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二】異鄉融化政治冷感 「留學的人,總會更愛國」
過去十多年,中國留學生赴美的人數以倍數增長。美國各大城市裏,幾乎形成一個個具規模的中國留學生群體。畢竟身處異鄉,當地文化隔層加上思鄉情懷,不少人都說,「留學的人,總會更愛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讀過兩年半書的Iris,又如何看這句說話?(此為【中國留學生】系列專題之二)
閱讀文章第一節:【中國留學生.一】美式生活衝擊價值觀 留學「美」夢不再?
文化上的愛國VS政治上的愛國
看得更清楚、更仔細,不代表自己對祖國的觀感因而轉差,也不代表自己不再愛國。居美的內地留學生Iris表示,正正是這種脫離過往的「本位」觀念,以另一種方式重新理解中國,讓她更加愛國─或者更準確來說,「文化意義」上的愛國。
「因為我的研究方向是民國傳統文學,會為前人振興中華的努力而感動。」 Iris解釋,她對文學的熱愛,使她作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得以昇華,亦覺得自己有責任、義務讓更多人認識中國文化。譬如在美國念書時,她會主動與同學分享一些有關漢字的東西。這種文化輸出的方式,未必是最強的力量,但肯定是最能夠影響他人的。
不過,Iris也強調,這種自我身份、文化認同感不等於要與政治意義上的「愛國」扯上關係。她不贊成將「國家」與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等同,也不認為政黨就是中國文化的「代言人」。「其實我們的文化是經過很多代人的努力(才形成)。」 Iris說。
當然,說易行難,Iris也承認,當遇上真實情況,有時很難將「文化上的愛國」與「政治上的愛國」分割。在美國,總會遇上一兩個支持「台獨」的學生,她會努力尊重他們的立場,但有時候與自己一直受教育而培養出的價值觀相違背,那就感到有些難受。
身處異鄉 敞開心扉說政治
「不是說誰對誰錯,我知道這只是看事件的角度不一樣。」 Robert(化名)跟Iris的想法十分類似。Robert在美國生活已有7年,現於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攻讀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以新疆和西藏統獨問題作例子,他強調新疆和西藏「肯定是中國的一部份」,不過,當與外國朋友討論的時候,很多人認為並非這樣。可是,他們彼此之間並沒有因此鬧僵。Robert形容,這是理性政治討論,大家觀察的角度不同而已。
畢竟Robert接收西方媒體的新聞資訊已有一段日子,而且與美國人長期接觸, 他對如何看待世界,甚至回看中國,也有了截然不同的視野。回想初來美國讀大學,Robert仍是身處華人圈子,一起玩的都是中國人。不過,到了讀碩士的時候,已經開始習慣美國生活,比較「Americanized」 (美式),身邊就多了當地朋友,經常與他們出外交際,看到的東西也更多了。
Robert坦言,自己與內地的朋友不太敢討論政治、評論中國,但對外國友人卻能暢所欲言,儘管大家看待事件的立場並不相同。
「香港問題也是一樣啊……這很難跟自己的identity(身份認同)分割,從自己的童年記憶(到香港旅遊)、以往在書本上學習到的東西,我很難覺得香港『不是中國一個城市』。」 Robert說。
這兩個月以來,香港有關修訂《逃犯條例》的政治風波愈演愈烈,澳洲、新西蘭、加拿大、美國的大學校園內,分別出現由留學生組織的愛國和撐港集會,兩班人馬甚至有肢體衝突。Robert坦言,面對現今的香港局勢,心情很矛盾,一方面他理解香港示威者對於民主、自由價值的追求,但另一方面他對香港的損耗很痛心,實在不想見到暴力場面。
Robert總結,他聽過的政見立場主要分三類。第一類是「All in for Hong Kong」,表示理解示威者的行為;第二類是十分愛國的;第三類則是比較偏自由派,同意香港應該為民主而奮鬥,但不認同破壞社會的行為。他自己就比較像第三類,一定程度上贊成民主、自由這些西方價值。
民主自由 豈止政治那些事
在內地接受的教育,不多不少會令到學生對西方國家向來奉為圭臬的民主、人權、自由之類的價值觀嗤之以鼻,認為這僅是歐美強行加諸其他國力較弱的國家身上。官方主旋律認為,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文化、歷史和發展進程,不容別國干涉,中國應該走自己的路。Jack、Robert和Iris不約而同地提過的價值觀衝擊,正正就展示了中國與歐美的深層次文化衝突。
「我去美國的時候,剛好是特朗普上台,周圍的人的態度讓我感受到,政治與我息息相關,並非遙不可及。」 Iris很大部份時間都是在內地接受教育,非政治化、專注學術的思維深植腦海。但來到美國,身邊的同學、教授的背景多元,又熱衷談論政治,令Iris也作出一些反思。
美國人經常把「民主」、「自由」這些概念掛在口邊,Iris在今天仍然認為,「民主」這個詞在西方媒體的語境裏面,的確有被濫用的成分,一些政客更將它充當籌碼工具。可是,與她在中國感受到,或官方所描述的這類「西方價值」有所不同。
Iris與美國的同學、朋友、老師互相討論,以及經歷心態調整,才開始發覺民主、自由這些概念,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有所謂的」。
Iris不同意民主制度是一個完美的制度,「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有民主、自由的信仰。」美國念書期間逐漸培養的多元語言背景及校園經歷,也直接改變了Iris的價值觀。
可能因為選科的關係,美國校園的多元氛圍讓Iris更懂得處於異鄉重新思考家國情意結的問題。對於在美國生活5年的Jack,即便他這些年來未必能夠適應美國的生活,以及隨之而來的價值觀衝擊,也不致使他對美國一面倒持負面印象。
可能因為選科的關係,美國校園的多元氛圍讓Iris更懂得處於異鄉重新思考家國情意結的問題。對於現在仍在美國的Jack,即便他這些年來未必能夠適應美國的生活,以及隨之而來的價值觀衝擊,也不致使他對美國一面倒持負面印象。
Jack認為,在美國留學的這段經歷無疑是大開眼界。「出國之後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便愈來愈了解自己,我覺得只要追尋着自己的方向就好了。」
「出國之後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便愈來愈了解自己,我覺得只要追尋着自己的方向就好了。」
「留學像是投資隱形資產,儘管不會馬上見效,但潛意識和價值觀會改變,今後在人生中遇到問題,我可能會有更多思路,能更加完善地思考。」 Jack說。
Jack覺得中國的生活方式更適合自己,而且價值觀更加切合自己的個人處世哲學。他認為帶着自己待在美國多年獲得的經驗,並不斷裝備自己,豐富自己的人生,相信返國後的發展會較順遂。
亦有如Robert這樣在美國生活七年,早已適應美式生活,當被問到未來打算,他坦言如無意外應該會繼續留在美國,因為現時從事的主要是學術研究工作,留在美國應該會比較適合。Robert表示,「在中國,限制實在太大了。」
上文節錄自第179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9日)《中國留學生「美」夢不再?》。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