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孟加拉婦女異常流產 竟與水位上升有關
近200個國家的政治領袖於本月2日至14日齊集波蘭城市卡多維斯(Katowice),出席為期兩周的氣候變遷會議,以落實2015年達成的「巴黎氣候協定」。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經已決定退出巴黎協定,讓對抗氣候變遷行動難度更高。就在這個氣候變化的關鍵時刻,近期一些研究發現,氣候變化經已影響人類生育能力,甚至可能嚴重威脅人類的存亡。
孟加拉東海岸的一條小村莊,當地婦女的流產比率異常偏高。在科學家深入研究後,發現原來現象背後的成因很可能是氣候變化。研究發現,居住在沿海岸線近且低海拔地區的婦女較內陸婦女流產機會高1.3倍,而且差距還在擴大。科學家認為這個現象的背後,是牽涉到當地飲用水的含鹽量,而因應近年的氣候變化,沿海地區水含鹽量亦隨之上升。
30歲的Al-Munnahar是當地一條小村莊Failla Para的居民,育有3名兒子,但她卻想多生一個女兒。她本來有機會得償所願,惟最終流產;同村的另個幾名婦女也有過流產經歷。通往這條村莊的路很難走,在旱季時走的狹窄小路通向的有如一片沼澤;到雨季則變成一片海洋。村裏環境惡劣,簡陋房屋全都建在濕淋淋的泥地之上。
在考察過後,科學家注意到流產案例較其他地方有所增加,並認為氣候變化或許是元兇之一。原來,20年前這片沼澤還是稻田,雖然產量算不上多,但勉強也能供應村民糊口。如今,日益上升的水位,加上越來越高的含鹽量令村民只好改養蝦、採鹽,或改作水稻。
水位上升 導致食水鹽化
根據孟加拉國際腹瀉疾病研究中心(ICDDRB)的調查,發現生活在距海岸線20公里、海拔7米以下的女性流產概率是內陸女性流產概率的1.3倍。差異看起來不大,但Manzoor Hanifi認為差距在持續擴大。科學家認為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飲用水中的含鹽量,而沿海地區水含鹽量是因氣候變化而上升。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不單是因冰川融化,同時因為不斷上升的氣溫影響着大氣壓力,即使是細微的變化也足以影響到海平面。
當海平面上升,海水會流入淡水河再滲進土壤;更重要的是,它同時會流入地下水庫存,污染水質。研究人員發現,即使由被污染水井取出的水是紅色,表明含鹽量偏高,但村民也沒有停用的意圖,照常用來清潔和飲食。根據世衛組織建議,成年人每日的鹽攝入量不應超過5克,而在孟加拉的這些村莊的居民人均每日鹽攝入量卻高達16克,是山區居民的三倍多。
鹽攝入過多會導致高血壓、增加中風和心臟病風險,還會導致孕婦流產與子癇前期。然而,這些村民就算得知鹽攝入過多的風險,他們可以做的事也不多。這些水是他們可以取得的唯一水源,也不是每一戶都夠錢搬離這個地方。
研究中心的Manzoor Hanifi直指:「這是氣候變化最直接的反映,它對這個地方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對人身體的改變卻是難以看到的。」
過去30年間,研究中心一直追蹤當地居民的健康狀況和人口水平。因應沿海地區的改變,不少村民渴望移到內陸森林山地定居;為了改善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為了生計和教育的機會,他們必須儲蓄足夠的金錢以賄賂護林員。「我們花了230,000塔卡(約21,500港元)行賄才能興建房屋。」三年前搬來的Kajol Rekha解釋:「因為(近岸)太潮濕,我的小孩經常發燒,尤其在洪水過後家裏變得潮濕時,而這裏便好得多。」
孟加拉屬低窪地區,每逢雨季,河度極易泛濫,全國大約一成土地常被淹沒。其實不單孟加拉,不少國家因氣候變化問題也面臨類似的威脅,如印度洋地區在2005年曾因風暴導致海水倒灌,大規模破壞農作物和儲水設施;美國佛羅里達州因海平面上升導致地下水遭到海水污染。
即使在氣候變化日趨嚴重的今天,相關的監測工作卻沒有相應增加。Manzoor Hanifi說:「大量的資金投入在氣候變化的干預措施,但投入於研究的卻幾乎沒有,至少公共衛生影響這方面沒有。每個人都在想環境災難,卻沒有人關注公共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