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出走潮・二│山火、封城、物價飛漲──黃金州不再「宜居」
「加州向有『黃金州』美譽,如今卻像卸妝後的美女,不是雀斑、疤痕而已,而幾乎是嘴歪眼斜、樣樣缺點畢現。」
北美最大中文報紙《世界日報》於今年七月,如此形容加州的情況,「加州出走潮」(Exodus California)在疫情下正成為熱門話題,而且今年挑戰來得特別巨大:山火下缺水連連、新冠疫情封城不絕、治安惡化及搶劫頻繁,當然還少不了全美最高的住屋開支,與及通脹加劇下的物價負擔。
此為「加州出走潮」專題第二篇
閱讀系列首篇:加州出走潮・一│高生活成本掀遷居潮 財富再分配呼聲迭起
氣候怡人、擁有燦爛陽光及全長1352公里海岸線的加州,自是淘金熱時期以來已為美國人口主要的聚居地,改寫了美國西部的社會經濟發展;受惠於二戰後的航宇及國防產業,以至1980至1990年初期矽谷科網業的大爆發,加州至今仍為最富庶、人口最多的美國州份。
然而,近年加州浮現出各種社會問題,「黃金州」似乎不再閃閃發光。由5月至9月,一共發生152宗山火,全年至今燒毁124萬公頃土地。加州又面臨史上罕見枯水期,乾燥缺水問題已持續第三年,近半加州居民受到緊急旱災災害影響,奶農生產亦受嚴重打擊,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呼籲州內民眾減少用水15%。
另一方面,疫情以來,民主黨領導的加州為其中一個最早實施封城、口罩令、局部強制接種疫苗的州份。然而,過於嚴厲的防疫措施在州內漸漸惹來強烈反彈,部份城鎮推出反制措施,較保守的北部城鎮Oroville於十月更自行宣布成為「共和立憲制」,有權拒絕執行州長的防疫措施。在疫情大舉限制經濟活動之下,失業及工資不漲問題困擾居民,州內治安亦惡化。《世界日報》報道指出,華人密集地區的超巿及廣場在大白天都遇到搶劫,破門入屋搶劫常見,疫情後歧視亞裔的情況無處不在,很多華裔因此都跟着移民外州。
「出走潮」走的是誰?
素來,宜居而且機會處處的加州吸引美國及世界各地的人來追逐「加州夢」,由1850至2010年,加州的每十年的人口淨增長都達10%,不過,單計2000至2020這20年間,加州遷移往外州的人口高達260萬,人口增長都主要來自外國移民及自然增長(出生人口)。不過去年新冠疫情爆發,外國移民大幅減少,出生率亦維持跌勢,2020年該州下跌18.2萬人,雖然只是4000萬人口的0.46%,但人口相等於兩個聖巴巴拉巿(Santa Barbara),「加州出走潮」的情況因而格外明顯。
而遷移潮的最主要原因是,加州已經變得非常昂貴,自置居所比率(homeownership rate)已達至1940年代以來最低,也是美國最低的州份之一;加州的平均房價達683,996美元(約533萬港元),在50州中僅次夏威夷。過去一年,高樓價及生活成本高漲的情況更加明顯,連中產階層也深感壓力。
拉丁裔Martin(化名)作為一名三藩市的現居民,跟香港01記者表示也在考慮搬遷。Martin是土生土長的加州人,在三藩市的一間工會擔任工會代表,自認為屬中產階級,租住在市中心外圍一棟兩層的聯排別墅內,周邊環境安逸、還有些許植被,驅車到Martin的辦公室也只要30分鐘左右。
他和丈夫在三年前有了孩子,「我們希望他有個後院玩耍」。本來還沒有孩子的時候,Martin和丈夫生活還算富裕、正計劃存款買房,但這三年來積蓄很快花光。
加州查普曼大學(Chapman University)教授Joel Kotkin認為,加州正面臨一種新型的「封建化」,只有超級富豪越富,其他人都受害。
從年輕、向上的家庭看來,加州是不可能(居住)的,除非你有有錢的父母、去搶劫銀行,或者開公司成功上巿。
對於打工仔而言,加州也許不是一個十分理想的居住地,該州的個人所得稅(income tax)達13.3%,為全美最高,而且還另加上聯邦稅,再扣各類社保及保險,實際到手的工資可能只剩一半。近年,不少外移的加州人都選擇德州作為目的地,德州不徵收個人所得稅,但徵收較高的物業稅以及有徵收銷售稅,然而實購買力仍遠勝加州。
延伸閱讀:德州科創時代・上|蘋果Tesla紛進駐 奧斯汀打造新科網神話 ?德州科創時代・中|南部反擊戰:從星際基地與新能源開始
「沒有哪裏像加州一樣」
對於Martin來說,房價的負擔尚未嚴重到他必須搬離加州的地步。誠然,愈發頻繁和嚴重的山火、前些年籠罩三藩市街頭的煙霧、可負擔且適合一家三口居住的房子,這些因素都在把Martin推離這個地方,但Martin說:「確實,我正在考慮離灣區,三藩市,但你知道,除了加州,我唯一想去的地方是華盛頓州....但我不是因為加州而離開,而是灣區(的問題)。」
在Martin心中,加州是家鄉,出生並成長於族裔多樣、70多種方言混雜的地方,這種多樣性構成了Martin的心理舒適區和歸屬感。「我因為公事也走過美國的很多城市,沒有哪個地方像加州一樣。」
但不得不承認,身為中產的他所擁有的機遇和話語權並非所有加州居民所共有的:「我們能(更容易的)換工作、但處於勞動力底層的人卻沒有這種能力。」Martin認為,疫情進一步惡化了這一群體的處境:「這讓我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