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軍事霸權 英美聯手種族清洗查戈斯島民

撰文:塗柏鏗
出版:更新:

美國不時以「航行自由」為藉口抨擊中國的南海主權聲張,但卻迴避自己強佔或侵犯許多國家與地區的島嶼、以及拒絕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事實。4月1日,曾代表非洲毛里求斯政府控訴英美的律師桑德斯(Philippe Sands),向《紐約時報》投書再度提醒世人查戈斯群島(Chagos Archipelago)島民遭英美強迫遷徙的慘事1,嘲諷英美不過只是將海洋法當作打擊中國的工具,以及「等同於默許一項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持續殖民政策」。

查戈斯群島位處印度洋中部,直到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探索前往印度的航路時,該羣島才為歐洲人所知。爾後,查戈斯群島隨着毛里求斯相繼淪為荷蘭與法國殖民地,接着又因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年)的垮台,於1814年《巴黎條約》中被割讓給英國。而當英法殖民者的魔掌伸入這片珊瑚礁後,他們自非洲與印度運來奴隸耕種椰子園,這群來自四面八方的奴隸遂在混居的壓迫環境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與認同──即今日的查戈斯人(Chagossians)。

儘管查戈斯人的祖先並非世居該群島,但經過幾百年的融合與沉澱,也成了獨一無二的族群,其用坦布爾(Tambour)圓鼓演奏、以克里奧爾語(Creole)吟唱的「查戈斯塞加舞」(Sega tambour Chagos),更是傳承着對被殖民時期和日常苦樂的特殊歌謠,並於2019年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是標誌查戈斯島民民族文化的載體。但教人痛惜的是,在英美維持軍事霸權的野心下,查戈斯人在1968年毛里求斯取得獨立後被強迫遷出群島,顛沛流離於毛里求斯、塞舌爾等國,導致人口鋭減與文化斷層,面臨幾近種族滅絕的慘劇。

流亡毛里求斯的查戈斯島民,正在表演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查戈斯塞加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963年,美國出於圍堵蘇聯的目的,打算同英國一起擇定查戈斯群島的主島迪戈加西亞島(Diego Garcia)興建軍事基地,再加上國勢日暮西山的英國在1960年代末又宣布要自蘇彝士運河以東撤走駐軍,故美國亟欲填補這些戰略真空,遂計劃將查戈斯島民悉數遷走。但在當時方興未艾的去殖民化浪潮中,查戈斯人的處境很可能引起第三世界的反彈,因此美國軟硬兼施地要求英國得處理好此事。

當時毛里求斯的獨立運動正風起雲湧,英國遂以三百萬英鎊的賄賂,利誘毛里求斯必須接受查戈斯群島繼續被英國殖民的命運,否則就不能獨立。當毛里求斯被迫同意後,英國再樂得將查戈斯群島與自塞舌爾分割出來的三個島嶼,合併改稱為殖民色彩沒那麼濃厚的「英屬印度洋領地」(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並於1966年與美國秘密換文──藉此逃避國會監督,將查戈斯群島無償租給美國使用五十年。而可憐的查戈斯人,對此卻一無所知。

雖然強調迪戈加西亞島戰略利益的美國海軍長遠計劃室職員巴伯(Stuart Barber),宣稱「不侵犯任何重大的原住民或經濟利益」,但他對重大的認知顯然與查戈斯人背道而馳,因為他口中「只有幾百人」的查戈斯人實際上多達兩千以上,且即便只有幾百人也不該因美國的軍事利益而被犧牲。但美國海軍仍堅稱「原住民人口亦微不足道」,海軍上將朱姆沃爾特(Elmo Zumwalt,1920─2000年)更曾向英國人説道:「我個人的願望是島上不再有任何土著勞工,因為我能預見當你有那種土著居民時,蘇聯就總會搞出那種政治糾紛。因此,我強烈主張當我們接管和建造基地時那裏已空無一人。」

查戈斯羣島上的原有居民全遭英美強迫遷走,只為了興建迪戈加西亞島上的龐大美軍基地,充當美國進軍全球的據點。(U.S.Navy)

