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柬埔寨到泰緬:湄公河經濟走廊淪詐騙與人口販賣基地
最近爆出柬埔寨、緬甸KK園區等東南亞地區詐騙集團的驚人黑幕,多名遠赴當地的台灣人受害,更有疑到東南亞旅遊或工作的港人相信被囚禁海外,情況愈發令人憂慮。事實上,近年湄公河地區不少的經濟特區因應多國禁賭下的經濟發展轉型、新冠疫情等種種因素,經已逐漸成為大規模販賣人口的渠道,並早已引起不少國家執法部門的高度關注。
過去數年,不少東南亞國家為大力發展經濟,紛紛成立經濟特區(Special Economic Zones,SEZs)以吸引外資進駐,尤其是在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龐大吸引力下,各國也渴望從中分一杯羹;其中柬埔寨和老撾更是積極響應的國家。
然而,在經濟起飛的同時,這些經濟特區亦逐漸浮現出不少的弊病,包括柬埔寨第二大城西哈努克市(Sihanoukville)設立的西哈努克經濟特區(又稱西港)、邊境城市巴韋市(Bavet)和波別(Poipet);緬甸克倫邦的苗瓦迪(Myawaddy)、勐拉(Mong La)和水溝谷(Shwe Kokko);以及老撾邊境「金三角經濟特區」(Golden Triangle Special Economic Zone)如博膠省(Bokeo),以及首都萬象(Vientiane)等。
是次惡名昭著的「KK園區」位於緬甸東部苗瓦迪,是緬甸的新興經濟特區。2019年,緬甸通過的「博弈法」吸引不少華人資本進駐當地開設賭場,成為緬北地區以外該國另一新興詐騙集團集中地。據知,苗瓦迪的生活成本比緬北還要低,故不少詐騙集團自今年以來陸續進駐了當地。
多年來,這些經濟特區一直依靠賭場和網上博彩為主要收入來源。由於這些地區被當局劃為監管寬鬆的工業園區,並設有一站式稅務辦公室以刺激海外投資,故容易成為落入私人公司和黑幫勢力操控的「法外飛地」,而礙於種種因素,各國有關當局亦不願或無力監管,因而詐騙、人口販賣等各類非法勾當叢生。
隨着中國、菲律賓、柬埔寨等多國近年的禁賭政策下,加上2020年中國國務院展開的「斷卡行動」逮捕逾600名涉及跨境賭博的中國籍嫌犯並成功阻斷數萬億人民幣外流,還有疫下的旅行限制,尤其是來自中國遊客的中斷,導致這些賭場的收入銳減。亞洲各國的博彩業日漸萎縮,導致這些經濟特區的經濟發展遭遇毀滅性的打擊,如西港約一半的實體賭場也關閉了,國內賭博業損失了90%的收入。
「賭轉騙」後二度轉型 影響範圍更廣
在博彩業式微下,這些城市無可避免陷入空轉,大量建設停擺、人口相繼撤出。一眾經濟特區因而轉向同樣是網上運作且獲利更高的網絡詐騙,來填補經濟損失,並逐漸轉型成為結合詐騙感情和金錢,甚至將人當成交易品販售,形成一條湄公河經濟特區與網絡詐騙及人口販運交錯的複雜產業鏈,許多來自不同地區的資金、勢力、黑幫、不法份子皆牽涉其中。
這些詐騙集團雖遍佈東南亞多國多地,惟主要是集中在一些不容易被搗破的地方,如柬埔寨的西港特區或緬甸的KK園區,但這些詐騙集團窩巢、拐人犯罪行為,都可謂是明目張膽的進行。初期,這些詐騙集團以中國內地人為主要目標,以至傳出有中國公民被騙至柬埔寨、要求從事詐騙活動甚至淪為「血奴」等的事件。
惟在去年初,中國的一場「大勸返行動」,或許為近來的詐騙對象的轉變掀開了序幕。當時,中國各地政府以打擊詐騙犯罪為名,陸續發出《勸返滯留緬北人員通告》,該通告不只公開轄內留滯緬甸的中國人的住處、頭像與身分資料,也要求這些人限期返國自首,否則戶口將被註銷、銀行帳戶將被凍結,家人親屬也將受到牽連,包括入學、就業、薪水、銀行帳戶等皆面臨懲處。相關行動展開到一年,當局經已從緬北勸返詐騙人員達5.4萬人,相關行動還在繼續。
另一邊廂,內地政府亦積極打擊電騙案,教育民眾別上當,並設法阻止國民赴東南亞從事詐騙工作。
由於詐騙集團過去背後大多都是中國金主,更仰賴大量中國員工支撐。當「大勸返」創造大量人力缺口後,這些集團開始鎖定同樣會說中文的台灣人、馬來西亞華人作為招募對象,當中也有泰國人、印尼人被騙到當地。近期,有關注事件的國際救援組織更指出,詐騙集團最新還走向國際化,開始招募香港人、新加坡人,以至來自非洲、印度的人,並將詐騙市場轉至英語人口。不僅如此,部份詐騙集團還涉足人口販賣等非法勾當,甚至傳出有活摘器官的駭人情況。
如今,東南亞人口販賣的情況越趨嚴重,並經已反映在美國政府今年7月發布的2022年人口販運報告之中。其中,柬埔寨被降至最低的第三級。「在這些邊境賭場城市和所謂的『經濟特區』發生的嚴重侵犯人權行為需要政府採取緊急行動。」人權觀察組織亞洲主任Phil Robertson表示:「這些行動的規模,以及他們在侵犯權利方面不受懲罰的情況,是對柬埔寨、老撾、緬甸和其他地方獨裁統治下普遍存在的公然違法且令人震驚及不可接受的控訴。」
疫情與經濟打擊 造就不法份子?
