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聯盟」狂熱背後 被低估的泰國民主路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經歷*中泰網絡大戰,一起「擊退」中國小粉紅後,港台泰網友似乎產生有趣的連結,既一起組成「奶茶聯盟」(Milk Tea Alliance),更有泰國網友在湄公河水源權議題(#StopMekongDam)上尋求港台盟友支援。
現在,Twitter大戰高潮已過,但這次鍵盤大戰之後,港台泰的關係會帶來怎樣的改變,又或只是網絡上一次互嘲、互撐跟狂歡?海外媒體將這現象形容為「追求自由民主」陣營團結一致「抗中」,但這是夠全面的解讀嗎?

泰國中產階級對民主政治議題存在兩難,既想要自治, 又擔心一人一票制的民主。圖為市民在投票站入口揮動國旗。(Reuters)

*注解: 一場內地網民與泰國等地網友在Twitter進行的網絡罵戰。內地網民認為泰國演員Bright的女友Weeraya在網上發表「台獨」言論,由此觸發中泰網民罵戰,香港、台灣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和菲律賓的網友聲援泰國。

台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黃凱苹長期關注東南亞政治,對於中泰網絡Twitter大戰,她認為是「港台泰網友短暫擁有共同話題目標」,看起來像是一起「對抗」中國,但背後有不同的原因形成這社群現象。黃凱苹比喻,就像是大家一起發燒,每個人的病因卻不太一樣。因此,不能輕易將網民大戰定義為「泰國的民意」,更不能直接與「反中」劃上等號。

+1

在了解「泰國民意」前,要先理解泰國有高達六成的鄉村人口。「使用Twitter的網民較少來自鄉村階級。參與Twitter大戰的年輕人,只是某部份群眾,多屬於年輕、教育程度較高的中產階級。」黃凱苹分析,一般泰國民眾對國際關係並不在乎,「他們更關注經濟生活、穩定工作。除非當外交關係跟國內的經濟連在一起,民眾才會有感。」

黃凱苹分享,曾在泰國參與全國性訪問,「訪問時問到泰國人對其他國家的看法,他們回答『don't know』(不知道)的比例是蠻高的。」

台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黃凱苹認為奶茶聯盟團可成為契機,讓港台泰三地網友不以自身的政治框架去認識彼此。(受訪者提供)

至於所謂的「反中」情緒存不存在?黃凱苹認為,就像馬英九時期很多陸客來台灣,賺到陸客錢的商家當然開心,同時,陸客帶來不少社會成本問題,如環境髒亂、遊客過多等,需要民眾一起承擔。在泰國確實有部份民眾對這些情況不滿意或對陸客沒好感,可能這樣的情緒也在Twitter大戰中體現,但不應該輕易定義為「反中」,就如前述,大部份的泰國民眾對於經濟生活的關心遠大於國際關係。「台灣不管是內部經濟情況或是未來的走向,都跟中美牽在一起,所以,台灣人特別在乎美國選舉、候選人是誰、他們的立場是什麼,因為這都跟台灣人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一般國家並沒有像台灣與中美有着複雜的關係,故對國際形勢的關注程度有別。台灣人關注泰國或其他東南亞地區選舉時,會為當地政黨或候選人貼上親中、親美的標籤,這些政治光譜反而並非當地民眾首要關心的。

▼▼按圖即睇泰國網民發動memes攻擊▼▼

+9

要理解泰國政治,其實要先拋開對東南亞國家的偏見。在台灣接觸到的資訊或新聞,往往會讓人有一種東南亞國家領導人治理能力不足、貪污嚴重的印象。但黃凱苹提到,大家往往忽略領導人在處理國際關係的時候是「非常非常有手段」。正因為他們的外交關係會影響經濟利益,所以東南亞國家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外交玩法,不能單純以親美、親中論定。

「過去美蘇對抗的時候,東南亞國家必須要選邊戰,跟美國有共同抵抗境內共產勢力的歷史,所以跟美國維持頗友好的關係。而隨着中國經濟崛起,極度依靠外資,以製造業、服務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東南亞國家,當然不可能放棄這樣的機會。」她說。

所以東南亞國家在美中之間如何取得微妙的平衡,就是各國領導人、政府的手腕所在。

「舉泰國為例,在理解泰國歷史的時候,大家總會提到泰國是整個東南亞裏面唯一沒有被殖民的國家,大部份人理解是因為泰國地理位置在英國跟法國勢力的中間,因此成為一個緩衝區(Buffer Zone),但這有點貶低泰國在其中的折衝手段。」黃凱苹說,泰國從朱拉隆功(拉瑪五世)時代就開始實施現代化,包括國家的官僚體系現代化,透過種種舉措要讓英法兩國知道「打泰國」並不容易,透過一些手段為雙方製造緊張關係,讓英法知道有一個不該「破壞」的微妙平衡,使泰國得以保持中立。

階級看泰國政治

這情況其實不只在泰國出現。對於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以及東南亞國家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往往被簡單地判定為「親中」,反之則被貼上「反中」標籤,黃凱苹認為這都是對東南亞國家的誤解。

