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界小弟熬到全球一哥 與波音決勝中國 空中巴士40年奮鬥之路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1970年的世界航空業,美國一家獨大,所向無敵。民用飛機的市場份額,美國是80%,英國和法國是8%、5%。為了保護本國的飛機產業,法國聯合了幾個歐洲國家,組建了抗衡美國波音(Boeing)的空中巴士(Airbus)。

原文載於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

作早:華商韜略

當時的波音和空巴或許都不會想到,決定他們勝負手的會是遙遠的東方。

大單,又一張大單

昨天(4月6日),中國航材與空巴簽署了160架客機的採購協議,包括150架A320系列飛機,以及10架A350-900寬體飛機。

據中國航材透露,這張超級大單的總價值,超過1300億元人民幣。

在中國市場拿下大訂單,空巴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2022年7月1日,中國最大的三家航空公司國航、南航、東航相繼發布公告:以合計總價2500億元人民幣,向空巴購買292架A320neo系列飛機。

2022年11月,中國航材與空巴在北京簽署了140架空巴飛機的批量採購協議,其中包括132架A320系列飛機、8架A350飛機,總價值約170億美元。

不僅在中國市場拿訂單,賣飛機,空巴還在中國加大投資,建基地,造飛機。

根據《證券時報》報道,空巴與天津保稅區投資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總裝生產線。

這是空巴在全球的第10條總裝線。2025年投入運營後,天津將成為空巴A320系列飛機的第二大生產基地,僅次於擁有4條總裝線的漢堡基地。

從2008年投入運營,空巴天津總裝線已經完成超過600架A320系列飛機的總裝,空巴在中國的現役飛機數量有2100多架。這意味着,有30%的現役空巴飛機都是在中國生產的。

第二條總裝線的落成,也意味着空巴在全球20%的單通道飛機,將在天津完成總裝。

連賣帶造,空巴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早在2020年,佔比就超過了51%,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大訂單、大產能,都因為它對中國市場堅定看好。

在空巴的官微上,它毫不掩飾這份熱情:

未來20年,中國航空運輸量年均增長率將達到5.3%,顯著高於3.6%的世界平均水平。從現在到2041年,中國的客機及貨機需求數量預計將達到8420架,市場佔比超過全球需求總量(約39500架)的20%以上。

空巴對中國市場的看好、熱情和殷切,從三十多年前就開始了。儘管那時,它還只能跟在波音屁股後面撿飯吃。

美國波音:圖為2022年7月20日,英國范羅堡國際航空展展場內一部波音737 MAX飛機。(Reuters)

失落的波音,失去的輝煌

2022年5月。波音在中國的最大客戶南航宣布,從訂單中去除了100多架波音737MAX。

僅僅兩個月後,三大航買走的292架空巴飛機裏,就有南航的96架。

波音公司前CEO斯通塞弗曾經說:「波音只能當第一,第二就意味着淘汰。」

按他的說法,在中國,2020年就被空巴超越了市場份額的波音,已經被「淘汰」了。

在去年的大訂單後,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對世界兩大飛機製造商而言,中國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成長型市場,這項交易,是空巴在與波音角力中的一次重大成功。

1973年8月,波音就向中國賣出了第一架707客機,直到11年後,空巴的銷售團隊才找准了大門。

但即便派出了高級別代表團,相比波音的響亮招牌,空巴在中國還是不受待見。

代表團抱着A310客機的說明資料,在民航管理局的會議室里坐等了一天,最終還是誰也沒見着。

1993年11月,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期間,特意去拜訪了波音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他剛一走出去,記者爭先恐後地問:「這個家庭怎麼樣,幸福不幸福?」

領導說話自然要比普通人有水平,他引用了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開頭的一句話,對記者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90年代的波音,無疑是中國市場上「最幸福」的飛機製造商。1990年,中國與波音簽訂了當時中國最大的一筆民用航空飛機訂單:確認訂購36架波音飛機和意向訂購36架波音飛機,總計90億美元。

1996年,133億美金兼併了飛機製造巨頭麥道後,擁有20萬名員工的波音,佔據了全世界65%的飛機市場份額。

美國波音:圖為2022年7月20日,英國范羅堡國際航空展展場內一部波音737 MAX飛機。(Reuters)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都是支撐波音的最大金主。

2015年,中國民航局時任局長李家祥在招待會上回憶:

「從1973年購入第一架波音開始,截止2015年3月,中國民航共有運輸機2426架,其中波音飛機,佔機隊總數的47.2%。」

一位波音華裔工程師曾頗為得意地對同事開玩笑道:波音公司737部門有1/4員工的工資,都是中國發的。

當時,大量購入波音飛機的背後,既有政治的考量,也有現實的需求。那時的中美關係正處於蜜月期,中國也需要美國延長最惠國待遇。

作為精明的商人,波音公司也懂得「投桃報李」。時任波音公司高級副總裁克拉克森曾在美國國會公開表明,波音支持中國最惠國地位的立場。不僅如此,他還親自下場遊說克林頓政府的多位要員,說服他們接受波音的立場。

能在中國市場一路攻城略地,也和波音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分不開。

圖為2022年11月14日,空中巴士(Airbus)位於法國南特(Nantes)附近的布格奈(Bouguenais)設施入口,有一張拍下空巴標記旗幟的照片。(Reuters)

中國民航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都富業曾提到一個細節:中國民航局主導過一個課題研究,即「如何選擇機型」,時任波音公司駐中國代表陳范得知後,主動找到課題組,提出由波音公司組織培訓。

最後授課的老師,是波音公司從美國請來的兩名專家。

賣飛機、挑飛機,波音甚至把教中國航司開飛機、修飛機的服務也包圓了。據不完全統計,在1993年至2001年間,波音培訓了15000餘名中國航空專業人員,其中一半是飛行、維修和機務人員。

