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絡欺凌「謀殺」韓星 網絡實名制能成對策?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雪莉生前經常遭網民惡言攻擊,引致長年累月的心理壓力,輿論懷疑這是使她走上不歸之路的原因。韓星自殺事件也使韓國社會重新思考,是否需要重推「網絡留言實名制」,打擊網絡欺凌。可是,網絡實名制在七年前被韓國憲法法院宣布違憲而被取締,今次因應雪莉自殺事件引發社會討論,到底網絡實名制對於打擊網絡惡意誹謗,是否一個可行方案?

不少網民都悼念雪莉。(jelly_jilli@Instagram)

早前有韓國國會議員就雪莉自殺的悲劇,要求以「雪莉法」命名,訂立打擊網上欺凌及惡評的網絡實名制,限制惡意評論,加強處罰力度,如判監等刑罰。韓國演藝管理協會發表聲明,不會姑息網絡攻擊,並將聯同九名國會議員向政府施壓請願,對發布惡意言論的網民予以重罰。

青瓦台的請願網站也有聯署,要求政府盡快界定惡意評論的定義,並禁止網民發表相關言論。巨大的社會輿論,令到網絡實名制有機會「二次復活」。

以藝人命名法規 冀杜絕謠言誹謗

雪莉絕對不是韓國第一位疑因網絡欺凌而自殺的藝人。「雪莉法」之所以用藝人的名字命名,是因為早有先例。

2008年,女演員崔真實被網民指控,因為借高利貸問題,連累好友安在煥燒炭自殺。崔真實面對謠言及網絡攻擊,不堪壓力,於同年在家中上吊身亡,終年39歲。事件促使社會推動杜絕網絡惡言和謠言的討論,韓國政府在同年11月起,執行俗稱「崔真實法」的《信息通信網法施行令修正案》,在原先已有的網絡實名登記制上,擴展實名制的限制範圍和收緊規管。

2008年,崔真實受謠言和抑鬱症困擾,10月2日在家中上吊身亡,終年39歲。(視覺中國)

韓國政府早在2007年立法實施網絡實名登記制,要求用戶註冊登錄時須使用真實身份,但發布消息則可使用化名,即「後台實名,前台化名」。日均頁面瀏覽量達20萬人次的網站,需引入身份驗證機制。可是,網站的執法難度大,所以遏止網絡惡言的成效不彰。

「崔真實法」的具體意義在於,在這個實名登記制下通過修正案,不但將實名制的應用範圍擴展至日均頁面瀏覽量超過10萬人次的網站(共153家);而且,在這些網站留言時,網民需要使用實名。

但是,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將外國網站排除於實名制之列。熱門的社交平台、影片網站如Twitter、Facebook、YouTube在韓國漸漸風行,網民逐步從國內的討論區、社交平台,轉移至國外網站。韓國網民無論在這些外國網站登記賬戶或留言,均不需使用實名,故網絡實名制日漸失去效用。

除了因為外國網站不受規管,大規模黑客入侵及用戶資訊外洩事件,亦成為韓國正式廢除網絡實名制的轉捩點。2011年7月,韓國社交網站Cyworld和搜尋引擎Nate遭黑客攻擊,導致大約3,500萬用戶的信息被洩露,當中包括用戶的姓名、電郵、手機號碼及身份證號碼。當年韓國的人口約有4,990萬,超過3,000萬用戶的信息被盜取,即使當中涉及重複賬戶,這個數字亦十分驚人。

Cyworld泄密事件,是韓國實名制的轉捩點。(網上圖片)

網絡實名制原意是杜絕網絡欺凌及惡意評論,卻因而令到黑客有機可乘,透過獲取賬戶資料而得到用戶的真實身份,事件引起青瓦台和韓國社會反思實名制的私隱安全問題。其後,社會有大量聲音質疑實名制侵犯言論自由、網站擁有過多用戶資訊,廢除實名制的聲音漸成社會共識。韓國廣播通信委員會在2011年底,向時任總統李明博提交報告,重新檢討實名制的效用。