網絡推特大戰,港台泰網民「擊退」中國小粉紅後,泰國網友在湄公河水源權議題上尋求港台盟友支援。(路透社)

「東南亞國家其實都是很有個性的。」黃凱苹曾接觸過東南亞國家的菁英階層,她提到,在台灣,大家接觸到的是來自鄉村、教育程度較低的勞工,或許對於威權及政府會比較唯唯諾諾,但她接觸過的東南亞菁英階層卻是非常驕傲和自豪的,很以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家為傲,這或許跟東南亞國家在愛國教育、民族主義推廣上的成功有關。因此將東南亞國家想像成在國際關係中被動的一方、或被納入哪個強權的保護下,這樣的認知欠全面。

不過,Twitter大戰中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中國網友批評泰國王室、泰國政府的時候,卻贏來泰國網友的讚賞。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Wasana Wongsurawat在廣播節目《The Topics》中分析,在網絡開戰的Y世代,透過各種管道形成一套對泰國政治、政府的看法,Wasana認為,這次的網絡大戰有趣之處在於對泰國而言,可以明白地說,泰國的Y世代以後的世代,已經不在政府建構的國族主義的框架之中。

黃凱苹認為,這些年輕人反映的並非是世代間不同的政治觀,而是在看待泰國內部政治最重要的「階級」老問題,以及泰國中產階級在軍政府跟流亡前總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之間對民主追求的兩難。

2014年泰國軍政府發動政變,巴育掌權。圖為去年11月泰國總理巴育出席東盟峰會。(Reuters)

「2014年泰國軍政府發動政變,陸軍總司令巴育(Prayut Chan-o-cha)宣布強行接管政府並終止憲法,巴育暫代泰國總理之職。2019年3月24日,泰國政變後的第一次大選,根據2017年的泰國臨時憲法,參議院有250席由軍方選任或指派,任期五年;眾議院則有500席由民主選舉產生,任期四年。

5月28日公布大選結果,與他信有密切關係的「為泰黨」帶領的聯盟獲得137個議席,泰國軍政府的「公民力量黨」則獲116席,「未來前進黨」獲得81席、民主黨53席,而由於軍政府同樣掌握參議院席次,巴育繼續擔任總理執政。」

在上面的這段論述中,可以看出泰國各政黨背後的幾股勢力,包括政府層面的泰國王室、軍政府、文官集團;群眾方面則是少數的中產階級、龐大的鄉村人口。

黃凱苹提到,泰國的社會結構是一個金字塔型,中產階級佔比最多只到兩三成,在泰國社會結構中是少數,鄉村人口佔多數。從這次網戰中的年輕世代多為中產階級的推論來看,可以分析出這個群組對政府的態度以及在追求民主制度路上的矛盾。

她分析,軍政府裏面可分成軍方和一般的文官集團(官僚組織),在政治權力旁落到軍事系統時,文官就會找王室當靠山,一起抗衡軍政府勢力。

事實上,官僚組織跟中產階級也有許多關係,因為許多中產階級在政府部門或私人財團企業工作,泰國管制經濟淵源甚深,能開設私人企業的群體,通常是跟政府有良好關係的。

不符傳統價值的「爸爸」

這些金權結構,使中產階級和王室、政府在利益層面比較一致。但這些中產階級卻有難以真心擁護政府的原因:其一就是曾經走過活躍民主體制的泰國,到二十一世紀還是反全球化浪潮的軍事統治,這是許多泰國年輕人無法接受的,再者軍政府動用法律阻止許多政黨成員進入國會,違反過去的民主經驗,更讓人難以支持。

新任泰王比起先王未受人民愛戴,更有許多花邊新聞,圖右為去年廢除王妃詩妮娜。(資料圖片)

其二,新任泰王哇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沒有獲得泰國傳統文化認可,與國民期待的國王形象可謂背離。泰國傳統文化上,期待國王的形象類似家長,因此民眾都尊稱已故泰王普密蓬為「父親」,泰國人民認為好的國王就是愛民如子。

「所以,王室會做非常多的公益活動,像定期去鄉下發送物資、派米,以保持王室正當性。因此,泰國一般的政治人物不太插手福利這層面。這也是獲得廣大鄉村人口支持的他信成為王室眼中釘的原因,因為他信提出的部份福利政策正踩到那條紅線。」黃凱苹提到,如果讓泰國民眾意識到,他們可以選出同樣照顧到民眾福利的能人,王室的重要性就會相對降低。

在對軍政府不滿、現任國王不符期望之下,才會出現中產階級反政府的現象。選舉時便簡化成支持軍政府或反軍政府的選擇,這在年輕人身上尤其明顯。

繼續閱讀:港泰台奶茶聯盟「反中」? 泰國政黨的政治光譜

上文節錄自第213期《香港01》周報(2020年5月11日)《被低估的泰國民主路 「奶茶聯盟」狂熱背後》。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