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一碗水煮魚!中國年輕人「蹭老年人飯」湧入平價養老食堂?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臨近午飯時間,北京城中心的一些衚衕漸漸熱鬧起來,三五成群的年輕白領有說有笑,接連湧入位於衚衕深處的社區養老食堂。

兩三百平米的食堂很快擠滿了前來吃飯的人群,8元(人民幣,下同)一份炒油麥菜,15元一碗水煮魚,18元一盤回鍋肉,還有免費的西紅柿蛋湯,近10種熱氣騰騰的菜品一列排開,年輕人和老年人一起排著隊,高峰時段的隊伍一直延伸到食堂入口處。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北京社區養老食堂大多獲政府補貼,價格實惠, 菜品豐富,從而吸引越來越多上班族光顧。 圖為北京炮局胡同的青龍社區食堂。(孟丹丹攝)

在寫字樓上班的沈敏(27歲),一週五天都在附近衚衕里的養老食堂「蹭吃蹭喝」。「三菜一湯一共21元,比外賣划算多了」,她指著面前餐盤里的兩樣素菜和一份淋著醬汁的白斬雞,邊吃邊受訪說:「這裡的菜比街上小餐館要實惠,吃著也放心。」
沈敏頻頻光顧的社區養老食堂,正在被中國年輕白領們「佔領」。最近兩年,中國就業環境不景氣,有些上班族收入下降,再加上城市生活節奏加快,很多年輕人無暇開火做飯,於是價格實惠、菜品豐富的社區老年食堂開始吸引愈來愈多年輕人。
據新華社報道,2023年全國社區食堂已達6700多家。不僅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遍地開花,成都、武漢等西部、中部城市也都湧現一批社區食堂。

圖為重慶一家社區食堂。(上游新聞)

其實社區食堂幾年前就有,開辦的最初目的,主要是為行動不便,或不能自己做飯的老年人提供膳食服務。後來出於降低經營成本的考慮,開始向各年齡段人群開放。
沈敏任職的公司去年開始削減員工福利,取消公司食堂,每月發放800元補貼,代替以往免費的午餐。為解決午飯問題,她開始點外賣,或與同事團購附近餐館的優惠套餐。
幾個月下來,她發現午餐實際開銷遠超公司給的補貼,這讓她感到不安。她說:「周圍人都在量入為出,厲行節約,這讓我有點罪惡感。」
終於,她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辦公室附近的社區養老食堂,食堂享有政府補貼,比外賣、普通餐館都便宜,菜量也不少。
北京是中國深度老齡化城市之一,65歲以上老人已超過330萬,佔市總人口的15.1%。為解決快速老齡化人口的吃飯問題,全市建有1100多個能提供養老助餐的社區食堂。大多數食堂得到政府政策扶持,有的享有免費空間,有的獲得建設資金,有的減免水電費、稅收等。

北京景山街道的養老食堂,菜品價格比普通餐廳低約20%,菜量較多,用餐者可以選擇半份菜品。(孟丹丹攝)

北京東城一家今年剛開業的社區食堂盧姓經理受訪時說,由於政府扶持,她的食堂價位比周圍餐廳低近20%,上午11時半至下午5時的時段,優先服務老年人,也提供送餐服務,其它時間段主要接待附近的上班族,年輕人佔到客流量的八成以上。
今年剛入職北京一家出版社的小宋(25歲),最近也成為社區養老食堂的回頭客。以前她主要靠點外賣解決吃飯的問題。
小宋點了半份肉炒三丁和青筍木耳,加上米飯共17元。她邊吃邊說:「這裡比外賣便宜得多……中飯、晚飯都過來吃的話,一天可以省下10元到20元。」
在養老食堂獨自用餐的白領以男生居多,他們大多邊吃邊看手機,吃完後匆匆離去;也有不少結伴而來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小聲聊著天,吃完後也不會逗留。還有為數不多的年長者,他們大多將飯菜盛在自帶的飯盒里打包直接帶走,少部分人坐下來堂食。

與喧鬧嘈雜的商業餐廳相比,養老食堂的就餐氛圍要安靜得多。而在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上,有關社區食堂的話題討論則是另一番熱鬧場景。

重回1950年代?石家莊國營社大食堂宣布開業:5元可以吃飽

不少年輕人曬出物美價廉社區食堂的坐標,還有人分享哪道菜最好吃,哪道菜最便宜,有些距離旅遊景點較近的社區食堂,甚至被一些年輕人列為「窮游途中能量補給寶藏小館」。

年輕人「蹭」老年食堂,精打細算過日子,一方面體現了中國年輕人注重性價比、務實的消費理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現實經濟壓力下年輕人消費慾望的冷卻。
財經專欄作家張林受訪時說,年輕人與老年人消費習慣不同,一般吃不到一起去,現在年輕人主動加入老年食堂,說明疫後青年群體就業、收入壓力真實存在,他們對未來不像過去那樣樂觀,不願過多消費。
他也指出,中國青年群體勞動時間越來越長,打拼一天無暇買菜做飯也是「蹭」老原因之一。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中國全國企業就業人員每周平均工作時間延長至49小時,按五個工作日計算,每天僅工時就用去9.8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