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退小粉紅的台泰聯盟:萍水相逢或細水長流?

撰文:黃瀾思
出版:更新:

中國內地與泰國網友日前在Twitter上因「一中原則」所爆發的中泰大戰,意外引起了台灣與香港的關注。但面對中國網友的大舉出徵,泰國網民卻顯得不痛不癢,反倒以詼諧地自嘲及迷因(MEME)圖輕鬆反擊,使「小粉紅」大感束手無策。港、台網民見狀也紛紛加入戰局,還有人制作了「台港泰奶茶乾杯圖」,象徵三地在此次網戰中建立的友好情誼。但在「台泰奶茶聯盟」成立的同時,台灣與泰國之間是真的有足夠的交流與理解,抑或只是一時網絡罵戰中的「民主同盟」?

「沙瓦底咖,沙瓦底咖,求求老天讓我愛上他。」由兩名泰籍華裔女子組成的團體「中國娃娃」,於2000年以一首《單眼皮女生》一炮而紅,副歌中一句打招呼用的泰語「沙瓦底咖」不僅讓人倍感親切,也成為台灣人人都能朗朗上口、卻「僅此一句」的泰語。

每逢3、4月,大學生熱烈討論畢業旅行的地點,除非好友圈家境富裕,否則泰國絕對是熱門選項。泰拳、騎大象、成人秀、泰國浴,不可諱言,多數台灣人對泰國的印象僅止於短暫的觀光行程及美味的泰式料理,對其他部份似乎沒什麼了解。

其實,泰國與台灣曾有深厚的淵源與交流。台泰交流協會秘書長洪銘謙表示,「在台灣解嚴之前,拉瑪九世(普密蓬)跟台灣官方有很多互動,因為泰國曾經是反共陣營的一員,尤其在越戰時期,雙方來往非常密切。」他說,除了官方在冷戰格局下都身為「親美抗共」的成員之外,民間也不乏許多往來互動。

洪銘謙提到,台灣與泰國之間其實歷史淵源頗深。(Facebook@洪銘謙)

洪銘謙說,台商前往泰國投資的熱度僅次於內地,在泰的台灣商家數目逾5,000家,人數高達15萬人,在泰國的外商排名佔據前三位。台商在泰國的投資項目,亦遙遙領先在越南的投資情況。其原因不外乎泰國擁有比東盟其他國家更好的投資環境,以及來自老撾、柬埔寨等地的充沛人力。更重要的是,在泰國掌握經濟實權的華人不會遇到強烈排華問題。而且,泰國人對於學習華語,可說是頗為熱忱。

洪銘謙指,自從台灣退出聯合國、台泰斷交後,官方來往雖變淡,但台灣有很多華語志工,定期前往泰國教學,在語言文化的交流方面相當密切,直到中國大陸的孔子學院及「漢辦」(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簡稱)出現,才慢慢被取代。

洪銘謙說,進軍泰國的中國商家不僅是華為、OPPO等科技大廠,許多在泰北地區的華校也被漢辦接收。他坦言,中國大陸在泰國的華語教學可說是「一條龍服務」,不只包辦教材、師資與建設學校的經費,連高中階段也有國光孔子學院,全泰國共有一萬多名來自內地的華語教師,而且長駐當地教學。相較之下,台灣以交流觀光為主的短期志工,對泰國的華語教學可謂毫無幫助。

洪銘謙指,中國在北京大學成立不久後就有泰語相關科系,因此一直不乏對外輸出交流的泰語人才。台灣自從國民政府遷台至今,已有逾150所大學,卻始終沒一個專業的泰語系。語言人才的斷層,使得雙方在語言文化層面的交流幾近停滯,也導致台灣對泰國的刻板印象嚴重。 「台灣人對泰國的認識途徑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在泰北的孤軍;第二類是來台灣的泰國新移民;第三類是在台灣的泰國勞工,這三類人影響了台灣人對泰國的基本印象。」

台灣對泰國普遍仍抱持着不小的刻板印象。(Reuters)

泰國印象:孤軍、移民、移工

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中國共產黨已取得明顯軍事優勢,國民黨軍隊雖大舉退守台灣,卻仍有一群中華民國國軍不願投降,自雲南突圍逃往泰緬邊境,持續着反共的軍事行動。這批國民黨殘兵最終於泰北邊境落地生根,成為流離異域的「孤軍」。

由於泰北的國民黨孤軍生活條件不佳,經台灣媒體報道後,不少台灣人前往當地贈送物資,擔任華語教學志工。這些志工不僅到訪泰北,同時也會前往曼谷觀光,因此對泰國形成了窮困落後及觀光城市的印象。

新移民除了將泰式料理帶來台灣之外,也有開設泰式按摩店,可是不少在經營過程中走向色情按摩的歪風;再加上泰國移工不時出現一些群聚打鬥的亂象,導致台灣人說到泰國,仍普遍聯想到「貧窮、落後、性產業」等較負面的印象。

