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上帝,不花錢狗屁」 內地低價團「宰客」盛行難整治
「你花錢你就是上帝,你不花錢你就是狗屁!」天津一名導遊本月19日如此怒斥來自太原的年長遊客,原因是他們在景點消費不達標。她發飆的這一幕被拍下傳上網,連日來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影片顯示,這名導遊在旅遊巴士上對大爺大媽咆哮:「你們這不是相當於在白嫖我嗎?對不對?這麼熱的天,我帶著你們去外邊玩兒,你們一路跟我玩過來,都說我講得好,這樣欺負我一個小姑娘合適嗎?都是那麼大年紀的人了,不知道怎麼回事啊?」
導遊繼續怒懟:「一車52個人買了900塊錢(人民幣,下同),我現在賠都賠死了。那麼多人空手出來……我說你們多少買點,別空手出來,我擱裡頭交代不了。」
她毫不客氣地質問道:「為什麼就不能花10塊錢,花20塊錢支持我一下?買了東西我不說啥,一大半都不買東西好意思啊?就這麼給你們太原人丟臉是嗎?你花錢你就是上帝,你不花錢你就是狗屁!太讓我失望了!」
導遊強制遊客消費
她接著放狠話強制遊客消費。「叔叔阿姨我告訴你們,你們今天不買東西你們走不了,900塊錢咱走不了知道嗎?……買了東西的叔叔阿姨不用下車,就在上面待著就行了,沒買東西的現在還得給我下來去裡邊買去,什麼時候買到1000多塊錢,買到2000塊了你們再走。」
這名導遊對年長遊客的強烈指責和地域性的偏見言論被曝光後,迅速在內地網上炸開了鍋。少數網民認為導遊謀生不易,要求遊客花個30塊錢50塊錢並不為過,「雖然旅遊是明碼標價,但其中也有人情,人家導遊也要養家糊口」。
有網民同意說:「50人才消費了900元,一人20不到,這個導遊也是踩到屎了……其實吧,52人要求消費2000,人均也就40,比起那些去雲南旅遊人均消費要求5000多的黑團還是良心多了。」
較多網民則譴責導遊強制消費的倡狂行為無異於搶錢,「跟直接伸手去人口袋裡掏錢有什麼區別」。也有網民認為導遊的言行無視消費者權益,簡直踐踏了職業道德底線。
在輿論迅速發酵之際,官方立刻啟動調查,當天就有了結果。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官方微信號在19日深夜發出通報,批評導遊當天早上的言辭失當、態度惡劣,存在脅迫旅行者消費行為,引發遊客不滿。通報也透露,涉事導遊的證件因有效期滿未申請換發,已於去年9月被註銷,屬無證導遊。
導遊被罰3萬元
官方因此責令導遊改正違法行為,擬對她頂格處3萬元罰款,並沒收違法所得。
輿論持續熱議,導遊隔天發布影片道歉,直言自己「年輕不懂事」,並幾度哽咽。她也透露個人的困境,提及弟弟因病癱瘓,家庭負擔沉重,自己之所以行為失當,部分原因是出於為弟弟籌集治療費用的急切心理。
豈料,她的道歉影片掀起另一波討論。一部分網民予以同情,覺得導遊的誠懇道歉顯露其悔意與自責,應獲認錯悔錯、改過自新的機會。
不過,也有網民認為,導遊的職業操守直接關係到遊客的權益與旅遊行業的形象,強制購物與侮辱性言辭已嚴重違背職業道德,不應輕易被原諒。
事實上,導遊辱駡遊客強制他們消費的亂象近年來層出不窮。早在2013年3月,四川一名導遊在九寨溝旅遊風景區某景點門口,因五名年長遊客謝絕他安排的某自費景點項目在車上休息,待其他遊客下車後,竟大發雷霆對他們大爆粗口。
今年2月,有遊客反映在雲南麗江跟團旅遊時沒有購買玉質手鐲,一家五口被導遊趕下車。當地旅遊局隨即介入調查,吊銷涉事旅行社的業務經營許可證,並分別對導遊以及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罰款2萬元。
這些年來,類似的例子屢禁不止,一般認為背後的主因是不合理的低價遊。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報告,在2023年典型消費輿情事件中,近三成的受訪者最關注「低價旅遊團暗存強制購物問題」。
不合理的低價遊市場
內媒《工人日報》的一篇評論總結說,不合理低價遊成為「打不死的小強(曱甴)」,首先與一些地方畸形的文旅發展觀和不合理的導遊薪酬機制相關。在急功近利賺快錢的目標下,一些地方的組團社、地接社、商家店鋪等形成利益聯盟,且很難攻破;不少導遊沒有底薪,只能去賺人頭費和購物提成,被動地淪為低價遊的執行工具。
內媒《澎湃新聞》的評論進一步指出,參團遊一般多由組團旅行社收取客人團費,然後支付一定費用委託旅遊目的地的地接社,提供行程安排和接待服務。但在不合理低價遊的模式中,組團社給予地接社的費用很低,甚至出現地接社還給組團社費用的情況;而地接社自然不是活雷鋒,它們的收益主要是透過強迫或變相強迫遊客消費並從中收取提成來實現。更極端的是,一些地接社還對遊客進行二次轉賣,將之「外包」給私人導遊以獲利。
評論形容:「在這番運作下,遊客已不是消費者,而是各旅行社、導遊、商家合謀之下『待宰的羔羊』——它在根本上扭曲了參團遊的初衷。」
內媒《法治日報》引述的法律專家也指出,監管力度不夠、低價遊市場盈利高於違法成本,也是亂象頻發的原因。
有分析也將矛頭指向近來興起的行銷方式,好些商家與時俱進透過直播間和私信的方式推銷低價遊,並以這些旅遊配套獲「政府補貼」「企業贊助」等話術,削弱消費者尤其是愛佔便宜的年長者的警覺性。
40元四天三晚遊桂林
就在本月,海南有名博主發影片稱母親執意要參加「40元四天三晚遊桂林」的老年旅遊團,自己苦口婆心勸誡母親未果,還被母親批評「不正常」。他只好報警求助,無奈員警上門也束手無策,主因是旅行社向母親宣稱有「國家補貼」。
此事在網上同樣引起熱烈討論,官方隨即展開調查,發現相關導遊涉嫌向消費者虛假宣傳兜售物品,官方已立案並將根據結果嚴肅處理。
顯然,「不正常」的不是那名博主,而是桂林旅遊配套的價格,但總是有人不覺得「不正常」,而且這樣一味追求低價的消費者預計不在少數,這就為不合理的低價遊提供了市場基礎和發展空間,進而鞏固背後的利益鏈。
導遊強制遊客消費的亂象多年來備受詬病卻又久治難愈,說到底需要消費者、業者和監管層各方從源頭多管齊下整治。單靠遊客一件一件地在網上曝光,而後官方又一次一次地反應式罰款處置,恐怕難以根除旅遊業的這個頑疾。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