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民地武・序|征服與抵抗 關鍵第三方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自今年2月1日緬甸軍事政變爆發至今已有兩個月。3月27日,緬甸「建軍節」紀念日(昂山素姬父親昂山將軍76年前率緬軍對抗日本),示威浪潮迎來又一個巔峰。而軍方的鐵腕鎮壓,亦在當日造成至少114名示威者身亡,是兩個月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引發全球驚歎。

與此同時,在軍方和示威者之餘,一面是全民盟(NLD)與多股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組織(民地武)對話,有意組成抗衡軍方的「聯邦軍」;一面是軍方先將若開軍(Arakan Army,若開邦三股民地武之一)從恐怖組織名單除名(2020年被全民盟政府列入),後宣布將全國範圍內針對民地武的軍事行動繼續暫停至4月30日。

是以,在軍方掌握「槍桿子」,全民盟掌握過半民意的情況下,緬甸各地以往同受軍政府和全民盟打壓的多股民地武,也就憑靠自己的武裝實力,愈發成為決定緬甸局勢走向的關鍵「第三方」。

要知道,緬甸內戰和民主化進程數十載,期間既有昂山素姬等民運人士與軍政府的對弈,又有緬族與一百多個少數民族的糾葛,還有佛教徒、穆斯林、華人等宗教族群因素。事實上,就連所謂「內戰」的講法,也是以「緬甸聯邦」的視角出發而得出,從緬族人和很多少數民族的角度觀之,這更像是「開疆拓土」和「抵抗侵略」的征服擴張與求存抵抗。

西部的若開軍和羅興亞軍、北部的克欽軍和果敢軍、東南的克倫軍,乃至東部撣邦混亂的軍閥支系……如今緬甸相關新聞雖然主要都圍繞示威,不過伴隨着軍方和全民盟的親善拉攏,各民地武正「趁緬族內亂而作壁上觀」。這些民地武的核心訴求始終是削弱緬族中央政府,無論這個中央政府是全民盟、鞏發黨(USDP)、還是軍方。

一定程度上,緬甸軍方之所以推翻去年大選結果,既是為了維護既得利益,亦是因為全民盟經選舉結果在國會進一步坐大,令緬甸政局進一步和軍力現實脫節,可能成為未來局勢的隱患。而全民盟在大選之後的兩個月裏否認「大選舞弊」的指控,拒絕軍方以「複核選舉」為名令其讓利的要求,終令軍方採取了決絕的措施。

這就是緬甸的政治現實。緬甸的前路究竟是另一次和談,抑或是內戰的再爆發,很大程度上已經旋於軍方和全民盟分別在與這些民地武「與虎謀皮」時,如何做到「火中取栗」,而非「引火燒身」。

3月27日,緬甸建軍節,軍方舉行閱兵典禮:

+20

相關文章:示威不絕、暴力升級 緬甸局勢前景已可預估

可以預估,短期內最好的結果,便是「聯邦軍」成型,以全民盟所掌握的過半民意和民地武所掌握的「槍桿子」,促成與軍方的談判,各方共同重新完成權力分割,更精準地反應政治力量與軍事力量的分配。

最壞的結果,則是全民盟在軍方強勢鎮壓之下進一步激化,而民地武又趁勢坐大,以維護民主選舉結果為名,行削弱緬族中央政府力量之實,緬甸由此陷入又一次大面積軍事衝突。

長遠而言,若想打破緬甸的困局,除了確保均勢的前提,更有需莫大的政治能量和務實精神。而這些問題都並非國際社會所能幫手解決,若想在緬甸繁雜的局勢下求得和平,非緬甸人自己磨出前路而無以長久,相隔六十多年的兩次彬龍會議便是很好的嘗試。

在這種背景下,昂山素姬是位非常厲害的政治家,最大的長處就是隱忍,最大的短處則是剛愎——事實上,軍方領袖敏昂萊又何嘗不是如此?這次真的是到了考驗這些緬甸政治家的時刻。

從《香港01》的角度,我們期待緬甸各方尋得非凡的克制、魄力、智慧與務實精神,促就可持久的和平與發展。
而為了讓讀者更深刻地理解緬甸的政軍現實,我們除了對相關新聞進行實時報道、分析和評論,亦將於後續幾日陸續刊出「緬甸民地武」系列文章,通過介紹最主要的幾支少數民族武裝力量,嘗試以最簡明的方式,概述緬甸繁雜的民族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