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回顧】資訊真偽難辨 下個十年將掀新聞「打假戰」?
2017年1月,特朗普以候任美國總統的身分召開記者會,向提問的CNN記者直斥他們是「fake news」。言猶在耳,這場衝擊傳媒行業的新聞戰爭原來正要展開。虛假的新聞不再只是笑話一則:謠言可以毀人聲譽、可以令國家政權更迭。「假新聞」不但成為2010年代影響力巨大的關鍵字,更是人類踏入下一個十年的新挑戰。
在前一個十年,社交平台Facebook在全球風行,漸漸變了網民接收新聞資訊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當任何人都可以化身「小編」時,資訊真偽也許再難辨別。
Facebook一方面確認有大量俄羅斯假帳戶曾干預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2018年3月再來了一枚關於假資訊的震撼彈——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被揭非法取得5000萬Facebook用戶資料,透過分析用戶的行動提供「合適資訊」,達到影響選舉投票結果。在一段曝光的錄音中,劍橋分析負責人自豪地表示公司成功影響斯里蘭卡選舉,更為特朗普當選總統建功。
↓↓↓想知特朗普如何大戰「Fake News」,請觀看圖輯:
與其說是假新聞泛濫,更準確應是說,社交平台令訊息傳播變得容易、便於互動,未獲確認的資訊便更易於傳播。如2018年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圖萊市便因有人誤信Whatsapp流言,誤把5名外地人當成「拐子佬」,把他們活生生打死。
內容農場出現令網絡資訊更混亂
隨着發布資訊門檻降低,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發放資訊的一員,特別在網絡資訊爆炸的年代,人們傾向選擇合適自己的訊息,令傳統媒體因缺乏趣味漸漸失去支持。有媒體為挽回觀眾,故意的炒作新聞用以吸引目光,結果催生另一種專門炒作新聞的「內容農場」,令網絡流傳的資訊質量更參差不齊,更加混亂。
有媒體及組織為對抗假新聞橫行,特意設立鑑別的「Fact Check」網站。但資訊生產速度遠比鑑別的快,一些來歷不明的照片、影片有時難以辨明真偽,導致一些訊息在闢謠之前已廣泛散播。
這種現象在今天的香港亦十分容易看見,不同黃藍陣營中流竄各種消息,即管是註明已「FC」,也可以是假的。如行政會議成員的羅范椒芬會相信取自成人網頁改圖捏造的「天使」,就是其中一例。
由網絡企業到國家的「打假戰」
Facebook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2018出席美國國會聽證,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討論如何減少假新聞在透過Facebook流傳。朱克伯格承諾改善AI,並增聘人手處理資訊過濾。Twitter、YouTube等亦着手打擊假新聞防止不實信訊散播。
假資訊橫行,大眾矛頭指向Facebook等網絡巨擘,促使加強監管,部分國家亦開始以立法手段「打假」,新加坡政府今年便落實「反假新聞」法案,稱得上是全球最先行、最嚴厲的相關法例。可是,當政府有權監控網上平台、新聞網站,乃至私人訊息,個人私隱與言論自由是否受到侵害呢?這個話題留待下個十年繼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