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不再】與北京「絕交」背後 布拉格不靠中國遊客?

撰文:鄭逸雯
出版:更新:

捷克首都布拉格10月與北京解除「姊妹城市」關係,原因在於布拉格市政府拒絕將承認「一個中國」,寫入兩座城市簽訂的合約。來到12月初,布拉格稱計劃與台北結為「姊妹」,市議會將於月中處理該提案。

因政治立場不惜與北京反目,布拉格此舉自然獲得西方傳媒讚譽。不過想深一層,我們也許要多問兩句:「姊妹城市」究竟意味着什麼?單論城市交往,布拉格又有多需要北京?

圖為捷克首都布拉格(Prague),是歐洲老牌旅遊城市。(VCG)

「姊妹」扎根民間 側重旅遊文化

早在二戰結束後,「姊妹城市」(Sister City)的實踐開始在歐美擴散,當時不少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因戰爭受損。在和平反戰的思潮影響下,各國希望先通過加強民間交流,逐漸修復國家層面的聯結,因此所謂的「城市外交」便成為再適合不過的工具。

法德、美日、美德,這些昔日戰場上的宿敵,紛紛通過「姊妹城市」項目鋪平外交正常化之路。例如日本長崎與美國聖保羅(Saint Paul)、德國克賴爾斯海姆(Crailsheim)與美國沃辛頓(Worthington),也是在1940至1950年代成為「姊妹」。

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出,這一項目其實有意規避常規的國家外交模式,淡化國家政治影響,着眼於發揮城市特色的交流活動,涵蓋旅遊、文化、商貿、教育等領域。合辦文化節、慈善活動、交換學生計劃,均是「姊妹城市」間增進感情的常見方式。

圖為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城市查爾斯頓(Charleston),與「姊妹城市」斯波萊托(Spoleto)合辦為期17日的意大利文化節,每年也為查爾斯頓創造數百萬美元的收入。(Facebook Spoleto Festival USA)

原本不問政事的「姊妹城市」,今次在布拉格跟北京這事件牽涉到政治表態,情況實屬罕見。不過,基於此類合作的特性,布拉格與北京「絕交」之後,相信旅遊文化產業也是首當其衝。

過度旅遊受害者 布拉格厭倦遊客?

考慮到布拉格近年來飽受過度旅遊(over-tourism)之苦,即使未來中國遊客減少,想必也不會給市政府造成太大困擾。

圖為布拉格舊城廣場(Old Town Square)的遊客。(VCG)

與威尼斯、巴塞羅那等旅遊熱點相似,布拉格也面臨遊客侵佔市民生活帶來的種種問題:市中心日夜被遊人佔領,酒吧和街頭噪音不斷,影響城市衛生、治安、民生……市政府今年1月新設「夜生活市長」(nightlife mayor)一職,專門負責規管遊客行為,彰顯管理團隊的治理決心。

市政府數字顯示,市民人數僅130萬的布拉格,2018年卻接納近790萬遊客,其中逾32萬來自中國,比2017年增長12.7%,增幅僅次於烏克蘭。中國出國旅遊的人口,未來也必繼續擴張,面對如此增幅的中國遊客,布拉格的民眾也未必受落。

圖為遊客在布拉格拍攝婚紗照。(VCG)

中國遊客「走出去」 中東歐的兩難

中國遊客蜂擁全球各地的旅遊景點,這個趨勢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或許有增無減。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逾8100萬,當中300萬前往歐洲,而赴中東歐地區人數的增幅更超過20%。

另一方面,中國當局如今致力於將「一帶一路」計劃,推至發展不及西歐國家的中東歐地區,而諸如斯洛伐克、匈牙利等立場親中、偏右翼的政府也樂見其成。不過他朝一日,若像布拉格一樣面臨「中國遊客過多」的狀況所困,又是否會與吸納中資的願景產生矛盾?還需拭目以待。

圖為11月,「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合作論壇」在河北省滄州市舉行。(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