在曼谷工作五年、拍攝多部影片介紹泰國文化及語文教學的台灣YouTuber「哲哲Jer Jer」表示,以前曾有台灣朋友問他:「泰國人是不是騎大象上學」,讓他驚覺台灣人對泰國的誤解之深。「泰國的交通雖然沒有台北那麼方便,但該有的建設其實都算齊全。而且,泰國幾乎每一個地鐵站都設有百貨公司,功能性非常高,也設有銀行,甚至賣跑車、賣房子都有,這方面可以說比台北更加先進。」哲哲提到,泰國的貧富差距非常大,若單論有經濟能力的族群來看,泰國的消費能力恐怕遠超台灣,而非一般台灣人所想象般匱乏。

泰國影視文化的「佛系輸出」

隨着泰國影視、文創產業的崛起,台灣人也看到泰國的不同風貌與日益強盛的軟實力。2004年,泰國拍攝的電影《鬼影》大受好評,泰國鬼片嶄露頭角,之後許多作品成功結合了喜劇與恐怖元素。《愛在暹羅》、《初戀這件小事》等青春浪漫喜劇,也讓觀眾看到泰國除了宗教、鬼怪之外,同樣有讓觀眾冒出「粉色泡泡」的能力。

在韓劇席捲亞洲、「Oppa」當道的時代,泰國看似小眾的BL劇(Boy's Love)擄獲了廣大的海外粉絲。此次中泰網友大戰的導火線,便是源自於BL泰劇《假偶天成》中的男主角Bright與女友的網上言行。正因該劇在兩岸都頗受歡迎,才引起如此大規模的罵戰。

哲哲強調,泰國上層經濟消費能力卻絲毫不遜色於台灣。(Facebook@哲哲Jer Jer)

「雖然泰國影視文化在台灣愈來愈受歡迎,但很慚愧地說,因為台灣沒有泰語相關科系,所以至今沒有相關的字幕組。」洪銘謙歎道,2010至2015年間是台灣人藉由網絡看到泰國影視實力的鋪墊時期,但台灣人熟悉的「天府泰劇」、「BTS字幕組」及「喜翻字幕組」,都是陸生所建立。

台灣的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陳鴻瑜提到,泰國政府自2010年起非常重視影視、廣吿業的發展,並設立了文化創意中心積極推廣。他認為,很多優秀的泰國影視作品,都未為台灣人認識。主要原因除了是兩地觀眾口味不同之外,泰國政府在電影的推廣上確實做得不夠好,沒有如韓國政府積極推動電影產業,把所有影片都翻譯成英文,進一步跟國際接軌。「泰國比較重視廣吿跟形象上的提升,並將此作為觀光賣點,而不是將電影打入國際市場。」

洪銘謙坦言,台灣的泰語人才產量太低,工業、科技業已不敷應用,遑論在影視、文化產業。在台泰國人其實也很清楚,台灣人對泰國並不了解。由於他們大多來自鄉下地區,生活條件並不優渥,因此對於台灣人的刻板印象通常默然接受。

台灣的外籍勞工大多以女性居多,但來台工作的泰國勞工則以男性為主,家暴問題較少發生在泰國勞工身上,在這方面的負面新聞較少。泰國勞工在台的勞動經歷,能增加他們前往日韓就業的機會,因此他們普遍對台灣印象不俗。「台灣常有志工或宗教團體到泰國幫忙,泰國的台商總喜歡在當地做慈善工作,所以泰國人常說台灣人很善良。」

台泰斷交過後,陸方在泰國的紮根及影響日漸取代台灣。(AP)

不過,泰國人對台灣印象正面,也不等於他們了解台灣,就如同台灣看泰國一樣,一知半解、霧裏看花。洪銘謙強調,如何建立專業科系、培養人才正是關鍵所在。「設立了專業科系,就一定會有從泰國來台灣的學者及教師,他們代表了泰國在台灣的發聲權,能夠在台灣直接提出他們真正的看法,不讓台灣活在單方面的想象中。」

從洪銘謙在大學開課的觀察,近五年來,在台灣學習泰語的人數正日益增加,而且多數是喜歡看BL泰劇的女性觀眾,可見影視文化確實影響台灣人了解泰國文化的意願。「如果台灣想奪回與外界來往的自主權,必須先有翻譯能力才有發聲權利。就像台灣人以前英語水平較弱,就只能靠別人幫忙。」

語言就是國際間發聲的管道和橋樑,台泰之間若真想建立橋樑,必須有足夠的翻譯人才,促進雙方交流與認知。此次中泰網民大戰,台灣網友在大呼過癮的同時,無疑也是一個反思的契機,台泰網友站在同一陣線,究竟是建基於足夠的理解與友好,抑或只是萍水相逢?台灣又有沒有意願與能力將其化為細水長流?「你說奶茶聯盟存不存在?或許存在,但是,同盟之間有沒有辦法講話呢?」

上文節錄自第213期《香港01》周報(2020年5月11日)《台泰聯盟:萍水相逢或細水長流?》。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