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傭經濟・二|東南亞外傭輸出有望 亞洲市場需求愈發迫切
上世紀70年代香港處於從製造業中心向亞洲金融中心進發的轉型期,經濟騰飛,為面對女性大量走入職場而產生的家庭傭工短缺,政府開始引入外籍家庭傭工。適逢1974菲律賓經濟走入低谷、失業嚴重,開始對外輸出勞動力,菲律賓姐姐自此成為亞洲傭工的先鋒部隊,也是全球化浪潮下「互惠互利」的地區發展模式範例。
半個世紀後的今天,發達國家老齡化的大潮讓外傭模式在亞洲變得愈發重要。據國際勞工組織,到2050年,亞洲每四個人中就會有一人年齡大於60歲,對於東南亞外傭的需求預期也會上升。香港的「姐姐荒」在疫情後也許得到舒緩,但長遠對於外傭的依賴似乎將越嚴重。
【此為外傭經濟專題報道之二】
成功的「香港故事」
菲傭來港的「成功」故事,只要看到每周日熙熙攘攘的維多利亞公園、中環的遮打花園便可切實感知。具體到數字上,數據分析公司Experian和香港慈善機構Enrich2019年共同發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若沒有外傭,適齡香港母親中將只有不到一半能夠參與就業;有外傭,勞動市場參與率則增至78%。
70年代市場打開,香港在80年代出現菲律賓傭工數量的激增,而菲律賓的就業率也在80年代後半出現了可觀的增長。90年代起,印尼和泰國亦開始效仿菲律賓輸出外勞,來應對兩國國內的經濟危機——前者由於經濟受國際油價影響嚴重而陷入長期經濟低迷,後者則在國際經濟危機、美國投資減少、國內外政治形勢變化等多重因素下經濟萎靡。十多年以後,印尼輸出的外傭迅速佔領市場,成為台灣最大外傭群體,在香港佔比亦超過40%,略次於菲傭。
隨後跟上的還有泰國、越南、斯里蘭卡、柬埔寨、緬甸等國家,但由於輸出和輸入地政策、市場反應等原因,總體來看規模均未達到與印尼、菲律賓比肩的程度。
另一方面,與香港幾乎同一時期出現產業升級、繼而國內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台灣亦開始放寬了外勞引入政策,菲傭以家庭看護工的身份湧入台灣。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新加坡,此外還有日本,也開始以菲勞填補國內勞動力市場的空缺。至2000年左右,菲傭在這幾個主要輸入國均佔據着主導地位,而印尼傭工則是在後來的十多年間,才漸漸壯大至台灣外傭的主流,在香港則也接近半數,但數量仍次於菲傭。
菲、印籍姐姐各有所長
隨着印尼、泰國、越南等國紛紛效仿,菲律賓雖因搶佔先機而仍佔優勢,但長期「霸權」離不開政府和中介機構打出良好的英語水平、更高的教育水平的招牌,努力推銷。事實上,哈佛大學2008年一項研究就顯示,過半數菲傭擁有大學學歷。菲律賓外勞專家Mary Lou Alcid稱,菲律賓女性傳統上多就讀護理、教育專業,不少無法取得資格證的人便會考慮來港工作。
不過,相比之下,僅少數擁有高中以上學歷、不諳英語的印尼姐姐,在外傭中介標榜「樸實」、「順從」的營銷口號下,在台灣、香港也成功搶佔市場。
亞洲市場需求愈發迫切
從整體來看,目前新加坡和香港仍是亞洲兩個最大外傭輸入地,台灣略居其後,日本和韓國外傭總量相比之下則少得多。根據香港政府的預估,到2047年,香港的外傭數量將會由目前近40萬增加至60萬,來應對成倍增長的老齡人口。除了菲傭和印傭這兩大主力,港府近些年也多次與孟加拉、柬埔寨等國交涉,試圖進一步拓寬市場,但尚未見明顯增長。
不過,在老齡化和低生育率的現實下,一些對引入外傭較為謹慎的地區或國家或許不得不進一步放寬限制。其中,日本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下,前首相安倍晉三執政期間為解放女性勞動力,推動了向菲律賓、印尼、老撾、柬埔寨等多個東南亞國家開放外傭輸入的政策,惟工作簽證條件苛刻,申請者需要通過兩個月的培訓、技能測試,更需對日語和日本文化有一定掌握。據《日經新聞》報道,該政策于2017年起試行,計劃至2021財政年度僱傭共3,000名外傭,但結果卻遠不及政府的預期。
與此同時,值得留意的還有內地政府的政策動向。原本在2017年與菲律賓政府達成的外勞協議最終不了了之,但深圳政府近日出台文件(《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創造消費新需求的行動方案(2021-2023年)》),提及將探索試點引進外傭,並加快研究實施範圍、實施機構及服務對象等。
據香港僱傭公會主席陳東風,現時內地聘用保母的薪金大約5千至7千元人民幣,比本地外傭最低工資4,630元較高,此外還有居住空間等方面的因素,相信會帶來很大競爭。早在2017年,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就曾經表達過憂慮:「如果(內地僱主)願意支付比香港高一倍的薪水,那麼我(相信)我們目前19萬菲傭中會有將近一半離開。這會是相當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