場
點圖放大瀏覽:
「這不僅是個青年養老院,更是個『醫院』」
以下是三位入住安養院的年輕人的自述。
「我想在這裏暫時休息一下」
邱小天,90後,自媒體從業人員,來自四川成都
我來青年養老院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沒有人去評判你這件事情做的是非對錯,沒有人會催促你幹一件事情,我今天出去跑個步,淋個雨也很開心。我大概是2022年來的,住了半年,今年6月又過來了。一開始家人得知我住進「青年養老院」,都是很不理解的,我媽就會說我都不願意去養老院,你這個年紀正是該奮鬥的時候,你去什麼養老院。來這裏之前,我上了兩年的班,做的是行政,每天都在重複一樣的事情,一眼就望到頭。辭職後我當了網路up主,在雲南採風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了青年養老院。
我是一個循規蹈矩長大的孩子,到了我這個年紀父母的催婚的壓力還是蠻大的,我媽媽老覺得你畢業了,結婚生子這件事就應該要提上日程了,所以我回家過年的狀態就是一年比一年壓力大。現在我已經很久沒有打開電腦了,偶爾用手機聯絡家人、朋友。我覺得我現在更健康了,以前老吃外賣,現在自己做飯;以前工作的早起是帶著壓力聽著鬧鐘起來的,現在是被鳥叫聲叫起來的,整個人清爽多了。
我想在這裏暫時休息一下,不是永久性的躺平,對我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梳理,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到今年年底,我會重新出發了。
「與年輕人共居,讓我更理解自己的孩子了」
龍建平,80後,陶藝師,來自雲南昆明
我算是青年養老院裡年紀比較大的,跟他們90後狀態會有一點不一樣。一般我都是7點左右就會起來,泡一壺茶,一個人靜靜地翻書,有些時候會拉坯,有時候教有興趣的朋友製作簡單的陶器。
以前在城市裡待著的時候,比較吵鬧,在家裡每天帶小孩,沒什麼時間想創作上的東西。在這裏安靜很多,瑣事就會暫時的都拋開,完全沉浸在泥巴上的一些創作。
這裏雖說是「養老院」,但是我覺得這裏是和年輕人碰撞的一個地方。 90後比較好動,很活潑,在一起會接觸到比較新鮮的事。我平常不善於去表達、交流,跟這些90後生活在一起,聽他們的一些想法,會想到自己的孩子。我教育孩子思維上的轉變比較明顯,以前跟孩子在一起會比較嚴肅,現在輕鬆很多,也會主動去了解小孩喜歡的、流行的東西。我現在打算住一兩個星期,九十月我會帶著我的太太一起來住,讓她也感受一下。
【延伸閱讀】深圳主題公園「世界之窗」重獲人氣 曾是一代人認識外國的起點
點圖放大瀏覽:
「我重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溫暖」
小武,90後,前國企員工,來自北京
這裏不僅是養老院,我覺得對我來說更是個「醫院」。我現在在這邊屬於常住了,這個地方就是讓你釋放天性,有說不完的樂趣,我都從「I人」變成「E人」了。我以前當過兵,退伍了以後一直在國企上班,在北京定居了10多年了,在一座城市裡待了很久,圈子逐漸的局限化,到最後覺得挺孤獨的,很迷茫。
北部冬天很冷,2022年的時候,我過完年就想出來散散心,很偶然的一個機會經過這。當時養老院還在初期,我很奇怪怎麼養老院也沒有老人。當時大家正圍著篝火唱著歌,剛開始我很拘謹,坐在那手忙腳亂的,但是他們不介意我只是一個陌生人,還跟我碰杯,拉著我的手,突然之間,我覺得內心被打開了,我不想走了。我就在旁邊的村裡租了一個小房子等青年養老院完工,過程中也幫忙挑一挑門窗、竹簾什麼的,看著它一點點完善,有一種成就感。
在青年養老院,有什麼事了你就去忙去,回來以後大家都在這兒等你,這種感覺很親切。未來有一天,我肯定會從這裏走出去,再做一些事情,但我肯定還會回來。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