撇除上述的因素,疫情衝擊包括東南亞在內的環球經濟也許亦是助因之一。許多東南亞國家,尤其是今次事件的集中地中南半島,一向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疫情以來,由於來自中國的旅客和資金中斷,嚴重打擊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令許多行業的工作者生計大受影響,如旅遊、交通運輸、餐飲零售等。因此,部份人在經濟拮据下而被詐騙集團以高薪招攬從中協助,甚至加入詐騙集團工作或許難以避免。
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最新的報告,不法份子在人口販運方面正調整其商業模式以適應疫情以來的「新常態」,尤其是通過濫用現代通信技術。該辦公室人口販運科負責人Ilias Chatzis表示:「販運者可能會變得更加活躍,並捕食比以前更脆弱的人,因為他們因各國種種防疫措施而失去了收入來源。」
更何況,中南半島生活水平較低,華人勢力龐大,且部分國家境內軍頭林立,政治勢力混亂,執法困難,自然有助詐騙集團生存。
值得留意的是,東南亞其實長期以來一直是人口販運的主要地區。據人權組織Walk Free Foundation於2018年的全球奴隸制指數,截止至2016年,全球有逾4,030萬人屬於「現代奴隸」,其中女性佔71%。奴隸形式以「強迫婚姻」和「強迫勞動」為主,亞太和非洲地區的奴隸分布最多,北韓則是奴隸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而亞太地區約有2,500萬人,佔全球估計總數的62%。
其中,泰國是柬埔寨、老撾和緬甸販運受害者的主要目的地,大多會被強迫在農業、食品加工、漁業、旅遊和娛樂等領域工作;而馬來西亞則是印尼、菲律賓和越南受害者的主要目的地。這多少反映上述一眾經濟特區何以在由「賭轉騙」外,還有不少人參與人口販賣的原故。
人口販賣猖獗 皆因利潤更高…
據聯合國的報告,人口販賣經已是僅次於毒品和軍火交易的第三大國際黑色產業,甚至有超越後兩者的趨勢。目前,人口販賣網路遍布全球,在全球124個國家中存在跨國人口販賣犯罪,目前已經確定至少510條販運航線。
箇中原因是,人口販賣集團嚴重剝削受害人的基本人權和自由,強迫他們做繁重的工作,且沒有獲取任何報酬。即便是他們不合作工作,也大可以變賣他們的身體,如迫害婦女為娼,轉賣其他不法集團或活摘身體器官等。這遠較詐騙集團以往從事的網騙活動賺取更多。
近期,除了東南亞外,東歐、西歐、北美、拉美、非洲等多個國家也有不少人口販賣的相關報導。今年初,俄烏戰事也早已讓各國關注人口販賣的情況會惡化,尤其是受戰火影響的烏克蘭難民。日前,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也宣布,在全美各地一場執法行動中,救出200多名人口販賣的受害者,其中包括84名兒童,年紀最小只有11歲。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人口販賣很可能將會成為世界各國務必密切關注的社會議題,在各國努力恢復經濟的同時,應加緊合作打擊這些不法份子的活動,並加強發布相關網絡詐騙、人口販賣的資訊給公眾,以警惕社會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