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大停電敲響警號 美國翻新基建挑戰重重
美國高鐵工程項目過往曾多番遇上阻礙,例如連接洛杉磯至三藩市的鐵路前年因財務問題需要縮減規模,先在部份路段動工,惟工程項目仍因施工費大增、土地徵收緩慢,導致進度受阻。雖然美國政府為提振經濟而將目光投向基建,但近日德州在極端寒流下大停電,正反映華府面對的重重挑戰。
美國的大規模現代化基建發展可追溯至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後,一直發展至六十年代,如今許多基建已然老化,亟需維修及翻新。世界銀行2018年的年度報告指出,美國基建排名第七,落後於德國、日本、瑞典、荷蘭、奧地利和新加坡。雖然整體排名尚算前列,但內部基建質素其實頗為參差。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於2018年的《美國基礎設施狀況》報告指出,該國的基礎設施歷久失修,更因人口增長而不堪重負。
2017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亦警告:「美國正處於十字路口,基礎設施不斷惡化,嚴重阻礙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協會認為美國橋樑結構欠佳,當中9%的每日行車量更高達1.88億架次,屬負荷過重。此外,每年有24萬組供水系統出現故障,浪費多達二萬億加侖經處理的飲用水。
上月中,美國受到極端北極寒流侵襲,德州部份地區的供電系統及天然氣管道因未有抵冷裝置,電網廣泛癱瘓,逾400萬戶停電超過30小時,奪去至少23人性命。事件除了天災人禍等因素外,同時反映基建嚴重老化,逾五十年歷史的電網更響起警號。同類問題早見於2018年的加州營溪大火(Camp fire),起因是百年歷史的電纜引發火災。
風險大回報低 難吸引「聰明錢」
其實,美國政府深諳國內基建的損耗狀況。2016年,特朗普在競選時曾向選民承諾改善美國基礎設施,由於政府撥款有限,工程的進展並不順利,其任內更經常削減基建經費。去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國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基建發展也因而大受影響,如大都會運輸署(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尋求40億美元(約310億港元)的聯邦救助;美國國家鐵路客運公司(National Railroad Passenger Corporation,簡稱「美鐵」或Amtrak)也於去年4月從國會獲得10億美元(約76億港元)的緊急資金,預計去年全年損失至少7億美元(約54億港元)的營業收入。去年9月,美鐵2,000多名僱員需放無薪假,公司在同年10月稱,若未獲聯邦政府再度資助,將被迫減少服務,以及削減2,400個工作崗位。
美國一向迷信市場經濟,希望引入民間資金進行基建投資,如2018年發表的《美國重建基礎設施立法綱要》便以大篇幅描述融資方案。簡言之,特朗普政府每年只能撥款約200億美元(約1,551億港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若缺乏私人投資參與,資金規模僅杯水車薪。
一般基建投資的周期長、風險大、回報低,在市場經濟資本逐利的本質下,實難以吸引私人資本的「聰明錢」。因此,2008年啟動的加州高鐵項目因資金鏈斷裂等原因,拖延十年也未見進展。2019年2月,加州政府宣布放棄該項目,35億美元(約271億港元)的聯邦資金也白白浪費。
美國大部份基建都是私營,如貨運鐵路、油氣管道及無線發射塔等,幾乎全由私營機構持有;電力公用事業、可燃氣公用事業、廢料及人造衛星則多由私營機構及政府共同持有。
但有金融機構指出,公路、橋樑、機場、水務公司及客運鐵路業等由政府持有的投資仍見不足,因為低稅經濟下的融資模式有限及存在漏洞、政策上無法加稅、難以引進收費系統,以及地方、州及聯邦政府之間的規劃程序複雜。
如今,拜登的高鐵夢和基建大計難免再次面對資金難題,着手重建全國各地日益老化的高速公路、隧道、鐵路、橋樑等基礎設施難度不小。有意見認為,美國可參考澳洲的做法。2014至2019年間,澳洲政府撥出24億澳元(約149億港元)的基建投資,另外有170億澳元(約1,054億港元)通過「資產再循環」(Asset Recycling)作出投資。其做法是政府機構將基建項目拆細,而向私人營運者銷售,透過銷售得來的資金或出售營運權的款項,讓各州機構投資新基建。私營公司會利用最新的低碳科技為舊基建進行翻新,政府所獲收入則投放在新的基建計劃上,不斷循環。
誠然,美國基建市場龐大,即使只向私營機構開放小部份市場,亦足以為全球上市基建公司帶來大量投資機會。現時,美國非國防基建私營與公營比例為四比一,由此可見,美國高鐵夢和基建大計的資金缺口或不如想像般大。
須說服共和黨 始望實現大計
擺在當局面前的,其實不只基建資金的煩惱。華府財赤日益嚴重,加上在疫情下國內仍有不少經濟民生問題需要處理,如支援因疫情而遭重挫的消費市場。而且,共和黨人一直關注國家財赤問題,國會是否願意撥款大型基建仍是問號。
在中國、歐洲多國大力發展基建下,美國基建老化的困境愈趨明顯,若美國仍然無法擺脫國內基建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山姆大叔恐怕在不久將來會被別人拋到身後。
上文節錄自第254期《香港01》周報(2021年3月1日)《舊基建不勝負荷 大停電敲響警鐘》。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