所以英美兩國聯手編織謊言,虛構出「查戈斯人全是來自模里西斯與塞席爾之勞工」的說詞,好合理化剝奪渠等家園的舉措。接著自1967年開始,任何查戈斯人一旦離島就再也無法踏足故鄉,英國政府還限制食物與藥物出口至當地,以此逼迫查戈斯人離開。1973年,美國海軍和英國合力將不肯屈服的殘餘查戈斯人全集中起來,先將查戈斯人豢養的狗以瓦斯毒死並焚屍恫嚇,再把查戈斯人趕上貨船丟往毛里求斯與塞舌爾,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就這樣,美軍成功進駐了「空無一人」的迪戈加西亞島,並在上面大興土木,使其成為印度洋上首屈一指的宏大堡壘。諷刺的是,美國自認這些軍事基地有助捍衞「民主自由」,故稱迪戈加西亞島基地為「自由的足跡」(Footprint of Freedom)。不過鄰國可不這麼想,當1974年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Sirimavo Ratwatte Dias Bandaranaike,1916─2000年)致信給尼克遜(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1994年)表達對迪戈加西亞島基地的焦慮時,基辛格(Kurt Georg Kiesinger)就輕蔑地稱其「由於它不切實際並且與美國更廣泛的政策目標不一致,因此我們不予支持」,並建議尼克遜回覆稱美軍的存在就是為了「和平」。

然而查戈斯人的生存自由卻在英美野心下喪失殆盡,他們原本的家園也駛進了大量戰機與軍艦,成為美軍向伊拉克與阿富汗傳播「自由」的前沿據點。而儘管少數查戈斯人在毛里求斯分配到房屋,但往往缺水缺電,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又缺糧少藥,很快陷入貧病交迫的困境,致使大量老弱人口死去。雪上加霜的是,英國又於1979年拿出一小筆錢,哄騙毛里求斯的九百多名查戈斯人簽下放棄求償和回歸故土的條款,打算徹底甩開對查戈斯人近乎種族清洗式的道義責任。

國際社會並非對英美的所作所為充耳不聞,先是1980年非洲統一組織(今非洲聯盟前身)通過決議,要求英國必須返還查戈斯群島給毛里求斯,接著毛里求斯與查戈斯島民都分別向英美提出主權與賠償要求。毛里求斯先後於2010年對英國提起仲裁、2017年向聯合國提請議論英國分割查戈斯群島的問題,結果無論是仲裁庭或海牙國際法院都判處英國該交還查戈斯群島,但英美卻置之不理。英國駐聯合國代表皮爾斯(Karen Pierce)還於2019年辯稱,美軍基地和英國屬地「可以幫助保護英國乃至全世界人民不受恐怖主義威脅、有組織犯罪和海盜的危害」。

既然國際法拘束不了英美的流氓行徑,查戈斯島民的返鄉呼聲更自然遭其忽略。儘管2000年英國最高法院曾支持島民的訴訟,但英國政府立刻勞駕女王擺出帝國主義的架子,於2004年頒布禁止查戈斯人登島的禁令。到了2007年,英國法院又有條件地同意查戈斯人可以返鄉──除了迪戈加西亞島之外,這實質上仍是否定查戈斯人的要求。

時至今日,流離失所的查戈斯人仍在企盼遙遙無期的返鄉日,連當年推薦迪戈加西亞島的巴伯都在去世前懊悔:「這是沒有藉口、不人道的錯誤」,美國人類學家凡恩(David Vine)則譏評這是英美的「恥辱之島」(Islands of Shame)。然而在強勢又視國際法為無物的英美政府面前,弱勢的查戈斯人和少數良心未泯的學者豈可能扭轉乾坤?因此瀕臨滅絕的查戈斯人,恐怕只能淪為英美侵略歷史上一個即將遭遺忘的小斑點,只為了成就大不列顛與美利堅旗幟的光芒──以「民主自由」之名。

更諷刺的是,毛里求斯只求收回主權和允許查戈斯人重歸故土,並非有意趕走美軍,反而還提出願意繼續租借迪戈加西亞99年的請求。然而,英美既然能無視國際法繼續霸占查戈斯群島當作施行侵略的基地,又何必答允毛里求斯交還群島、且屆時駐軍還得在名義上尊重毛里求斯這個「主權國家」的意見?因此毛里求斯的作法無非是刻舟求劍,且從側面反映:第三世界在帝國主義壓迫下的無奈、以及英美霸權殘害他國的面目有多麼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