那期間的空巴,雖然靠「性價比」在中國市場擠出了容身處,但相比霸主波音,它實在還差得遠。

90年代初的一次北京航展,參加航展的空巴員工去波音櫃枱與波音員工交換紀念品,波音員工問他們來自哪家企業,空巴員工回答說「是你們的對手」。

波音員工的回答牛皮哄哄:「我們沒有對手。」

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更是對空巴知道甚少。空巴一位老銷售回憶過一個細節:當1995年空巴A320開始進入中國後,他曾在機場排隊登機時,聽見前面排隊的乘客指着一架A320說:「看,波音飛機」。

波音雖大,但中國市場的容量更大。

圖為2022年11月8日,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東珠海開幕,觀眾在航展上觀看空中巴士展示的飛機模型。(新華社)

贏在中國

巨大的市場,給空巴留下了生存空間,小弟站穩腳跟後,開始和大哥搶份額了。

2004年3月,為了給波音787造勢,波音在北京召開了一場產品推介會。

推介會現場,波音產品和服務市場總監蘭迪・廷塞思毫不客氣地指出,空巴A330系列的油耗過高,相比之下,波音787的每客油耗可以降低20%,僅此一項每年就可以為航空公司減少1800萬元人民幣的支出。

面對競爭對手潑來的髒水,空巴的選擇是潑回去。

在另一個會場,空巴公司負責市場營銷的高級副總裁奧利維・安德列斯,直接指責波音抄襲了空巴A300-200的設計思想,並認為787可提供的座位數量,根本不能滿足航空公司的需要。

口水仗的背後,是波音和空巴對中國市場的同等重視和樂觀判斷。2004年,波音高層曾預測,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3770架新飛機,價值4000億美元。空巴公司則表示未來20年內亞太地區將超過歐美,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航空運輸市場。

儘管同樣重視,但波音的傲慢,卻讓它的先入者優勢,在不知不覺間流失。

2022年11月9日在空中巴士天津總組裝線,其首架空巴A321飛機上線開始總裝。當日,空中巴士宣布其位於天津的空中巴士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投產首架A321飛機,這意味着空巴公司當前的新主力機型在中國實現量產,也標誌着該總裝線的生產擴展到A320全系列機型。(新華社)

作為大國,中國並不甘心「買買買」,而是急切地想參與商用飛機製造的全球分工。要做自己的商用大飛機,就需要積累生產工藝和技術。

儘管兩巨頭都和中國有技術合作,但相比波音,空巴的誠意更大,步子也更大。

早在2004年6月,空巴就表示,希望看到中國在空巴未來飛機項目上,擁有10%以上的市場份額。

2006年,空巴宣布要在天津建立A320總裝線。儘管只是把飛機的主要部份拿到中國來組裝而非生產,但這對中國來說,依然是不小的突破。

空巴如此豁得出去,和公司的風格,不無關係。

曾任空巴總裁的讓・皮埃爾松(Jean Pierson),就是一個豁得下臉的人。

1997年10月,讓・皮埃爾松跟美國航空公司總裁沃爾夫(Stephen Wolf)談一筆大單。眼看協議簽訂,沃爾夫臨時加碼,要空巴多給5%的折扣,並且還要求提前交付。

讓・皮埃爾松直接站到沃爾夫面前,慢慢解開皮帶,脫下褲子,直至褪到膝蓋的位置:「你看,我已經沒有更多東西可以給你了。」

沃爾夫目瞪口呆,連忙說:「提起你的褲子,我不需要折扣了。」

圖為2018年8月14日,巴西聖保羅公務航空展覽會(LABACE)展場內的波音(Boeing)標誌。(Reuters)

面對可以靠脫褲子來拿訂單的對手,波音仍然在歲月靜好地過日子。即使面對建產線的大招,波音還是覺得,這只是「以技術換市場」的雕蟲小技,還明確表示不會在中國建立總裝線。

但隨後發生的事實證明,空巴的戰略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在空巴天津總裝線建成之前,空巴才在中國市場用了25年的時間實現了500架飛機的銷售。但自2009年天津總裝工廠生產出第一架飛機後,空巴僅僅用5年時間就在中國賣出了另外500架。

市場不是沒有給波音機會,只是這家公司不夠珍惜。波音中國區高層曾透露,波音確實曾經考慮過在中國建立一條單通道飛機總裝生產線,但這個想法,最終還是被否決了。

2013年,波音在中國地區的訂單量終於被空巴所超越,波音在中國市場的潰敗,自此日甚一日。

空巴中國區前掌門人博龍,曾為空巴的中國攻略總結了三大成功要素:一是組建了優秀的團隊,二是加大了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在北京建立培訓和技術中心,三是大幅增加與中國航空製造企業的工業合作和技術轉讓力度。

其實,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第三條。雄心壯志的中國,期望通過與波音、空巴的合作在技術上有所收穫,在這方面,空巴實在要比波音「慷慨」許多。

在去年的大訂單之後,波音公司總裁卡爾霍恩,近乎賣慘式地向美國總統拜登喊話:

「如果因為美國的政策,導致波音被趕出中國市場,那麼這樣的損失是波音無法承受的,希望美國政府能將中美的矛盾與貿易分開。」

在對外表態中,波音表示自己會繼續敦促中美兩國政府進行「富有成效」的對話,以幫助訂單和交付能夠順利恢復。

這是個理性的想法,回看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擁有世界第一的大市場,造就了最快的歷史增速,那些和中國市場合作最緊密、最默契的外國公司,都成了最後的大贏家。

只可惜,這樣的理性,來得晚了些,並且也很是無奈,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