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取代中國成「人口世一」:科技人才多 印裔CEO數目僅次美國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近年,印度人於全球科技資訊產業越發吃香,其中矽谷近10年的印裔人口急速增加,如今當地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是印裔,同時有多達四分一的矽谷初創由他們管理。此外,標普(Standard and Poor's)500強企業榜單中,印裔CEO的數量更僅次於美國。
箇中原因,這個新任「人口第一大國」除每年培養出多達100萬名優秀的數理人才外,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於2022年9月表示,印度高等教育還培養出世上最優秀的企業高層,並承認這是有利國家的生態系統。在中國面臨少子化和老齡化的同時,印度未來的人才庫存似乎相當充裕。

此為龍象人口之爭系列之二

印裔精英不但在科創、商管方面人才輩出,其「錢途」也較佳。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印裔去年是美國所有族裔當中家庭年收入中位數最多的一群,達12.7萬美元(約99.68萬港元),大幅領先第二的猶太裔及第三的韓裔,更遠超排第七位、華裔的7萬多美元。

這批印裔精英與西方關係緊密,在不少國家的影響力均十分巨大。這一方面使得跨國企業越來越青睞印度,願意在當地布局新的供應鏈體系,另一方面使得該國在發展中能迅速形成全層次產業鏈,而不僅是限於低水平的代工制造。

舉例,蘋果公司去年9月宣布啟動印度iPhone14組裝廠,也預計將耳機生產線轉移到印度,而且最快2023年增加產量;多間國際著名車企如日產、現代汽車、Volkswagen等近期亦紛紛宣布印度業務的新計劃。種種最新發展都使得外界關注該國大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自小愛「計數」 高等教育規模僅次中美

印度之所以培訓出大批鶴立雞群的國際頂級人才,或許源自該國的教育觀。與中國人一樣,印度人也十分重視教育,不分貧富均想望子成龍,當地人尤其在數理方面非常強;許多印度父母都希望子女成為工程師、科學家。

其教育重點在於數學教育,尤其是心算方面,訓練孩子盡可能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計算。當地人十分喜歡玩數字遊戲,會設計出許多心算技巧和特殊的計算花招,並由父母或學校指導小孩,讓子女自小就不斷接受數理思考訓練。

印度人十分重視數理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心算方面。(Getty)

此外,印度的高等教育系統,以規模而言僅次於美國與中國,排名世界第三。據2017年的數字,全印有833所大學、42,047所大專學院,與及11,992所獨立機構。這樣龐大的教育系統,確保了該國能培養出充足的人才。據印度對上一次於2011年進行的人口普查,全國約有7,760萬人擁有高等教育學歷,佔總人口6.3%。

在此基礎上,加上印度在本世紀內將保持人口第一大國的勢頭,使不少人認為這個南亞大國勢將「前程似錦」。據聯合國估算,印度不僅人口將超車中國達到14.28億人,勞動人口也將有多達9億人,相比日漸老齡化的中國,印度勞動力市場更為年輕化,且預計至2050年,相關的人口還將增加1.83億,突破10億大關。這意味在未來30年,全球新增勞動力的22%將來自印度。

印度智庫中國分析及策略中心(The 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 and Strategy)研究員夏海娜(Namrata Hasija)指:「印度應善加利用其人口紅利,隨着勞動人口的增多,我們需要訓練出更多具技術能力的勞工。」

印度的教育基礎可為該國培訓出足夠的人才,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Getty)

「訓練3個鐘、證書寫360個鐘」?

然而,印度基礎教育實際上仍然問題重重。印度被聯合國認定為全世界最大的文盲國,有多達2.97億成人不識字,佔據了全球文盲比例的37%。儘管受教權被視為印度的國民基本權利之一,惟仍有40%的孩童放棄或脫離學前教育系統。其中,女性的輟學和文盲的問題更嚴重。

不僅如此,更不幸的是文憑的數量與教育品質亦沒有直接的關係。據安永(Ernst & Young)與印度商業與產業協會(Federation of Indian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的一項報告指出,印度有高達93%的企管碩士(MBA)與80%的理工科畢業生,是不合資格獲得企業錄用(Unemployable)。企業因此必須在僱用這些畢業生後,另行規劃基礎訓練。

另一份由顧問公司Aspiring Minds公布的調查亦表明,印度有超過95% 的理工畢業生不具備成為軟體工程師的資格。在接受調查的3.6萬名畢業生中,只有4.77%的學生所寫的程式碼可以成功運作,高達三分二的人甚至寫不出合理的程式架構。