首爾大學在2010年發表的《對互聯網實名制的實證研究》統計指出,自網絡實名制實施後,網絡上的誹謗帖文從13.9%降至12.2%,僅減少了1.7個百分點。及至2012年,韓國憲法法院基於實名制未能達致預期效果,侵害市民的表達自由和隱私權,宣布網絡實名制違憲,制度亦告「壽終正寢」。

違背互聯網本質 僅特殊環境適用

韓國是全球首個推出網絡實名制的國家,可是互聯網的特徵是無國界的,國家的法規難以應用到互聯網。同時,也因為互聯網的去中心化,網民可隨時隨地發布言論,執法當局也難有效執行相關法例。韓國網絡實名制的例子,證明了實名制在全球聯通的互聯網存在先天性缺憾。

除了韓國,中國在2012年逐步實行網絡實名制。中國獨特的網絡生態,使該制度至今仍行之有效。中國政府當初以打擊惡意言論為由,規定網民在百度、微博等社交網絡平台,以「後台實名、前台匿名」的方式進行實名制認證。

互聯網時代如何保障隱私是各國面臨的大課題。(VCG)

基於中國的封閉性網絡環境,大部份網民無法使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作主要討論渠道。因此,中國政府實行的網絡禁令,能夠廣泛應用於國內網民普遍採用的門戶網站及社交平台。於是,曾經在韓國出現的網絡實名制漏洞,在中國不復存在。不過,中國網絡環境屬於特殊事例,韓國實在難以照辦煮碗。

重推網絡實名制  僅流於倡議層面?

雪莉自殺事件亦反映網絡欺凌現象,就算經歷網絡實名制的起起跌跌,問題至今依然未有解決。若重新推行網絡實名制,配合其他網絡留言規範措施,「雪莉法」的可行性有多大?

來自台灣的韓國文化研究專家、旅韓作家陳慶德接受訪問時指出,2012年的社交網站Cyworld個人資訊外洩風波,是令韓國網絡實名制終結的轉捩點。這次風波反映的私隱危機,也成為韓國網民的陰霾。

「我覺得要恢復實名制的機會應該不大,主因在於個人資料的問題。最麻煩的是,因為Cyworld事件導致大量個人資料流出,所以(網民)都心有餘悸。」陳慶德從國家安全層面,分析韓國政府對於網絡實名制的疑慮。個人資訊外洩的事例令政府擔心這漏洞會讓外國政府(包括最大威脅的朝鮮)入侵及盜取國民的資料。「也許這跟*朝鮮黑客時常入侵韓國網絡也有關連,韓國不時傳出被朝鮮黑客攻擊的報道。」陳慶德說。

朝鮮黑客:根據陳慶德的調查分析文章,朝鮮黑客過去通過虛擬貨幣交易、網絡商城等,成功竊取大量韓國客戶的個人資料,盜取價值極高的虛擬貨幣,也曾入侵國內63部ATM提款機,成功竊取近24萬位顧客的個人資料。網路勒索病毒「Wanna Cry」在2017年5月席捲全球,至少150個國家、超過30萬部電腦受牽連,許多專家都把此病毒的矛頭指向朝鮮當局。陳慶德指出,韓國認為朝鮮黑客的實力是「世界前五名」。

防毒軟件公司Symantec和卡巴斯基在WannaCry早期病毒中,找到朝鮮黑客曾經使用代碼,推斷朝鮮可能涉及其中。(路透社)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法理因素是,2012年韓國憲法法院已經裁定網絡實名制侵犯國家憲法賦予人民的言論自由,而且公益性並不如想像般大。有志推動「雪莉法」的法律界人士如何處理這個由憲法法院頒布的裁決,也是倡議立法的一大窒礙。

觀乎韓國的開放網絡環境,以前實施網絡實名制遇到的先天困難,不會無端消失。因韓星自殺事件而倡議重新推動網絡實名制立法,打擊網絡欺凌,受到現實條件所限,依然困難重重。

下篇:ANTI網絡文化肆虐 經理人與藝人聯合大反擊?

上文節錄自第189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1月18日)《當網絡欺凌「謀殺」韓星 網絡實名制成對策?》。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