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200萬人失業大軍? 俄羅斯恐陷蘇聯解體以來最壞經濟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在俄羅斯軍隊攻入烏克蘭數小時後,在莫斯科工作的Oleksandr Kyryliuk收到失業的噩耗,其英國啤酒製造商僱主決定退出俄羅斯市場。這位33歲的烏克蘭人自2018年在該公司工作,其生產的樽裝啤酒在俄羅斯、烏克蘭和其他鄰國的銷量原本正不斷增長,他坦言:「2月24日開始,我們皆意識到了一個新現實。」
這個「新現實」或許是,縱然俄羅斯仍可能擁有西方世界以外的一大片國際市場,惟這同時意味該國經濟將從此徹底改變,昔日西方企業帶來的機遇和發展一去不返?

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經已使得俄國經濟陷入困境,預計通脹和經濟收縮均達到雙位數。據莫斯科戰略研究中心的數據,像Kyryliuk一樣的俄羅斯失業大軍有機會在今年底前增加多達200萬人。組織更估計,最壞的情況失業率可能接近8%,幾乎是今年2月份水平的兩倍。

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Tatiana Orlova表示:「俄羅斯已被強制退出全球金融體系,故整個經濟結構將發生變化。隨着外國公司和銀行撤離,我們將看到白領失業率上升,但許多公司其實也在退出零售等僱傭廉價勞動力的行業。」她的經濟模型還預測,俄國經濟衰退將較1998年及2008年更嚴重,且會有更持久的後果,如制裁令俄企難以獲得投資所需的外國技術和設備,還有對比其貿易夥伴,俄羅斯的生產力將會下降。

麥當勞等一眾西方企業的退出,恐令俄羅斯大量人口失業。(Getty)

目前,俄羅斯服務業於上月以近兩年來最快的速度萎縮,就業方面則以2020年6月以來的最快速度下降。據俄羅斯電子通信協會估計,自戰事開展以來,經已有逾10萬名IT專才離開國家。該國人力資源的流失還包括其他專業人士,如研究、工程、醫護等界別的人才,這無疑會對該國的經濟發展前景造成負面影響。

蘇聯解體以來最差...

據《華爾街日報》指出,俄烏戰爭有機會使得世界第11大、規模1.5萬億美元的俄國經濟體萎縮10%,這將會是該國自1990年代蘇聯解體以來最差的成績。世界銀行則估計,今年俄羅斯全國可能有多達260萬人的生活低於官方貧困線。有經濟學家更認為,西方制裁最嚴重的經濟衝擊尚未到來,俄國屆時恐將陷入深度衰退。

總統普京日前指出,西方對俄的「經濟閃動戰」經已失敗。(AP)

另一邊廂,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日前卻重申,對俄制裁未能破壞俄羅斯經濟,惟不斷上升的通脹對俄羅斯家庭構成嚴重打擊。他近日在與政府部長的會議上表示,俄羅斯零售需求已恢復正常,失業率仍然很低。他強調:「我們可以自信地說,西方對破壞俄羅斯金融和經濟的經濟閃電戰政策失敗了。」

雖然,俄羅斯的大額外匯因制裁而凍結,但受惠於能源價格而令該國錄得大規模國際收支盈餘,據路透社調查估計,該國今年的相關收支將增加近一倍,達到 2,330億美元,或使當局能維持失業救濟金的開支。此外,俄國另一有利因素是國有企業在艱難的日子大多會選擇削減工資並保留員工,這也使該國能將失業率限制在6.5%以下。

莫斯科近年打造的「堡壘經濟」,近期遭到西方的針對性打擊。(Getty)

西方精準打擊「俄羅斯堡壘」

事實上,俄羅斯經濟在戰事開展之前,早已不甚樂觀。自2013年以來,當地GDP平均每年增長只有約1%,腐敗、官僚、寡頭經濟及與全球經濟的隔絕,均削弱了該國的潛在增長。在此期間,其國內GDP幾乎沒有增加,其人民變得更加貧窮。盧布的價值也大幅下跌,使該國經濟價值縮水8,000億美元。

幸而,該國近年較低的主權債務、龐大的主權財富基金,以及龐大的外匯儲備等,則保障了該國宏觀經濟的穩定。還有保守的財政規則和以通脹為目標的貨幣政策,也促進了該國穩定且溫和的經濟增長。這種宏觀經濟略,常被經濟學家視為俄羅斯防避制裁的「堡壘經濟」。

惟在戰事爆發後,西方國家相繼宣布了多輪制裁,重點針對俄羅斯金融體系的核心,並將對此一「俄羅斯堡壘」構成考驗。其中,最致命的一擊是,美國、歐盟、英國和加拿大於2月26日宣布將把一些俄羅斯銀行從全球金融服務系統SWIFT中驅逐出去,並「癱瘓」俄羅斯央行的資產,凍結包括主權財富基金在內的外匯儲備。

西方的金融制裁,促使俄國中央銀行實施資本管制。(AP)

隨之而來的金融恐慌,促使中央銀行實施資本管制,將主要利率從 9.5% 上調至 20%,並關閉金融市場數週。俄羅斯政府還指示主要化石燃料出口商將其80%的出口收入作為盧布匯回本國。

西方的制裁不僅令大量資金和人才離開俄羅斯,還多少說明今天俄羅斯工業嚴重依賴西方的技術和資金投入。例如,俄羅斯汽車行業因過度依賴進口零部件,經已陷入停頓的狀態。

俄國經濟短期內備受看淡。(Getty)

「北極熊」前景備受看淡?

如今,俄羅斯的經濟前景慘遭看淡,中央銀行的預測是經濟下降 8%、歐洲復興開發銀行預計下降 10%,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國際金融研究所預計將下降15%。然而,有分析認為最壞的情況還沒有到來。儘管俄羅斯經濟可能在一兩年內調整到新的平衡,惟它將不會很快恢復到戰前水平,俄羅斯恐將繼續落後於發達經濟體。

普京發動的對烏戰爭,無疑正在摧毀俄羅斯的經濟,抹殺了該國15年的增長並導致通脹飆升。有經濟學家指出,今年俄羅斯或將迎來逾20%的通脹,隨着盧布走弱將推高進口價格。此外,國際制裁和西方企業撤出或會削弱俄羅斯商品和服務的供應。

俄羅斯經濟分析師Madina Khrustaleva表示,現時俄羅斯的情況正好與1990年代的情況相反,「1990年代的時候,我們明白外國投資和公司的湧入導致的經濟變化,國家的生產力得以提高,如今面對的卻是生產力的巨大損失。」

龐大的中國市場,或可足以彌補西方制裁的損失?(Getty)

對俄羅斯來說,現時唯一的希望是俄烏戰爭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因為該國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並向歐洲供應三分一的天然氣,有望大幅受惠。投資銀行高盛認為,俄羅斯有望因能源市場而在今年仍保持巨額貿易順差,並將外匯帶入該國,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金融體系的痛苦局面。

誠然,西方制裁和企業撤出或許不會是長久之策,以中國為首的一眾發展中國家或許也能多少替補俄羅斯遭西方抵制的損失。但鑑於目前戰事持續並有可能陷入長期抗戰對峙的局面,加上俄羅斯過往重視西方市場的經濟發展,霎時間要開拓其他潛在的替代市場恐非一朝一夕的事。可以預期,俄國經濟短期內或許難言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