印度被聯合國認定為全世界最大的文盲國,全國不少人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Getty)

有分析認為,印度高等教育面臨兩個看似互相衝突的問題,就是機會太少、但學校太多。印度有逾1.4億介乎18歲至23歲的年輕人口,只有不到四分一的3,460萬人,能在中學畢業後繼續接受高等教育。在如此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許多「學店」應運而生,想要搶佔龐大的高教市場,惟這些機構的質素卻見參差不齊。

由於「學店」的數量眾多,且對當局的監管也不太配合,使得當地的教育問題日見突出。近年,印度大型試場出現家長幫忙作弊的情況屢見不鮮,甚至發生過飛持有正式執照但不會開飛機的飛行員。這位名叫Anupam Verma於2009年年印度一間飛行學校接受商業客機飛行員訓練。他說:「訓練剛開始,我就被丟進副駕駛座開始35分鐘的『體驗飛行』。」他整個飛行訓練期的總飛行時數約3個小時,但卻獲學校頒發了360小時的飛行時數證書。

有印度教育學者指出,該國從理工、商業、藝術學位,到醫護、工程、飛行等專科學校,均有不少教育機構提供品質成疑的教材、師資,並培訓出數以百萬計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畢業生。

如何創造足夠的就業,是印度未來一個重要議題。(Getty)

就業才是問題核心?

隨着印度成為「第一人口大國」,加上當地教育、人才方面的不足,有分析認為該國年輕人口雖多,惟整體教育水平偏低及女性就業不足等問題難解,尤其是印度缺乏就業機會,龐大的勞動力可能會成為負擔。在缺少工作機會和低工資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印度人放棄找工作。

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2021年的數據,印度勞動力參與率只有46%,在亞洲處於最低水平。相比之下,同年中國和美國的比率分別為68%和61%,印度女性工作參與率更低,只有19%,低於2005年的約26%。而且,印度近五成勞動力都是在農業領域。

↓點擊影片觀看↓中國製造業外流,印度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嗎?

印度國際人口學研究所教授Aparajita Chattopadhyaya認為,將來的大多數新創職業都需要高技術勞工,但因人力資本基礎低以及缺乏技術工人,印度可能無法利用相關機會。他指出:「未來幾年,隨着人口數量增加,失業負擔會不成比例地落在年輕人身上,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

印度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Chandrasekhar Sripada則指:「印度正坐在一顆定時炸彈之上,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就會出現社會動盪。」據麥肯錫2020年的報告指出,到2030年,印度需要至少創造9,000萬個新的非農就業崗位,以吸納新的勞動力。

能否把握人口第一和龐大勞動人口的紅利,將是莫迪政府的當務之急。(Getty)

鑑於製造業與建築業能夠涵蓋龐大就業人口,莫迪政府目標是將製造業在經濟中的佔比由目前的14%提高至25%。與此同時,印度的經濟增長也必須加快,上一個財政年度GDP增長率可能達 6.8%,但專家表示,印度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無就業增長。印度儲備銀行前行長Raghuram Rajan稱,「我們不需要每個人都成為軟體工程師或顧問,但我們需要體面的工作」。麥肯錫估計,要實現這種規模的有酬和生產性就業增長,印度GDP十年內每年需要增長多達8.5%才足夠。

Aparajita Chattopadhyaya重申,如若技能發展步伐無相應增加,失業將是個巨大問題。他指出,印度經濟數十年來大部分增長依賴服務業的擴張,而服務業並不像製造業那樣屬於勞動密集型,未來應優先考慮擴大工業部份。但他認為,當局提出的最新改革能成為朝此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包括涉及包括資訊和通信技術(ICT)、電子和綠色能源等行業的就業能力的技能倡議。

由此可見,印度由小學至高等教育方面均面臨多重的嚴重挑戰,長遠或塞礙該國培訓出「下一個世界工廠」所需要的充足人才。正如印度經濟監測中心(Centre for Monitoring Indian Economy)行政總裁Mahesh Vyas去年表示:「當今世界並不缺乏資本,印度也擁有世上最多的青年人口。理想情況下,印度應抓住這個難得的勞動力和資本容易獲得的機會來推動快速增長,不過它好像趕不上這班車了。」

印度人口超越中國了嗎?

根據聯合國人口預測,印度將在今年4月14日超過中國。但人口學家指出,由於人口預測只是估算,實際人口數字難以掌握,印度人口有可能已經超過中國。

印度人口會繼續增長嗎?

聯合國人口預測模型顯示,印度人口會持續增長至2064年,屆時其人口總量可達到1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